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音:国语
字幕:无字幕
01 白毛女 深圳音像公司 ISRC:CN-F29-01-0030-0/V.J9 黑白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传说加革命的经典传奇!
影片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影片根据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同名歌剧改编。歌剧的题材来源,是1938年开始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传奇故事。影片采用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结构方法,打破舞台剧的时空局限,以喜儿的命运为中心主线纽结人物关系,展开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影片在出色地运用了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的同时,大量使用了原歌剧中优美动人的民歌插曲。其中的《北风吹》唱段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扮演喜儿的田华则因为《白毛女》的巨大成功迅速成为新中国电影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02 走出硝烟的女神 白天鹅音像出版社 ISRC:CN-F23-00-0018-0/V.J9 彩色
以人民解放战争西北战场为背景,描写第一野战军为顺利开展战役和保护部队家属,将50名孕妇和一个警卫班组成一支特别的队伍——孕妇队伍转移到后方去,孕妇队在队长、未婚姑娘陈大蔓的带领下,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走出战争的哨烟。50名孕妇为新中国奉献出50个新出生的同龄儿,而警卫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作品将新中国的诞生与婴儿的出生交织一起,将亲情、母爱与同志情、祖国情结合在一起,感情真挚,故事情节激动人心。
03 秋收起义 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 ISRC:CN-F09-01-0007-0/V.J9 彩色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将暴动时间定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施妙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最为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苏维埃政权。部队终于冲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几百名战士的簇拥下明确了拉着队伍上井冈的部署,坚定地表示必将打倒蒋介石。
04 大西南凯歌 深圳音像公司 ISRC:CN-F29-2001-0021-0/V.J9 黑白
影片纪录了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无可阻挡之势进军大西南解放我西南边疆的实况。
王滨:
1930年入电影界。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主角。1935年编导影片《海葬》。1938年抵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副团长等职。1944年参与编导大型歌剧《白毛女》。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文化委员会委员、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1949年执导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后参与编导影片《白毛女》。1958年导演神话故事片《画中人》。
水华:
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次年,与人联合执导了《白毛女》,并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荣誉奖。此后,水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执导了影片《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影响极大的影片。文革后,水华继续其电影创作,执导了著名影片《伤逝》,影片严谨、深沉、细腻、含蓄。被视为水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田华:
中国电影女演员。出生于河北唐县。原名刘天花,12岁参加八路军晋察冀抗敌剧社,改名田华。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前线为部队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河北梆子《血泪仇》、《话剧战斗里成长》、《大清河》等。1950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毛女》中饰演喜儿,该片获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获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影片一等奖,她本人获文化部授予的金质奖章。1955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毕业后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参加了影片《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等片的拍摄,其中以《党的女儿》最为著名。1959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四部影片,还参加了几部著名话剧的演出。粉碎“四人帮”后,参加了《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法庭内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多梦时节》等片的拍摄。其中《法庭内外》于1980年获优秀影片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她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陈强:
1936年在太原并州中学读书时参加业余剧团。1937年随战地总动员会宣传团在晋西北演出。1938年至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9年毕业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1942年主演喜剧《二大伯》受到欢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演员,1945年因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而知名。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后在《留下他打老蒋》、《桥》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专修班学习。1961年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地主南霸天,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不仅擅演反派角色,还参加拍摄多部喜剧片。如《三年早知道》、《父与子》、《瞧这一家子》等。
出版社 | 深圳音像公司/白天鹅音像出版社/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