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哈纳斯,哈纳斯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而且是自然风景保护区。哈纳斯北接哈克斯坦、俄罗斯,东邻蒙古人民共和国,面积2500平方公里。美丽的哈纳斯湖犹如有一个面带羞涩的少女,静卧在群山之间,是那样的妩媚和神秘,又恰似一串碧蓝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胸前,是那样的高贵和显眼。
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新疆哈纳斯地区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内容丰富新颖、是游览哈纳斯的最佳旅游指南丛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哈纳斯概貌、走进哈纳斯、水域这之乡——布尔津、迷人的哈纳斯、难忘的哈纳斯、哈纳斯湖怪之谜。
编辑推荐
美丽而神秘的喀纳斯,她那苍茫起伏的山地,寥寥天际飘动的云团,变色的湖水与森林雪山相接,壮观的现代冰川映衬着雪山之巅;冰川、湖泊、森林、草原、牧场、河流和民族风情融于一体的画卷,使整个喀纳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本书图文并茂地娓娓道出喀纳斯的神秘与美丽,带你走进这一片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
如果你还不了解喀纳斯,如果你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如果你想去旅游,那么就拿起本书,先来读一读吧,它会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魅力的旅游胜地!
目录
喀纳斯概貌
走进喀纳斯
水域之乡——布尔津
迷人的喀纳斯
难忘的喀纳斯
喀纳斯湖怪之谜
神秘的“阿拉善金泉”
恬静的白哈巴
后记
文摘
书摘
神秘的“阿拉善金泉”
数次往返于喀纳斯山水之间,但对阿拉善圣泉还是第一次听到。
8月20日携妻及女儿到喀纳斯游玩。正午,艳阳高照,蓝天白云,青山
如黛,河水泛白,桦树松柏相间,红瓦木屋相拥,美丽的喀纳斯展开双臂迎
接成百上千的游人光临。
我们一行来到喀纳斯土瓦新村阿什巴克的小木屋。飘香的清炖羊肉、正
宗的大盘土鸡吃过后,正想小睡一会,乘太阳落山之际,再出去拍几张照片
。这时主人见我是照相的,便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到阿拉善圣泉看看吧。
”“什么?这里有阿拉善圣泉。有多远?怎么去?车能开进去吗?”我压抑
兴奋的神经,一连串提了好几个问题。主人说不行,只能骑马,来回3个多
小时,要收我的费用。我心想住都住到这里,最后商定好去看一下
,并留下话,不好看不要钱。
马儿驮着我,在牵马人的牵引下,在炙热的阳光里,吃力地行进着。主
人嫌马慢,一阵阵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我一个劲的说,不慌,不慌,看马的
毛皮中都渗出水来了,慢慢走吧。但牵马者不言语,稍后才知这位哈萨克小
伙子就根本不会讲汉语。
走过一片草地,越过条条山泉沟道,马儿驮着我们两人在只有马能通过
的灌木丛中的宽只有半尺有余的泥水道中行进。将近一个小时后,马儿来到
一片空阔地,牵马者把马停下,拴在一棵树上,示意我下来一同步行,我打
眼一看,四周皆杂草树木,杳无人影。可见树下还拴着几匹马,心里倒有点
数。肯定有人先于我在此欣赏了。
我随牵马人进入一片泥泞的沼泽,脚踩在浮草的根基上,深一脚浅一脚
不停的晃动。走几步又没有了浮草墩,只有几个歪七扭八的树木垫在脚下,
权当小道。他在前头因为路熟,走的很快。我一看只此一道也不会迷路,只
是心里猜疑,前方有人吗?出了沼泽又进入一片灌木丛中,紧迫几步,慢慢
进入一片白桦林中,听到树丛中的谈笑声,心中才踏实了许多。
茂密的白桦林,四周的树枝上缠满了红色的、白色的布条,在风中显得
格外耀眼。林中有一平方米大小的水坑,水面平静,水下不断地涌动着、翻
腾着,向上送出一股股泥土似的泉浆。几位外地来的游客正按照当地人的说
法,大声吆喝着,说:这是圣泉,是喊泉,你越喊它沸腾的越厉害。在客人
的要求下,本来就底气十足的我,拼力一吼,不仅圣泉激烈翻腾,连客人都
吓了一跳。这时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和胶片机,迅速的拍摄。在圣泉
的一侧,涌动的泥沙中闪耀着斑斑光点,太阳直射显得更加耀眼。我说这是
不是沙金。一位当地人说是沙金。我又问为什么没有人来淘金。他又说,这
是圣泉,当地的老人说不能动。原来这里还散布着很多的人拋洒的钱币等,
保佑着当地人和外来客人幸福吉祥。可见圣泉不仅在当地人心中,就是在游
客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神圣啊!
这一发现使我兴奋不已。照片拍回来后,我又拜访了当地的老人。他们
说这个圣泉叫做阿拉善金泉(译音),是他们当地的圣泉,来过很多游人都对
此很感兴趣,只是没有开发,很多人不知晓。这些老人还说,因为有人去,
没有很好的保护,原来出水量很大,现在有一部分已被泥沙掩埋,但什么原
因在山地上有一股泉水冒出,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说这是老天爷赐的。和
他们交谈中,我感叹到多亏知道的人少,否则这里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即使是做景点,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才能造福社会。
骑了3个小时的马,腰酸背痛,特别是两大腿间和尾椎骨疼痛难忍。晚
上睡在木屋里想起今天的收获,疼痛自然也就不在意了,好在我们每天还都
锻炼身体。
阿拉善金泉,神圣的泉,你深藏密林深处,便更加神秘了,但愿这种神
秘与人们的美好祝愿,永藏心间!
2005年8月23日追记
P63-P65
插图
ISBN | 7222037500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陈新文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