
编辑推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十辑)(古诗卷)》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本书为古代诗歌史研究提供了系统连续的资料。
目录
专题研究
主持人语
杜甫研究展望:同相关领域研究一起推进
罢官流徙与典范选择——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与诗学转型
文翰双美——唐宋杜诗书法史论要
文本义例视域下宋刻《杜工部集》诗题、题注之复原
吟诵专题
经典与文读
由《赵元任程曦吟诵遗音录》看中国传统诗文吟诵
儒道思想视野下的“唐调吟诵理论”
华锺彦先生五言格律诗吟诵调研究
论文索引与摘要
2014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硕士论文索引
2014年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博士论文
索引及摘要
研究综述
20世纪竟陵派诗歌研究述论
钟嵘《诗品》在日本——以其流传和影响为中心
龚自珍与经世思潮研究综述
书评
杜诗校注谱系中的新善本——谢思炜先生《杜甫集校注》评述
唯探本方能求源——评张树国《楚骚·谶纬·易占与仪式乐歌——西汉诗歌创作形态与(诗)学研究》
深入浅出的新尝试——评吴振华《唐诗品读》
诗人礼制,礼制诗化,诗礼相依,君子已成——评《五礼制度与(诗经)时代的社会生活》
四美具,二难并——评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唐玲《唐庚诗集校注》评
会议综述
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研究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日本汉诗研究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王维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唐代文学
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古代文学特色文献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6年全国元代文学研讨会综述
学人志
刘刚教授
詹福瑞教授
诗歌研究中心动态
诗歌中心2016年大事记
2016年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工作总结报告
文摘
版权页:
摘要:翻译因人类的交际需要而生,其作用基于人类心灵的沟通。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翻译还为人类交流打开通道,借助翻译,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的人民才能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翻译文学是从跨国界、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的一种文学类型。越中两国文化具有特殊的关系,越南翻译文学起初以最自然的方式接受中国影响。在越南文化的汉字时期,中国古典文学、诗赋等在越南广泛地流传,几乎没有语言上的障碍。
喃字出现后,越南文人开始尝试将唐诗翻译成喃字诗歌,并采用越南特有的六八体诗歌体裁。这种做法使唐诗在越南不断地本土化,同时也成为有助于完善喃字语言系统的最佳策略。国语字时期,儒学思想上,汉字科举考试制度被当时的法国保护政府废除,旧知识分子想挽救民族传统文学,将汉字和喃字作品翻译成国语字,在传统文学及现代文学间架上一座桥梁。因此,就越南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讲,唐诗翻译对于越南各个语言系统的转变与完善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唐诗在越南的传播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汉字律诗时期、哺字律诗时期和国语字律诗时期,并分析论述了不同时期唐诗传播与翻译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越南新体诗歌体裁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由于汉字的传播,使得越南人用汉语模仿中国诗歌进行创作成为可能。越南汉字律诗是在中国唐律诗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创作的主要趋向是模仿唐诗,追求能够达到唐诗的标准,因此汉字律诗中有不少诗作能与唐诗相比肩。喃字律诗是越南特有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在唐律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并吸取了民族文学的精粹,成为具有越南民族特色的诗体。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十辑)(古诗卷)》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本书为古代诗歌史研究提供了系统连续的资料。
目录
专题研究
主持人语
杜甫研究展望:同相关领域研究一起推进
罢官流徙与典范选择——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与诗学转型
文翰双美——唐宋杜诗书法史论要
文本义例视域下宋刻《杜工部集》诗题、题注之复原
吟诵专题
经典与文读
由《赵元任程曦吟诵遗音录》看中国传统诗文吟诵
儒道思想视野下的“唐调吟诵理论”
华锺彦先生五言格律诗吟诵调研究
论文索引与摘要
2014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硕士论文索引
2014年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博士论文
索引及摘要
研究综述
20世纪竟陵派诗歌研究述论
钟嵘《诗品》在日本——以其流传和影响为中心
龚自珍与经世思潮研究综述
书评
杜诗校注谱系中的新善本——谢思炜先生《杜甫集校注》评述
唯探本方能求源——评张树国《楚骚·谶纬·易占与仪式乐歌——西汉诗歌创作形态与(诗)学研究》
深入浅出的新尝试——评吴振华《唐诗品读》
诗人礼制,礼制诗化,诗礼相依,君子已成——评《五礼制度与(诗经)时代的社会生活》
四美具,二难并——评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唐玲《唐庚诗集校注》评
会议综述
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研究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日本汉诗研究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王维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唐代文学
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古代文学特色文献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6年全国元代文学研讨会综述
学人志
刘刚教授
詹福瑞教授
诗歌研究中心动态
诗歌中心2016年大事记
2016年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工作总结报告
文摘
版权页:
摘要:翻译因人类的交际需要而生,其作用基于人类心灵的沟通。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翻译还为人类交流打开通道,借助翻译,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的人民才能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翻译文学是从跨国界、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的一种文学类型。越中两国文化具有特殊的关系,越南翻译文学起初以最自然的方式接受中国影响。在越南文化的汉字时期,中国古典文学、诗赋等在越南广泛地流传,几乎没有语言上的障碍。
喃字出现后,越南文人开始尝试将唐诗翻译成喃字诗歌,并采用越南特有的六八体诗歌体裁。这种做法使唐诗在越南不断地本土化,同时也成为有助于完善喃字语言系统的最佳策略。国语字时期,儒学思想上,汉字科举考试制度被当时的法国保护政府废除,旧知识分子想挽救民族传统文学,将汉字和喃字作品翻译成国语字,在传统文学及现代文学间架上一座桥梁。因此,就越南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讲,唐诗翻译对于越南各个语言系统的转变与完善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唐诗在越南的传播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汉字律诗时期、哺字律诗时期和国语字律诗时期,并分析论述了不同时期唐诗传播与翻译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越南新体诗歌体裁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由于汉字的传播,使得越南人用汉语模仿中国诗歌进行创作成为可能。越南汉字律诗是在中国唐律诗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创作的主要趋向是模仿唐诗,追求能够达到唐诗的标准,因此汉字律诗中有不少诗作能与唐诗相比肩。喃字律诗是越南特有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在唐律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并吸取了民族文学的精粹,成为具有越南民族特色的诗体。
ISBN | 9787507754049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