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共分七章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内容涉及“历史从哪里起步”、“城市在哪里萌生”、“解读城市文明“、“追寻亚伯拉罕的故乡”、“打开神之门”等。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七章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内容涉及“历史从哪里起步”、“城市在哪里萌生”、“解读城市文明“、“追寻亚伯拉罕的故乡”、“打开神之门”等。 媒体推荐
导言
了解自己的童年,追寻逝去的足迹,这是人共同的心理。
那悠悠冥冥中逝去的世界,那神秘面纱下的远古文明,引起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无限遐想,并吸引着无数的旅行家、探险者、文人和考古学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是探险,寻宝的活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缔造了考古学,考古学的产生又刺激了对古代文明的探索。经过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这神秘的面纱已经悄然撩开,那逝去的世界,又已开始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回眸远古的世界,一幕幕壮丽的图景跃入我们的眼帘: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繁荣城邦、尼罗河畔法老的古埃及王国、爱琴海雅典人的海上霸业、欧罗巴荣光的罗马帝国、中国亘古的万里长城、美洲印加帝国庞大的交通网、西方古代的基督世界、东方古代的佛陀世界……,它们向我们述说着历史上人类历经的种种辉煌。
环顾远古的文明,一幅幅生动的文明生态景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漠孤烟下的金字塔、碧海环绕中的爱琴神殿、漠漠黄土塬上的汉家陵阙、茫茫草原上的马背帝国、浓密热带雨林里的神秘国度、浩淼太平洋波涛中的巨石人像……,它们向我们展示着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各种生态文明模式,它们是从古老的山谷里荡来的悠远的回音。
人类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世界各地都有自己引以为荣的历史。我们这套丛书的宗旨,就是希望将这些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介绍给广大读者,将严谨、科学的内容与通俗、生动的表达方式相结合,搭起古代文明与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希望读者与我们一起共同追寻逝去的文明,共同遨游神秘的世界,共同探索人类发展的明天。
人类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而文明的出现至今不过5千年左右的历
史。但是,文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在它出现后这短短的数千年时间内,人类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完成了巨大的飞跃。与此同时,也只有在文明出现以后,我们周围客观世界的面貌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文明是一把双刃的利剑,进步与痛苦常相伴随。我们在尽情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被迫吞咽随之共生的苦果。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明与生态史观。今天,我们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旅行者,不辞辛劳地追踪着遍布世界各地的文明踪迹。当我们驻足在夕阳下那一处处历经极度辉煌、却又遭毁弃的古代文明的残垣断壁前,环顾漠漠荒凉的大地,仰望无尽深邃的苍穹,不由地会产生无尽的思索:
它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它历经了怎样的盛世辉煌?
它衰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无限贪婪而引起的大规模毁灭战争?是人口过渡地集中而引发的大规模瘟疫?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开发而导致资源耗竭?
它给我们今天的人类带来怎样的启迪,我们的文明之舟明天又将驶向何方?
希望我们能共同探索、共同思考。
罗二虎
2000年5月14日于成都 作者简介
邹一清,四川社会科学院《中华文化论坛》编辑,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现从事文化史研究和编辑工和,有多篇论著发表。 目录
序章挑战《创世纪》
一 《圣经》情结
二希罗多德多额诱惑
三挑战《创世纪》
四追寻圣地
第一章历史从哪里起步
一通向历史德门径
二打开历史德大门
三历史从苏美尔开始?
第二章城市在哪里萌生
一耶利哥之一:“世界最古之城”
二耶利哥之二:飘香德月城
三耶利哥之三:城与墟的轮回
四埃利都之一:在人类视野尽处
五埃利都之二:大洪水后的第一行脚印
第三章旷野中的城市
一伊丝塔尔的召唤
二俯瞰城市的神庙
三文明的辉映
四初见马赛克
五神权、王权和民权
六城邦之城
第四章追寻亚伯拉罕的故乡
一伍莱:“刹那间,一些历史文物就出现了。”
二五莱:“那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三克里斯蔕:“我感到我爱上乐乌尔……”
四伍莱:“我知道我们已发现了一件非常美好的东西……”
五苏美尔诗人:“你的心还能无动于衷吗?”
第五章打开“神之门”
一“梦之城,巴比论”
二神之门,巴比伦
三巴别塔,塔顶通天
四“这是巴比伦第一大街”
五空中花园,绝对奇迹
六悲情巴比伦
第六章旷世奇迹尼尼微
一“挖掘工”博塔
二跟着感觉走的莱亚德
三“这下面一定埋着尼尼微”
四尼尼微——强者气质
第七章解读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文明
一文明从苏美尔开始
二“伟大德河,庄严德河“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手记 文摘
书摘
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就像每一锄都没有误差,直指地下宝藏一样,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史密斯就奇迹般地找到了大量需要的诗文泥板。当《每日电讯报》赞助的资金用完了以后,史密斯又先后两次返回英国,为考古发掘活动筹资。他雇佣了600人,发掘出384块《吉尔伽美什》史诗泥板,基本补上了原来发掘的残缺部分。
史密斯译出了《吉尔伽美什》中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乌特一纳皮施汀受伊亚神的保护,伊亚在梦中得知上帝要降大洪水惩罚世人,就把消息告诉了乌特一纳皮施汀。乌特一纳皮施汀决定建造方舟:
我装上全部的财产,生活的全部
收获,
我叫我的家人和亲属都上了船,
地上的兽类,田里的家畜,所有
的工匠,我命他们都上去了,我自己进入船舱并关闭舱门……
黎明的光辉刚刚出现,天际就升起乌云……刚才处处光明,
立刻一片黑暗,
哥哥看不见弟弟,
天上的众神彼此辨不清面目。
众神害怕洪水,
他们逃跑了,
钻进阿努天,
众神像墙上的狗那样吓倒,他们
匍匐着……
整整六天六夜
风在吼,水在涨,淹没了大地。
第七天的黎明狂风渐息,
势如千军万马的洪水,
也开始下降;
海静了,风停了,水退了。
我望着世界,大海寂静无声,
全世界变成一片泥浆!
泥浆直达屋顶!……
我望着世界,望着海平线,
十二里处出现了一座岛屿;
那艘船漂到尼策山,
尼策山挡住船,不让它动……
第七天到来时,
我放出一只鸽子,
那鸽子飞去又飞回来了,
因为无处可去,它就飞回来了。
我放出一只燕子,
那燕子飞去又飞回来了,
因为无处可去,它就飞回来了。
我放出一只乌鸦,
那乌鸦飞去,看见水退了,
它有东西吃,它飞着,它叫着。
它不回来了。
这与《圣经》的描写何其相似!尤其是放飞鸽子等飞禽的情节。只不过在《圣经》中,乌特一纳皮施汀改成了挪亚。请看《圣经》的《创世纪》的相关描写:
水逐渐往下退,多少天来无依无靠地漂浮流荡的方舟,哼哼唧唧,吱吱嘎嘎,并在亚拉腊山上搁浅了。能够重新牢靠稳定地待在陆地上,多么好啊!但是他们依然不敢冒着风险走出他们这藏身之所。
挪亚又耐心地等候了漫长的六个星期,然后他放出一只乌鸦,以便看看有没有一块能够定居的土地。乌鸦获得了自由,高兴地留在外面,它在空中盘旋,等候着树梢再度露出来。
接着,挪亚释放了一只鸽子,然而黄昏时分,它又飞回家到主人跟前,返回这只它待惯了的方舟。挪亚轻轻地将它带进方舟,又等了一个星期,才重新把它放出去。这一次它嘴里衔着一片橄榄叶子,飞了回来。
当大家再次看见绿色的东西在生长的时候,他们有多么兴奋啊!
挪亚耐心地等待了另一个星期,然后第三次放走鸽子。它没有回来。
经过对《吉尔伽美什》史诗泥板的检测,得知它成文的时代要比《圣经》早很多。可以推断,是《吉尔伽美什》先对那场恐怖的大洪水进行了描写,数千年后,这个情景才被希伯莱人改写并收入《圣经》之
中。
史密斯继续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进行发掘,希望得到更多的资料。但是,在1876年夏季的酷中,当他从摩苏尔穿越沙漠时,不幸染上霍乱,死于阿莱坡,年仅36岁。
史密斯虽然匆匆告别世间,却给人们留下了惊世骇俗的伟大的一笔,《圣经》已不再是最古老的历史资料,《吉尔伽美什》是人类第一部长篇叙事史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摇篮时期的情景和面貌,赋予了人类的远祖以活生生的血肉。
可是,正如人们对《圣经》的质疑一样,人们又在怀疑《吉尔伽美什》的记载:“果真有那场大洪水吗?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史诗和传说中都提到洪水暴发,但真有其事吗?”
由于《圣经》的广泛传播,人们对大洪水的故事耳熟能详,因此,《吉尔伽美什》泥版史诗中记述的美索不达米亚那场大洪水,自然就引起人们的分外关注。
……
ISBN | 7536657366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