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新语文教材,“读”字当先
2016年9月,全国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延伸阅读,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阅读习惯要从小养成,改变“浅阅读”之风
在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针对国内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和发散度均低于美国的现象,指出必须对大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加强引导,尤其要强化哲学、思想、文化类图书的阅读教育,改变浅阅读的习惯。教育相关部门也明确提出,所有高考科目都将对语文的素养持续考察,要提升试卷的阅读量,以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全民阅读”要从学生开始,更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在他们人生的初级阶段就种下阅读的种子。
“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时间历练的经典
“佳作不厌百回读”,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小学生阅读文库”针对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阅读要求,精选了古今中外流传已久,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的众多名篇佳作。既有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丰子恺的《缘缘堂》、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吴强的《红日》等文坛经典,也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等当代作家充满想象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收录了《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童年》《鲁滨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物种起源》等众多脍炙人口国外名著,内容涵盖散文、小说、诗歌、传记、寓言、科普、历史、哲学等,针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提升,力求为读者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的至臻读本。
一本书即是一段记忆,镌刻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打下了刻骨铭心的时代烙印。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奋斗于硝烟战火中的英勇战士,我们更应该品读那些再现峥嵘岁月的文学作品。本套《中小学生阅读文库·红色经典系列》带你走进一段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光,了解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两个小八路》《少年英雄王二小》《两个小八路》为你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找寻革命人民的精神脊梁。
1.少年儿童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东西,应该是美好的,因为这些东西会伴随他们一生,甚至会决定他们的为人、品味和志向。所以在少年时期多读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图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书中“雨来”的形象机智、灵活,作者想要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小朋友们在热爱祖国和保卫祖国时,要具备一定的生存智慧——既能够同敌人斗争,又能够保全自己。这是当今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新体现。
3.本书既是一本回顾抗战年代小英雄生活经历的史书,又是一幅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画卷。作者寓情于景,将爱国之情溶铸到自然景物中,对青少年学习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名人推荐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媒体推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习惯,甚至基本上不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作家 肖复兴
作者简介
管桦
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诗人、作家。1940年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1942年毕业。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代表作有《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等,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等,传唱至今。
目录
小英雄雨来
惩罚
旷野上
小瓦匠
二十八宿
三支火把
不要让汽灯灭了
山谷中
第一课
魏家女人
暴风雨之夜
白马山
“奔儿头”进托儿所
附录一
附录二
文摘
雨来这孩子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雨来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很多光屁股的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妈妈说河里有淹死的人,怕把雨来拉去当替死鬼。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身上一丝不挂,浑身的水锈,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啦,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着,一边回头。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雨来听出铁头话里的意思,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伸手一抓,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个小泥鳅,一下没抓住,扑通,扎在河里不见了。河水卷起很多圆圈,渐渐扩大。妈妈立在河岸上,眼望着水圈发愣。
忽然,在老远的地方,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夜 校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子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区上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校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就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来。这是用加板纸油印的,软鼓囊囊,雨来怕揉搓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着“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伸出舌头舔舔指头,掀开书。见女老师闪在一边,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白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书。可是,背了不到一半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外出卖席子回来了,可是,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
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滑的脊背,说:“这哪里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把村里民兵快带到区上去集合。”
妈妈问:“区上在哪儿?”
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三天里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被抓住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了,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晌午到了,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房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刚一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叽里哇啦地叫。交通员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子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愣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十二岁的雨来拿出吃奶的力气,才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
可是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往后院跑。随着,子弹向他头顶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雨来急出一身冷汗。
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掉到了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扁鼻子军官
前后院鬼子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用刺刀挑破了。
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撒谎的不许!”
突然,他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了出来。鬼子一把将课本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
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堆起脸上的横肉,露出满口金牙,做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害怕的不要!小孩,皇军大大的爱护!”说着就用鬼子话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着胳膊更加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书谁给你的,关系的没有,我的不问了。别的话要通通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伸手在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可是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日本糖块。往雨来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吃吃,你的告诉他的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
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统统的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他的圆脑袋。两个人叽叽咕咕说了一阵日本话。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着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死了死了的没有,我的不叫,我大大的喜欢小孩。你看见的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弯着身子,突然伸出两只手。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咧着嘴叫。随后,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脸上左右开弓,“啪!啪!”打了两巴掌,又用手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脚立不稳,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儿正撞在柜板上,身子一歪要倒下去,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这口气。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两眼直冒金花,鼻子里流着血,血珠掉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吼叫:“枪毙的有!枪毙的有!拉出去!死了死了的!”
河沿上响了几枪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一块一块的浮云像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见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都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二黑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搬缸。幸好院里还有一个出口,李大叔试探着推开洞口上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周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着:“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怎么还不见雨来呢?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有雨来的踪影。他跑到街上一问,才知道雨来被日本鬼子打死在河沿上啦!
李大叔听说之后,脑袋轰的一声,耳朵叫起来,眼泪流下来,就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岸跑。
到了河岸,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岸上立着。河边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雨来被鬼子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还是像个小鸭子那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一边扒着芦苇,向岸上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欢喜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没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新语文教材,“读”字当先
2016年9月,全国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延伸阅读,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阅读习惯要从小养成,改变“浅阅读”之风
在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针对国内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和发散度均低于美国的现象,指出必须对大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加强引导,尤其要强化哲学、思想、文化类图书的阅读教育,改变浅阅读的习惯。教育相关部门也明确提出,所有高考科目都将对语文的素养持续考察,要提升试卷的阅读量,以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全民阅读”要从学生开始,更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在他们人生的初级阶段就种下阅读的种子。
“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时间历练的经典
“佳作不厌百回读”,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小学生阅读文库”针对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阅读要求,精选了古今中外流传已久,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的众多名篇佳作。既有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丰子恺的《缘缘堂》、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吴强的《红日》等文坛经典,也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等当代作家充满想象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收录了《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童年》《鲁滨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物种起源》等众多脍炙人口国外名著,内容涵盖散文、小说、诗歌、传记、寓言、科普、历史、哲学等,针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提升,力求为读者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的至臻读本。
一本书即是一段记忆,镌刻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打下了刻骨铭心的时代烙印。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奋斗于硝烟战火中的英勇战士,我们更应该品读那些再现峥嵘岁月的文学作品。本套《中小学生阅读文库·红色经典系列》带你走进一段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光,了解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两个小八路》《少年英雄王二小》《两个小八路》为你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找寻革命人民的精神脊梁。
1.少年儿童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东西,应该是美好的,因为这些东西会伴随他们一生,甚至会决定他们的为人、品味和志向。所以在少年时期多读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图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书中“雨来”的形象机智、灵活,作者想要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小朋友们在热爱祖国和保卫祖国时,要具备一定的生存智慧——既能够同敌人斗争,又能够保全自己。这是当今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新体现。
3.本书既是一本回顾抗战年代小英雄生活经历的史书,又是一幅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画卷。作者寓情于景,将爱国之情溶铸到自然景物中,对青少年学习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名人推荐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媒体推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习惯,甚至基本上不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作家 肖复兴
作者简介
管桦
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诗人、作家。1940年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1942年毕业。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代表作有《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等,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等,传唱至今。
目录
小英雄雨来
惩罚
旷野上
小瓦匠
二十八宿
三支火把
不要让汽灯灭了
山谷中
第一课
魏家女人
暴风雨之夜
白马山
“奔儿头”进托儿所
附录一
附录二
文摘
雨来这孩子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雨来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很多光屁股的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妈妈说河里有淹死的人,怕把雨来拉去当替死鬼。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身上一丝不挂,浑身的水锈,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啦,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着,一边回头。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雨来听出铁头话里的意思,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伸手一抓,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个小泥鳅,一下没抓住,扑通,扎在河里不见了。河水卷起很多圆圈,渐渐扩大。妈妈立在河岸上,眼望着水圈发愣。
忽然,在老远的地方,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夜 校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子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区上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校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就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来。这是用加板纸油印的,软鼓囊囊,雨来怕揉搓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着“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伸出舌头舔舔指头,掀开书。见女老师闪在一边,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白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书。可是,背了不到一半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外出卖席子回来了,可是,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
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滑的脊背,说:“这哪里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把村里民兵快带到区上去集合。”
妈妈问:“区上在哪儿?”
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三天里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被抓住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了,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晌午到了,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房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刚一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叽里哇啦地叫。交通员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子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愣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十二岁的雨来拿出吃奶的力气,才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
可是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往后院跑。随着,子弹向他头顶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雨来急出一身冷汗。
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掉到了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扁鼻子军官
前后院鬼子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用刺刀挑破了。
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撒谎的不许!”
突然,他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了出来。鬼子一把将课本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
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堆起脸上的横肉,露出满口金牙,做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害怕的不要!小孩,皇军大大的爱护!”说着就用鬼子话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着胳膊更加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书谁给你的,关系的没有,我的不问了。别的话要通通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伸手在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可是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日本糖块。往雨来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吃吃,你的告诉他的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
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统统的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他的圆脑袋。两个人叽叽咕咕说了一阵日本话。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着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死了死了的没有,我的不叫,我大大的喜欢小孩。你看见的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弯着身子,突然伸出两只手。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咧着嘴叫。随后,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脸上左右开弓,“啪!啪!”打了两巴掌,又用手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脚立不稳,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儿正撞在柜板上,身子一歪要倒下去,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这口气。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两眼直冒金花,鼻子里流着血,血珠掉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吼叫:“枪毙的有!枪毙的有!拉出去!死了死了的!”
河沿上响了几枪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一块一块的浮云像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见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都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二黑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搬缸。幸好院里还有一个出口,李大叔试探着推开洞口上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周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着:“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怎么还不见雨来呢?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有雨来的踪影。他跑到街上一问,才知道雨来被日本鬼子打死在河沿上啦!
李大叔听说之后,脑袋轰的一声,耳朵叫起来,眼泪流下来,就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岸跑。
到了河岸,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岸上立着。河边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雨来被鬼子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还是像个小鸭子那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一边扒着芦苇,向岸上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欢喜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没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ISBN | 7559619819,9787559619815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 管桦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