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24077 |
所属分类:图书>传记>其他人物传记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光荣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年,“”的浪潮开始涌动,各种类型的学习的、批判、揭发、声讨、认罪、检讨等等名目的会议使作者心力交瘁、忧心如焚。虽自知在劫难逃。但作者仍在极力去理解和记录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时时加以自己的判断。商品详情
基本详情信息
书名吴宓日记续编
定
作者吴宓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其他信息
纸张其他
页数
尺寸其他
版次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作者简介
吴宓,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年清光绪二十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年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攻读新闻学,年改读西洋文学。留美十年间,吴宓对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光迪、柳诒徵一起主编于年创办之《学衡》杂志,年间共出版期,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等专著。吴宓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吴宓于年被聘为首批部聘教授。年吴宓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年月改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年月吴宓推辞了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年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梅贻琦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至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长杭立武邀他去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要他去清华大学,而他即于月底飞到重庆到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了。年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月又随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后到中文系任教。结果是虎落平阳,晚景甚为不佳。至”文革”到来,吴宓成为西南师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种种罪名蹲入”牛棚”,到平梁劳改,受尽苦难。岁的老人干不动重活,还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来跌断左腿。之后又遭断水断饭之磨。腿伤稍好,即令打扫厕所。年病重,右目失明,左目白内障严重,就只好让他回重庆养病。年吴宓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让其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终于使他得到了一些兄妹深情的照顾和温馨,延至年月日病逝老家,终年岁。
显示全部信息
本书是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光荣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年,“”的浪潮开始涌动,各种类型的学习的、批判、揭发、声讨、认罪、检讨等等名目的会议使作者心力交瘁、忧心如焚。虽自知在劫难逃。但作者仍在极力去理解和记录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时时加以自己的判断。商品详情
基本详情信息
书名吴宓日记续编
定
作者吴宓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其他信息
纸张其他
页数
尺寸其他
版次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作者简介
吴宓,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年清光绪二十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年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攻读新闻学,年改读西洋文学。留美十年间,吴宓对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光迪、柳诒徵一起主编于年创办之《学衡》杂志,年间共出版期,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等专著。吴宓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吴宓于年被聘为首批部聘教授。年吴宓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年月改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年月吴宓推辞了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年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梅贻琦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至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长杭立武邀他去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要他去清华大学,而他即于月底飞到重庆到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了。年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月又随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后到中文系任教。结果是虎落平阳,晚景甚为不佳。至”文革”到来,吴宓成为西南师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种种罪名蹲入”牛棚”,到平梁劳改,受尽苦难。岁的老人干不动重活,还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来跌断左腿。之后又遭断水断饭之磨。腿伤稍好,即令打扫厕所。年病重,右目失明,左目白内障严重,就只好让他回重庆养病。年吴宓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让其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终于使他得到了一些兄妹深情的照顾和温馨,延至年月日病逝老家,终年岁。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