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既可作为职业学校分析、环保等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从事分析、环保检测等专业工作的在职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人员自学参考之用。
本书是工业分析专业和化学检验专业模块教材《分析技术与操作》的第二分册,包括14个模块,51个学习单元。主要介绍酸碱滴定分析、非水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硫酸铈法)、EDTA配位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沉淀称量分析、气化称量分析、气体分析的原理和操作。在每种分析方法的相关模块中设计和安排了一些具体的分析项目,以作为学员操作技能培训之用。
前言
本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原化学工业部1999年颁布的、由全国化工技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析组编制的《全国化工技工学校分析专业教学计划》、《全国化工技工学校分析专业分析技术与操作教学大纲》编写的。是分析专业模块教材《分析技术与操作》的第二分册,共14个模块,51个学习单元。
本书主要介绍容量分析(酸碱、氧化还原、沉淀、配位等四大滴定)、称量分析以及非水滴定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在各类分析方法中又介绍了常见的具体方法,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为自学者提供了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各个模块中,还安排为数较多的具体分析项目,为培训学员的操作能力奠定了良好而扎实的基础。每个模块后均设有“技能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由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本书特别适合用作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分析、环保等专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在职初、中、高级分析技术人员职前职后培训的教材。也可作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蔡增俐主编,曾祥燕副主编,胥朝NFDA1主审。其中MU38~MU44(即38~44模块)由蔡增俐编写,其中的技能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由曾祥燕等编写;MU45由曾祥燕编写;MU46~MU50由李勇宣编写;MU51由蔡增俐和曾艳编写。全书由蔡增俐、曾祥燕统稿整理。
参加本教材审稿的有张荣、王波、马腾文、杨海栓、杨兵、陈本寿、张光伟、宁粉英、刘朝平、许廷富、潘学军、朱瑛、巫显会、陈辉、丁佐宏、黄祖海、郭一民、吴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原化学工业部人事教育司、国家石油和化工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帮助和指导,得到全国各化工技校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采用新的教材模式,无先例可循,再加之经验和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谢。
序言
《分析技术与操作》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原化学工业部1999年颁布的、由全国化工技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析组编制的《全国化工技工学校分析专业教学计划》和《全国化工技工学校分析专业分析技术与操作教学大纲》而编写的。
本教材是一本集当今世界最新教学模式、最新分析技术和手段、最新理论和知识,全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崭新教材,它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先进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以及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本教材引进和开发了“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模式。此模式把国际劳工组织(ILO)在20世纪末开发并传入中国的《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模式》(MES)和中国的国情以及分析专业的实际和特点相结合,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中心,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对原职业学校分析专业的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试验》、《工业分析》、《工业分析实验》、《有机定量分析》、《有机定量分析实验》、《实验室管理》的全部内容以及《工业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删除陈旧内容,合并了重复部分,提炼出其中为职业学校学生以及分析技术人员的技能和必需知识,并以此构成了全新的教材体系。
此模式在重庆市化工高级技校进行了五年的试点和对比实验,效果良好。试点班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远远高于对比班。实验证明,这是一种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崭新的教材结构
在重庆市化工高级技校试点的基础上,经全国部分化工技工学校分析专业的教师多次的研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把分析专业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科学地划分成96个模块(MU)和391个学习单元并基本依照分析技术人员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认知程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进行排列,构成了整个教材的总框架。
关于模块和学习单元的划分原则:每个模块里包含若干学习单元,但其中至少有一个学习单元是技能培训单元,没有技能培训单元,就不能构成模块。每个模块后都有该模块的技能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考试合格,该模块学习任务完成,学员也就获得了一种技能。前一模块考试合格方能进入下一模块学习。
每个模块里包含若干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与其紧密对应的“进度检查”. “进度检查”题型多样、形式灵活。进度检查合格,本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达到。
三、广博的内容、现代的技术
为满足不同行业中相关分析工种人员培训的需要,本教材所列96个模块,不仅涵盖了原职业学校分析专业《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实验》等十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且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分析方法、分析设备和仪器以及新标准等内容,为分析专业有关人员及其培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其中,仪器分析的多数方法均已涉及;环保分析和综合分析内容也增加很多。虽然内容增加很多,但总体篇幅仍比原传统教材为小。
四、新颖的体例、规范的格式
本教材由于采用MES模式,故没有传统教材章节的划分,只分模块(MU)和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有准确的名称、编号、职业领域、工作范围、课时数等固定项目。其具体内容都按学习目标、所需仪器设备、相关学习单元、学习单元内容、进度检查等依序排列。每个图的图题和图注都非常明确。为方便教学,另配有“模块学习单元选择表”和“模块教学流程图”,为使用者的选用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五、图文并茂、方便自学
为便于学员自学和对教师自身操作技能不足的弥补,本教材绘制了大量的插图,使师生能按图索骥,尽快学会有关操作,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适合自学。
六、灵活的使用性
本教材由于内容广博且采用模块结构安排,故具备了使用灵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在“模块学习单元选择表”里可将不同的学习单元进行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模块,再将不同的模块组合形成不同的培训大纲,因此特别适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环保、建材、冶金、轻工、食品等行业初、中、高级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
而对职业学校分析专业的学历培训,则可根据本校和本地区教学资源(主要指师资和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按“模块学习单元选择表”进行选择,其中MU1~MU51为必修模块。而MU52~MU79的仪器分析部分,则可根据培训目标进行选择,如培训目标是中级工,则可选1~2个仪器分析项目所属的相关模块进行教学;如培训目标为高级工,则可选3~4个仪器分析项目所属的相关模块进行教学。MU80~MU96为综合分析和环保检验模块,可做学生综合训练和环保检测专业培训。
七、知识结构的科学性
本教材虽由96个模块组成,结成一体,但从使用和出版的角度考虑,又把它分成了五个分册出版:第一分册《分析室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包括37个模块;第二分册《化学分析及基本操作》,包括14个模块;第三分册《电化学与光谱分析及操作》,包括14个模块;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及操作》,包括14个模块;第五分册《综合分析及环保检测》,包括17个模块(主要是水和气的分析检测).
以上把相似内容集中安排,分册出版,大大地方便了使用,降低教学成本。
在本教材的编审过程中,得到了原化学工业部人事教育司、国家石油和化工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帮助和指导,得到了重庆市化工高级技校、陕西兴平化工高级技校、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技校、大连化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校、江西省化工技校、四川省泸州火炬化工厂技校、泸天化集团公司技校、四川省化工技校、四川化工集团公司技校、云南省化工高级技校、陕西省西安医药化工技校、山西省太原工贸学校、广西南宁石油化工高级技校、广西柳州化工技校、河南省化工高级技校、山东省鲁南化工技校、山东省泰安化工技校等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可作各类职业学校分析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各行业相关分析操作技术人员培训教材使用,还可作为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分析检验和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自学或参考。
本教材由于采用了新模式和新结构,而又无前例可循,再加上教材编审者的水平有限,故缺点和问题,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修改再版,使之真正成为一套好教材。
胥朝NFDA12005年4月于重庆
ISBN | 7502559094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蔡增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