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为了更为明晰地使每个民间故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作者在这里将从神奇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民间笑话四个方面,期望接近民间故事存在的生活逻辑和现实状况,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关民间故事的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本书主编简介
林继富,男,1964年生,汉族,湖北麻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神奇故事
神奇故事的特点
神奇故事漫游
第二章 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的特点
动物故事漫游
第三章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的特点
生活故事漫游
第四章 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的特点
民间笑话漫游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后记
我是听故事长大的,虽然我的家乡并不盛产民间故事,我的父辈也不擅长讲民间故事,但儿时的欢乐总是让人向往,儿时的幸福总是那么实在。每年夏夜的皓月当空,村里人就聚在稻场乘凉,聆听从老人口中流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神奇故事。下雪的冬天,朋友们围坐在火垅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开了。那个时候尽管生活艰苦,可一家人其乐融融、无比温暖的情景总能把贫苦的生活填充得满满当当。父母虽然离我远去,但他们给我讲的不算完整的故事,唱的不算动听的歌谣,如今忆起是那样的悦耳动听。每次坐在书桌前阅读故事,每次下到乡村搜集故事,父母的音容笑貌、父母勤劳俭朴的身影总是那样清晰依然地矗立在我的面前。是他们给我力量走遍海角天涯,是他们的护佑让我平安地走过藏族村落,土家山寨,去播撒希望,收获果实。在即将结束这本书写作的时候,我更加想念他们!
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全面描述和系统介绍,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承蒙刘魁立老师的厚爱,他将主编一套丛书中的中国民间故事部分交由我来完成,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对魁立老师多年来对我生活上的照顾和学术上的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文摘
第三章 生话故事
生活故事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行为为主要内容,反映阶级社会的各种关系、社会现象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事件和种种经历。当然,它不是社会现实、客观事实、生活经历的原样记录,而是对生活的艺术想象与创作。
生活故事的特点
生活故事,亦称“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相对于神奇故事来说,生活故事的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这类故事大都以实际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书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性,富于现实性和批判精神。生活故事的逻辑结构合理,人物性格突出,艺术形式不拘一格,叙事风格活泼多样。
ISBN | 9787508713687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