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史话(插图本) 753331546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地名的科普读物。地名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名不但指出当地的地理类型,通常还反映出命名时代该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地名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现代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还可以恢复一些地域的古地理面貌,找出它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及其演变、发展过程。
目录
序(戴均良) 引言 一、五千年的历程 1.“地名”的诞生 2.地名发展简史 3.地名的寿命 4.地名研究的传统 二、地大物博 1.天下名山的由来 2.不废江河万古流 3.五湖四海 4.金银铜铁锡 5.从地名窥探宝藏 6.飞禽走兽 7.花果草木 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浅说国号来源 2.避讳:地名的畸变 3.从景德镇说起 4.龙凤呈祥 5.首都与陪都 6.天下十八省 7.东西南北中 8.政治的晴雨表 9.战争与和平 10.“中国”的自称、别称与他称 四、大千世界 1.形象的魅力 2.数字的内涵 3.五颜六色放光彩 4.万紫千红总是春 5.赵钱孙李话地名 6.信仰的烙印:关羽祠庙遍九州 7.偏僻的地名用字 8.神话与传说的沉淀 9.漫话成语、对联与地名 10.中华文化的海外辐射 五、地名启示录 1.三十年河东与河西 2.泾渭分明的表象背后 3.互通有无 4.地名搬了家 5.民族迁徙的足迹 6.国家主权的铁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书摘 在陕西省古今500多个县名中,生存2000年以上的县名共有8个,其中3 个(蓝田、武功、华阴)是有关地理方面命名的,5个(郑县、南郑、户县、眉 县、长安)是有关人事方面命名的;至于使用1500年以上的18个县名、1000 年以上的33个县名和500年以上的77个县名中,则以由有关地理方面命名的 县居多,分别占到61.1%、57.6%和53.2%,均超过半数以上。只是在使用 百年以上的116个县名当中,有关地理方面和人事方面命名的各占半数。因 此,县的命名虽然可以有不少方式,但能够有普遍意义、命名之后又能够长 期命名用的,则以有关地理方面的命名方式比较见长,而因山因水命名的方 式在普遍性和稳定性方面就更显得突出。 陕西如此,山西、辽宁、福建、湖南、河南、浙江等省也是这样。山西 境内古今564个县名当中,以自然方面的山、水命名的最多,达159个,几乎 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辽宁山海环抱,地势险要,既有名山,也有大川,既有 广阔的平原,又有崎岖的丘陵、山地,通过对其境内古今250个县名的分析 ,结果表明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地名最有生命力,而与统治者 有关的地名是短命的。对福建省历史上存在的120多个古今县名的分析也表 明,凡以当地的地理特征或以当地原有的村镇名称命名的县名,生命力都是 较长的,名称也比较固定;而那些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县名,不是流传较少 ,就是被别的名称所取代。 在湖南境内的古今242个县名当中,因自然地理因素所命名的县名有113 个,占总数的47%;因政治社会因素所命名的县名有65个,占总数的27%; 其他还有沿用、改用原地名或渊源未明的县名64个,占26%。这组数字表明 ,在古今所有县名当中,以自然地理因素命名的县名数量最大,几乎占到总 数的一半,且留存下来的地名最多(45个),占湖南今县名数的48%;因政治 社会因素命名的县名,虽然数量不算少,但被淘汰的多,仅有19个保留至今 ,只占湖南今县名数的20%而已。这是因为以自然地理因素命名的县名有着 鲜明的地方特色,不易雷同,受社会变动的影响较小,所以比较稳定;特别 是那些有山川湖泉作依托的县名,其地理实体感更强,一般都能长期地流传 下来。而因政治社会因素命名的县名,大多缺乏地方特色,既易重复、雷同 ,又受政治冲击较大,所以有的县名频频更改,寿命不长。 以政治因素命名的地名寿命不长,还可以从河南的县名中窥见。自20世 纪初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人中州大地。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出任河南省 主席期间,于1927年置平等、自由2县,同年析沁阳县置博爱县,1929年又 划兰封、考城、宁陵等县交界处置民权县。这4个反映资产阶级革命口号的 县名,至1932年自由、平等2县合并为伊川县后,只剩下博爱、民权两个了 。更滑稽的是,1940年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正职由蒋介石兼)坐镇西 安,竟然将“终南山”这一自先秦以来已沿用两千多年的地名改为“宗南山 ”。今天已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王”胡宗南的这一举动了。 P11-12
ISBN7533315464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华林甫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