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73120149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本书根据作者1987年以来,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带内发现的榴辉岩及其中的超高压变质现象等最新研究成果,将变质岩石及其中的超高压变质现象等最新研究成果,将变质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中小型构造分析和岩石学研究作为区域构造研究的具体内容,结合已有的和推测的资料,建立了大别山的几何结构,分析了大别山造山带的运动学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为该地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大量的实际资料。因此,本书反映了大别山的最新研究动态,特别是报道了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建立了不同于以往描述的、但比较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大别山几何结构,是第一次全面讨论大别山带几何结构和运动学的专著。 本书可供地质院校师生以及构造地质学、变质岩石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学等方面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
前言 “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项目(批准号为49794041)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的一个二级子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别山北部榴辉岩中可能的微粒金刚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批准号为40052002)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受到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科技司、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助,研究期限为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参加全部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有徐树桐、刘贻灿和吴维平,江来利参加了1997~1999年的工作,陈冠宝参加了1999~2001年的工作。参加部分工作的还有余小硷和石永红。合作单位的研究成果不包括在本书中。本书第1章1.4节由刘贻灿编写1.7节由吴维平编写,其余由徐树桐编写,最后由徐树桐审查、修改定稿。刘贻灿负责编辑出版工作,插图由陆益群绘制。 在本书成文过程中,常印佛院士、张国伟院士、袁学成教授、钱祥麟教授、金振民教授以及何义权和储国正教授级高工对书稿提出过宝贵意见,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 2002年5月
ISBN7312014909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树桐等著
尺寸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