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话语理论,把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命题“文学是人学”转化为“人的话语”,同时把“人”的话语置于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变革的背景之中,集中讨论了近三十年来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的生成、嬗变、历史性特征及内涵,从而揭示了“人”的话语嬗变的历史之谜,建构了近三十年来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网络。
媒体推荐
“人”的问题始终是文学的根本问题。而中国当代文学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又有着十分独特的历史。现有的研究,虽然始终在关注这一问题,甚至在一个时期会将其作为研究的特点,但对三十年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进行如此系统的大规模研究,并不多见。
该书以“人”为视点,借用谱系的方法,对“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沉浮与演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描述与解读,在选题上,有较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该书选题对文学史和文学思潮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其中有关知识,知识的暴力叙事,历史的超越,生命的本相等分析,颇有创见,反映出作者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抽象思辨能力。
-------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
以“人”为中心研究新时期小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致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研究模式。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研究是有缺陷的,往往有意无意地将“人”简单化为一个永恒不变的客观概念,而忽视了它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内涵差异,以及对其人学资源背景的探讨。周新民的这部著作,恰恰在这两大关键性问题上作不明不白自己的贡献。
-------- 浙江大学教授吴秀明
这一选题在理论意义在于:它是对“文学是人学”这一传统文艺思想的拓深和丰富,也是对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侧面-关于“人”的观念的进步和发展-的用文学材料予以阐发的尝试。它的实践意义(即所谓“实用价值”)也是明显的:对推进现代性的人学发展和当前的文艺批评给予助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镇南
作者简介
周新民,出生于1972年,湖北浠水人,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博士后证书。已在《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政治变革与“人”的话语建构
第一节 “人”的话语出场
第二节 “人”的边界
第二章 历史镜像
第一节 人性的回归
第二节 “理想”:历史意识的镜像
第三节 “知识”叙事
第三章 文化启迪与“人”的话语转型
第一节 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震荡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传播
第三节 “人”:历史的解构
第四章 “个人”的浮出
第五章 生命的张扬
第六章 神性的诉求
第七章 身体:“人”的延伸与转折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ISBN | 9787500469742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周新民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