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32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167368 |
所属分类:图书>社会科学>经典名家作品集 |
编辑推荐
认识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本书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记录了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访书访碑、上茶座、下馆子、亲友聚会、赏花骑驴等,全方位地展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外,一个更加生活化,甚至可爱的鲁迅。
细节还原一座京味古城。邓云乡是民俗大家,对北京风土极为熟悉,从饭铺、饭馆、饭庄的区别,到京师看花时节,从名人云集的广和居,到各家餐饮的名菜名点,他都如数家珍、活灵活现地予以还原,且文笔简洁、真诚,使人仿佛游曳在百年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领略那个历史时期京味浓郁的凡俗物事。
精审精校,增补近幅配图。于《鲁迅与北京风土》历年版本中精心对比诸版异同并校订讹误,于繁征博引的文字中查核文献并改定谬误,于雅隽萧散的语言中细读慢览并拾遗补缺,同时增补近余幅图片,可谓名副其实的“图文精选”。内容简介
邓云乡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还原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鲁迅常去的文化与餐饮老字号、名胜古迹等,同时涉及年节风俗与社会生活的细节,可谓因人而寓景、识小而见大,颇具真切的历史感和现场感,读之如同回到老北京的大街小巷。
目 录
厂肆志略
从《北平笺谱》说起
琉璃厂气氛
书肆杂谈
书价杂谈
碑帖铺和古钱铺
拓碑的艺术
南纸店
古玩及其他
琉璃厂外
酒肆谭乘
酒肆题名录
饭铺、饭馆、饭庄
“和记”和二荤铺厂肆志略
从《北平笺谱》说起
琉璃厂气氛
书肆杂谈
书价杂谈
碑帖铺和古钱铺
拓碑的艺术
南纸店
古玩及其他
琉璃厂外
酒肆谭乘
酒肆题名录
饭铺、饭馆、饭庄
“和记”和二荤铺
走堂绝技
小酌名酒家
南味和乡味
百年老店——广和居
东西城饭庄子
大小番菜馆
茶楼·名点
公园·啜茗
茶座风光
堂会和请帖
旨酒嘉肴和冰
酒肆沧桑
别了,广和居 ;别了,先生!
名胜散记
逛万生园
国子监
漫步银锭桥 什刹海之一
会贤堂与荷花市场 什刹海之二
荷花灯 什刹海之三
穿荻小车疑泛艇 陶然亭之一
城角人家墟墓间 陶然亭之二
钓鱼台骑驴
宣南二寺 花事之一
龙泉寺简述
盆梅和花树 花事之二
中央公园
西山点滴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虞云国: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久寓文化古都,交游耆旧名宿,历经世变沧桑,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学殖深厚,腹笥丰盈,出入古籍今典,融会目睹亲见,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谙通于饮食厨馔之道,红楼说梦不啻独张一帜,燕京谈往堪称如数家珍,独运妙笔,撰为美文,砚耕勤奋,著述宏富,不仅见重于学术圈,而且驰誉于读书界。为契合当下阅读风尚,特选其集中引人入胜的文章,插配与行文相映成趣的图像,推出图文精选系列的《邓云乡集》。涉及的专题雅俗共赏,说掌故娓娓道来而见著者才情不凡;适应的对象少长咸宜,长知识应接不暇而令读者开卷有益。
邓云乡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坛前辈。在我看来,邓先生热情诚恳,尤其关爱后学。而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澈坦诚,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真切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平等地与读者朋友交流。邓先生是北方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他著述丰硕,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写北京的。他迷恋北京四合院,在他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他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写《红楼梦》的书一本又一本,开了深入考证红楼风俗的先河;他还费了不少心血,以鲁迅日记为线索,旁征博引,写下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总之,若说邓先生是独树一帜的掌故家、散文家、红学家,决不是过誉。虞云国: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久寓文化古都,交游耆旧名宿,历经世变沧桑,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学殖深厚,腹笥丰盈,出入古籍今典,融会目睹亲见,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谙通于饮食厨馔之道,红楼说梦不啻独张一帜,燕京谈往堪称如数家珍,独运妙笔,撰为美文,砚耕勤奋,著述宏富,不仅见重于学术圈,而且驰誉于读书界。为契合当下阅读风尚,特选其集中引人入胜的文章,插配与行文相映成趣的图像,推出图文精选系列的《邓云乡集》。涉及的专题雅俗共赏,说掌故娓娓道来而见著者才情不凡;适应的对象少长咸宜,长知识应接不暇而令读者开卷有益。
陈子善:
邓云乡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坛前辈。在我看来,邓先生热情诚恳,尤其关爱后学。而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澈坦诚,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真切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平等地与读者朋友交流。邓先生是北方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他著述丰硕,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写北京的。他迷恋北京四合院,在他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他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写《红楼梦》的书一本又一本,开了深入考证红楼风俗的先河;他还费了不少心血,以鲁迅日记为线索,旁征博引,写下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总之,若说邓先生是独树一帜的掌故家、散文家、红学家,决不是过誉。
江晓原:
邓云乡的文化随笔,学养深厚,题材广泛,心态平和,文笔隽永,广受好评。作者虽信马由缰,拉杂言之,读者仍兴味盎然,读之忘倦。其著作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凡种,卷帙颇繁。此次中华书局推出图文精选本,自每种中精选内容,小册在手,图文并茂,阅读弥增快感。读其书,长知识,广见闻。作者于帝京风物,尤多留意,沧桑之感,时见笔端……
陈引驰:
邓云乡先生笔耕不辍,多为短章,汇聚成书,转成宏著;正是因为这样的写作特点,加上他的文字质朴而有味,读者开卷有益,任意翻开一页,便能乐而忘倦地看下去。更重要的是,邓先生对于北平旧日的风物民俗,极为熟悉,这种熟悉,既由时时留心文献而来,也缘自早年的生活体验和终其一生的念念不忘;他许多有关《红楼梦》的文字,秀出时贤之处也正在风俗方面——通过邓先生的文字,我们很容易进入具体、可触的生活场景中,无论这种生活场景是真实历史的,或是文学虚构的。
周立民:
邓云乡学识广博,天文地理、节令习俗、红楼鲁迅,无所不谈,每谈无不兴味盎然。有人以“红学家”“民俗学家”称他,相对那些标准的学术著作,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学术随笔,读惯了那些模式化的高头讲章,邓先生的文字融化了学术的块垒,从细处见大学问,别开生面。于是,旧京的衣食住行、春夏秋冬、习俗礼制,在他的笔下都复活了,对旧京及其文化的依恋,使其文字有情感润泽,落入当代人心间亦不隔膜,反而有春风化雨的感受。此时,我们又会发现,邓云乡所讲没有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关于生活文化的叙述,它让我们对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有了重新打量和认识的契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品味、享受,不应当只停留在物质、欲望的层面,还应有更高的文化认知和感受。——邓云乡的作品无疑是引导我们重识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好最难得的读物。
严晓星:
邓云乡先生有着多重身份,红学家、散文家、美食家等,而我最看重是掌故家。他跋涉在连接传统与当代的特殊年月,“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就在掌故中穿梭,与掌故生活在一起,万物皆成掌故。学识渊博,文笔又极好,春雨青灯,水流云在,旧家气息,时代沧桑,无不摄入笔底,激起一代代读者的心头微澜。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邓云乡(—),当代著名作家、民俗学家、红学家。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年因工作调动定居上海。撰写了多部有关旧京遗事、燕京风物、北平民俗等方面的作品,被谭其骧先生称为“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同时,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以着重生活风物、服饰饮食等考证著称,更因《红楼风俗谭》一书成为版电视剧《红楼梦》唯一的民俗指导。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宣南秉烛谭》《红楼风俗谭》《红楼识小录》《红楼梦导读》《草木虫鱼》《云乡话食》《云乡话书》等,均已收入中华书局年版《邓云乡集》。
认识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本书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记录了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访书访碑、上茶座、下馆子、亲友聚会、赏花骑驴等,全方位地展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外,一个更加生活化,甚至可爱的鲁迅。
细节还原一座京味古城。邓云乡是民俗大家,对北京风土极为熟悉,从饭铺、饭馆、饭庄的区别,到京师看花时节,从名人云集的广和居,到各家餐饮的名菜名点,他都如数家珍、活灵活现地予以还原,且文笔简洁、真诚,使人仿佛游曳在百年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领略那个历史时期京味浓郁的凡俗物事。
精审精校,增补近幅配图。于《鲁迅与北京风土》历年版本中精心对比诸版异同并校订讹误,于繁征博引的文字中查核文献并改定谬误,于雅隽萧散的语言中细读慢览并拾遗补缺,同时增补近余幅图片,可谓名副其实的“图文精选”。内容简介
邓云乡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还原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鲁迅常去的文化与餐饮老字号、名胜古迹等,同时涉及年节风俗与社会生活的细节,可谓因人而寓景、识小而见大,颇具真切的历史感和现场感,读之如同回到老北京的大街小巷。
目 录
厂肆志略
从《北平笺谱》说起
琉璃厂气氛
书肆杂谈
书价杂谈
碑帖铺和古钱铺
拓碑的艺术
南纸店
古玩及其他
琉璃厂外
酒肆谭乘
酒肆题名录
饭铺、饭馆、饭庄
“和记”和二荤铺厂肆志略
从《北平笺谱》说起
琉璃厂气氛
书肆杂谈
书价杂谈
碑帖铺和古钱铺
拓碑的艺术
南纸店
古玩及其他
琉璃厂外
酒肆谭乘
酒肆题名录
饭铺、饭馆、饭庄
“和记”和二荤铺
走堂绝技
小酌名酒家
南味和乡味
百年老店——广和居
东西城饭庄子
大小番菜馆
茶楼·名点
公园·啜茗
茶座风光
堂会和请帖
旨酒嘉肴和冰
酒肆沧桑
别了,广和居 ;别了,先生!
名胜散记
逛万生园
国子监
漫步银锭桥 什刹海之一
会贤堂与荷花市场 什刹海之二
荷花灯 什刹海之三
穿荻小车疑泛艇 陶然亭之一
城角人家墟墓间 陶然亭之二
钓鱼台骑驴
宣南二寺 花事之一
龙泉寺简述
盆梅和花树 花事之二
中央公园
西山点滴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虞云国: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久寓文化古都,交游耆旧名宿,历经世变沧桑,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学殖深厚,腹笥丰盈,出入古籍今典,融会目睹亲见,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谙通于饮食厨馔之道,红楼说梦不啻独张一帜,燕京谈往堪称如数家珍,独运妙笔,撰为美文,砚耕勤奋,著述宏富,不仅见重于学术圈,而且驰誉于读书界。为契合当下阅读风尚,特选其集中引人入胜的文章,插配与行文相映成趣的图像,推出图文精选系列的《邓云乡集》。涉及的专题雅俗共赏,说掌故娓娓道来而见著者才情不凡;适应的对象少长咸宜,长知识应接不暇而令读者开卷有益。
邓云乡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坛前辈。在我看来,邓先生热情诚恳,尤其关爱后学。而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澈坦诚,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真切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平等地与读者朋友交流。邓先生是北方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他著述丰硕,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写北京的。他迷恋北京四合院,在他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他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写《红楼梦》的书一本又一本,开了深入考证红楼风俗的先河;他还费了不少心血,以鲁迅日记为线索,旁征博引,写下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总之,若说邓先生是独树一帜的掌故家、散文家、红学家,决不是过誉。虞云国: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久寓文化古都,交游耆旧名宿,历经世变沧桑,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学殖深厚,腹笥丰盈,出入古籍今典,融会目睹亲见,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谙通于饮食厨馔之道,红楼说梦不啻独张一帜,燕京谈往堪称如数家珍,独运妙笔,撰为美文,砚耕勤奋,著述宏富,不仅见重于学术圈,而且驰誉于读书界。为契合当下阅读风尚,特选其集中引人入胜的文章,插配与行文相映成趣的图像,推出图文精选系列的《邓云乡集》。涉及的专题雅俗共赏,说掌故娓娓道来而见著者才情不凡;适应的对象少长咸宜,长知识应接不暇而令读者开卷有益。
陈子善:
邓云乡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坛前辈。在我看来,邓先生热情诚恳,尤其关爱后学。而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澈坦诚,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真切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平等地与读者朋友交流。邓先生是北方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他著述丰硕,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写北京的。他迷恋北京四合院,在他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他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写《红楼梦》的书一本又一本,开了深入考证红楼风俗的先河;他还费了不少心血,以鲁迅日记为线索,旁征博引,写下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总之,若说邓先生是独树一帜的掌故家、散文家、红学家,决不是过誉。
江晓原:
邓云乡的文化随笔,学养深厚,题材广泛,心态平和,文笔隽永,广受好评。作者虽信马由缰,拉杂言之,读者仍兴味盎然,读之忘倦。其著作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凡种,卷帙颇繁。此次中华书局推出图文精选本,自每种中精选内容,小册在手,图文并茂,阅读弥增快感。读其书,长知识,广见闻。作者于帝京风物,尤多留意,沧桑之感,时见笔端……
陈引驰:
邓云乡先生笔耕不辍,多为短章,汇聚成书,转成宏著;正是因为这样的写作特点,加上他的文字质朴而有味,读者开卷有益,任意翻开一页,便能乐而忘倦地看下去。更重要的是,邓先生对于北平旧日的风物民俗,极为熟悉,这种熟悉,既由时时留心文献而来,也缘自早年的生活体验和终其一生的念念不忘;他许多有关《红楼梦》的文字,秀出时贤之处也正在风俗方面——通过邓先生的文字,我们很容易进入具体、可触的生活场景中,无论这种生活场景是真实历史的,或是文学虚构的。
周立民:
邓云乡学识广博,天文地理、节令习俗、红楼鲁迅,无所不谈,每谈无不兴味盎然。有人以“红学家”“民俗学家”称他,相对那些标准的学术著作,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学术随笔,读惯了那些模式化的高头讲章,邓先生的文字融化了学术的块垒,从细处见大学问,别开生面。于是,旧京的衣食住行、春夏秋冬、习俗礼制,在他的笔下都复活了,对旧京及其文化的依恋,使其文字有情感润泽,落入当代人心间亦不隔膜,反而有春风化雨的感受。此时,我们又会发现,邓云乡所讲没有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关于生活文化的叙述,它让我们对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有了重新打量和认识的契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品味、享受,不应当只停留在物质、欲望的层面,还应有更高的文化认知和感受。——邓云乡的作品无疑是引导我们重识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好最难得的读物。
严晓星:
邓云乡先生有着多重身份,红学家、散文家、美食家等,而我最看重是掌故家。他跋涉在连接传统与当代的特殊年月,“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就在掌故中穿梭,与掌故生活在一起,万物皆成掌故。学识渊博,文笔又极好,春雨青灯,水流云在,旧家气息,时代沧桑,无不摄入笔底,激起一代代读者的心头微澜。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邓云乡(—),当代著名作家、民俗学家、红学家。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年因工作调动定居上海。撰写了多部有关旧京遗事、燕京风物、北平民俗等方面的作品,被谭其骧先生称为“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同时,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以着重生活风物、服饰饮食等考证著称,更因《红楼风俗谭》一书成为版电视剧《红楼梦》唯一的民俗指导。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宣南秉烛谭》《红楼风俗谭》《红楼识小录》《红楼梦导读》《草木虫鱼》《云乡话食》《云乡话书》等,均已收入中华书局年版《邓云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