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32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9677280 |
所属分类: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
编辑推荐
一、 备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入门书全新再版
美国实践派社会学家、《性别打结》作者艾伦· 约翰逊代表作,浓缩作者数十年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工作经验,为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所写的社会学入门书。在其出版的二十多年间,《见树又见林》经过两次修订,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又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导论。
二、清晰流畅、生动平易,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出发剖析社会系统内在的逻辑与问题
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一方面做到了结构清晰、叙述生动,从社会生活内在的问题入手,以作者自身与他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几乎不要求任何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集中讨论特权、压迫、不平等问题,强调社会学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生活现状的批判意义与实践价值,赋予读者超出个人视角,从社会系统层面洞察问题根源的社会学意识。
三、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最新版译出,增补大量内容,新增中文版序言与术语表
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第三版译出,较先前的版本增加新的第七章与大量新材料,补充关于殖民主义与环境问题的新内容。书后附有社会学术语表,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与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书前新增由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凌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分享自己在进入社会学的过程中与本书相关的点滴经历与触动。内容简介
艾伦·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目 录
引言 生活、实践与承诺
实践什么?
一件事
个人主义模型失效了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个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更复杂,也更有趣
进入实践
建构现实
信念:“一旦相信,就会看见”
价值观、选择和冲突
规范、道德和越轨
态度:文化即感觉
物质文化与生活的材料 引言 生活、实践与承诺
实践什么?
第一章 森林、树木和一件事
一件事
个人主义模型失效了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个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更复杂,也更有趣
进入实践
第二章 文化:符号、观念和生活的材料
建构现实
信念:“一旦相信,就会看见”
价值观、选择和冲突
规范、道德和越轨
态度:文化即感觉
物质文化与生活的材料
我们的盒子,最好的盒子,唯一的盒子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结构
我们和它:身份和角色
个人的和结构的
结构即关系
结构即分配:谁获得什么
系统和系统:家庭和经济
结构—文化联系
系统之内的系统
第四章 人口和人类生态学:人、空间和场所
人类生态学
生计模式
出生、死亡、迁移:人口与社会生活
人口与大局
第五章 我们、它和社会互动
自我:参与的我
系统中的自我
让系统得以发生
日常生活中的大结构
第六章 事情不是你所见
“我爱你”
人们为什么不投票?
贫困为什么会存在?把“社会”放回社会问题中
使男性暴力隐形
第七章 作为世界观的社会学: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世界观很难改变
结 语 我们到底是谁?
术语表
索引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
——唐凌(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作者简介
作者 艾伦· 约翰逊( )
美国社会学家、作家、演说家,先后执教于卫斯理大学和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并在企业内担任多样性培训师。主要从事对社会特权和压迫问题(特别是性别与种族方面)的批判性研究,致力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性质。主要著作有《见树又见林》《性别打结》《特权、权力与差异》,编有《布莱克韦尔社会学辞典》。
译者 左安浦
自由译者、书评人,致力于普及常识和新知,热爱关于书的一切
一、 备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入门书全新再版
美国实践派社会学家、《性别打结》作者艾伦· 约翰逊代表作,浓缩作者数十年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工作经验,为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所写的社会学入门书。在其出版的二十多年间,《见树又见林》经过两次修订,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又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导论。
二、清晰流畅、生动平易,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出发剖析社会系统内在的逻辑与问题
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一方面做到了结构清晰、叙述生动,从社会生活内在的问题入手,以作者自身与他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几乎不要求任何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集中讨论特权、压迫、不平等问题,强调社会学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生活现状的批判意义与实践价值,赋予读者超出个人视角,从社会系统层面洞察问题根源的社会学意识。
三、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最新版译出,增补大量内容,新增中文版序言与术语表
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第三版译出,较先前的版本增加新的第七章与大量新材料,补充关于殖民主义与环境问题的新内容。书后附有社会学术语表,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与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书前新增由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凌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分享自己在进入社会学的过程中与本书相关的点滴经历与触动。内容简介
艾伦·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目 录
引言 生活、实践与承诺
实践什么?
一件事
个人主义模型失效了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个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更复杂,也更有趣
进入实践
建构现实
信念:“一旦相信,就会看见”
价值观、选择和冲突
规范、道德和越轨
态度:文化即感觉
物质文化与生活的材料 引言 生活、实践与承诺
实践什么?
第一章 森林、树木和一件事
一件事
个人主义模型失效了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个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更复杂,也更有趣
进入实践
第二章 文化:符号、观念和生活的材料
建构现实
信念:“一旦相信,就会看见”
价值观、选择和冲突
规范、道德和越轨
态度:文化即感觉
物质文化与生活的材料
我们的盒子,最好的盒子,唯一的盒子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结构
我们和它:身份和角色
个人的和结构的
结构即关系
结构即分配:谁获得什么
系统和系统:家庭和经济
结构—文化联系
系统之内的系统
第四章 人口和人类生态学:人、空间和场所
人类生态学
生计模式
出生、死亡、迁移:人口与社会生活
人口与大局
第五章 我们、它和社会互动
自我:参与的我
系统中的自我
让系统得以发生
日常生活中的大结构
第六章 事情不是你所见
“我爱你”
人们为什么不投票?
贫困为什么会存在?把“社会”放回社会问题中
使男性暴力隐形
第七章 作为世界观的社会学: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世界观很难改变
结 语 我们到底是谁?
术语表
索引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
——唐凌(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作者简介
作者 艾伦· 约翰逊( )
美国社会学家、作家、演说家,先后执教于卫斯理大学和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并在企业内担任多样性培训师。主要从事对社会特权和压迫问题(特别是性别与种族方面)的批判性研究,致力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性质。主要著作有《见树又见林》《性别打结》《特权、权力与差异》,编有《布莱克韦尔社会学辞典》。
译者 左安浦
自由译者、书评人,致力于普及常识和新知,热爱关于书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