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百年文学复兴的历程 978710106527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436913 类别: 图书 历史 逸闻野史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65275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逸闻野史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书名:宋初百年文学复兴的历程

作者:中华书局
出版社:张兴武著
出版日期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开
字数
页码内容简介
《宋初百年文学复兴的历程》以百年为限,重新探讨了宋初文坛渐至繁盛的复杂过程及内在轨迹,论述了“南文北进与北道南移”、“昆体”文学生态及创作主体的文化特征、“太学体”文风的成因和表现、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对象及任务等许多重大问题,考察了“文道之争”、“南北之争”、“古今之辨”等制约文学史程的内在因素,以及学术、科举、党争等可能影响文风走向的外在因素。以文献为基础,强调文、史、哲贯通的理论思辨与创新整合是《宋初百年文学复兴的历程》特色之所在。

目 录
引言以问题为先导的艰难求索
第一章百废待兴的文学环境
第一节图书的搜集、整理、刊刻与编纂
第二节宋初作家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学校废兴与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宋初文坛的冲突与对话
第一节南北文臣政治地位的悬殊差异
第二节科举取士过程中的重北抑南
第三节南文北进与文坛风气的转移
第四节北道南移与儒学精神的回归

第三章文道传统的缺失与修复
第一节儒道衰替与宋初经学家的艰难探索引言以问题为先导的艰难求索
第一章百废待兴的文学环境
第一节图书的搜集、整理、刊刻与编纂
第二节宋初作家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学校废兴与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宋初文坛的冲突与对话
第一节南北文臣政治地位的悬殊差异
第二节科举取士过程中的重北抑南
第三节南文北进与文坛风气的转移
第四节北道南移与儒学精神的回归

第三章文道传统的缺失与修复
第一节儒道衰替与宋初经学家的艰难探索
第二节文学创作走出乱世阴影的漫长历程
第三节文道传统得以修复的基本标志

第四章文学变革的人格及情感动因
第一节创作主体人格内涵的丰富与扩大
第二节“文士”情怀的传承与超越
第三节“复合型主体”的价值判断及情感境界
附论《庆历圣德诗》与北宋中期政治文化的转型

第五章示范性经典的更替与宋初文学之转型
第一节诗效“元白”:“次韵相酬”的艺术需求
第二节宗尚玉溪:风雅遽变的艺术契机
第三节“《文选》烂”而“秀才半”
第四节“韩、柳”承尊与诗文艺术之转型
第五节“杜诗”经典价值的最终确立

第六章溪流灌注,百川归海——宋初诗歌发展三个阶段的艺术考察
第一节五代遗音及王禹偁诗歌艺术的超越
第二节重学之风与“岜体诗”的兴盛
第三节“欧梅”新声再变风雅的艺术功绩

第七章“崑体”文学生态及其创作主体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权重建过程中的赋颂需求
第二节南方士人以文学为进身之阶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望族文化心理的成熟与“西岜余绪”

第八章骈散并驰,文质兼修——宋初文章由衰到盛的艺术演进轨迹
第一节北宋文章初兴于骈体
第二节道学家的“古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古文”艺术的继承与超越

第九章北宋“太学体”文风新论
第一节“太学体”并非“古文”
第二节“太学体”应试文风的形成与蔓延
第三节“庆历之学”与“太学新体”

第十章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对象及任务
第一节欧、梅不与“西岜”为敌
第二节科考改革并非革新诗文之手段
第三节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对象及任务

第十一章宋初隐君的人格变迁与诗风走向
第一节世风与隐风
第二节经义之学与文章之士
第三节隐逸诗风的南北差异
征引书目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