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史 总论卷 978757321075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900593 类别: 图书 历史 历史地理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73210753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总论卷》从中国人对海域的认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海洋经济与贸易等角度,系统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海域的认知和中国海域的发展变迁。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变迁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适合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领域学者参考阅读。

目 录
绪言中国海域的地理气象概况
第一节中国海域史之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中国的海岸和海岛
第三节中国海域之气候
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 冬季季风系
三、 夏季季风系
四、 信风风系
五、 飓风和台风
第四节中国海域之波浪与海流
一、 波浪
二、 海流
三、 潮汐和风暴潮
四、 海冰绪言中国海域的地理气象概况
第一节中国海域史之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中国的海岸和海岛
第三节中国海域之气候
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 冬季季风系
三、 夏季季风系
四、 信风风系
五、 飓风和台风
第四节中国海域之波浪与海流
一、 波浪
二、 海流
三、 潮汐和风暴潮
四、 海冰
第五节中国海域之资源
一、 中国海域之生物资源
二、 中国海域之矿产资源
三、 中国海域之化学资源
四、 中国海域之海洋能
小结
第一编中国海域地理认识史
第一章中国海域认识之开端(年以前)
第一节神话传说与海洋地理认识之开端
一、 《山海经》的海洋地理观念
二、 《禹贡》的海洋地理知识
三、 邹衍及其大九州说
四、 《十洲记》的神秘色彩
五、 《汉书·地理志》的欧亚大陆
六、 “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第二节中国海域之帆船航线
一、 中国沿海航线之全部开通
二、 中日韩之间航线之开通
三、 南海航线之开辟
第二章中国海域地理学之独立发展(—年)
第一节《岭外代答》与南洋诸国地理之初探
第二节《诸蕃志》与南洋诸国地理研究之加强
第三节《岛夷志略》与澳大利亚之发现
第四节明初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
一、 《瀛涯胜览》
二、 《星槎胜览》
三、 《西洋番国志》
第五节明朝后期之《东西洋考》
第六节明末的《海语》与南海地理认识之深化
第七节明末清初的《坤舆万国图志》、《海外舆图说》与《职方外纪》
第八节《海国闻见录》与《海录》
一、 《海国闻见录》
二、 《海录》
第三章晚清海防地理学之建立(—年)
第一节关于海国地理之认识
一、 林则徐与《四洲志》编译
二、 魏源与其《海国图志》
三、 徐继畬与其《瀛寰志略》
第二节沿海战略要塞之探讨
一、 卫杰与其《海口图说》
二、 徐家干与其《洋防说略》
三、 张之洞与其《广东海图说》
四、 朱正元及其《浙江沿海图说》
第三节海防战略之思考
一、 陈寿彭及其《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二、 余宏淦及其《新编沿海险要图说》
三、 丁开嶂及其《中国海军地理形势论》
第四章中国海域地理科学之建立(—年)
第一节《海洋学》
第二节《祖国的海洋》
第三节中国海域第一次大规模综合调查
第四节中国海域海洋学之建立
小结
一、 中国海域地理学之分期
二、 中国海域管辖范围之明确
第二编中国海船建造史
第五章宋代以前的造船技术(?—年)
第一节上古时期的独木舟
第二节木板舟之发明与使用
第三节风帆的发明与使用
第四节楼船、斗舰与五牙舰
第六章宋元明时期的造船业(—年)
第一节指南针与航海
第二节元代的水师与造船
第三节明代的海船制造
一、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的造船制度
二、 匪夷所思的郑和宝船
三、 民间造船风俗
第七章清代前期的造船业(—年)
第一节清初前期战船修造制度之建立
一、 战船的修造期限
二、 战船修造机构与责任
三、 战船修造的经费管理
四、 战船规格的退化
第二节嘉庆时期东南海防危机与战船改造
一、 海防危机
二、 战船改造计划
三、 故态重萌与再蹈覆辙
第三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机动作战能力的丧失
一、 中英战舰规模与技术之比较
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机动作战能力之丧失
第四节清代前期民船修造与管理
一、 康熙时期关于民船的限制性规定
二、 雍正时期关于民船修造的各种限制性规定
三、 乾嘉时期继续限制民船修造规格和性能改善
第八章晚清民国时期的轮船制造(—年)
第一节晚清时期轮船制造机构与造船概况
第二节福州船政局造船史
一、 福州船政局之创办
二、 福州船政局的发展
三、 船政局的衰落与停办
第三节江南制造局造船史
一、 从江南制造局到江南造船所
二、 江南造船所之快速发展
三、 继续发展的江南造船所
四、 日军控制下的江南造船厂
五、 江南造船厂的复兴
第四节晚清民船制造与管理
一、 鸦片战后民船的制造
二、 道咸时期中国海域混乱状况
三、 同光时期民船制造政策的松动与调整
小结
第三编中国海域盐业渔业生产史
第九章宋代之前海洋渔业与盐业(?—年)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海洋社会与齐国的“官山海”
一、 远古时期人类海洋生产生活遗迹
二、 夏商周时期的海洋渔业和盐业
三、 齐国的“官山海”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海洋渔业与盐铁专营
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渔业生产与管理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盐业官营与民营
第三节隋唐时期的海洋盐业与渔业
一、 隋唐时期的盐业生产与管理
二、 隋唐时期的渔业
第十章宋元明时期的海洋盐业与渔业(—年)
第一节宋元时期的海洋盐业与渔业
一、 宋元时期的盐业生产与管理
二、 宋元时期渔业生产与管理
第二节明代的海洋盐业与渔业
一、 明代的盐业生产与管理
二、 明代的渔业生产与管理
第十一章清代前期海洋盐业与渔业(—年)
第一节清代前期盐业生产与管理
一、 纲盐的穷途末路
二、 票盐法的实验
三、 晒盐技术的推广
四、 富可敌国的盐商与灶户的艰辛
第二节清代前期渔业生产与管理
一、 清代初期渔业生产
二、 渔民帮会与公所
三、 在南海作业的中国渔船
第十二章晚清和民国时期海洋盐业与渔业(—年)
第一节晚清盐业
一、 票盐法的推行与失败
二、 纲盐法之复活
第二节民国盐业
一、 北京政府之盐税抵押
二、 民国时期之盐场
三、 南京政府盐务之整顿
第三节晚清海洋渔业政策与日本之侵渔
一、 渔轮渔业公司之创办
二、 日本开始在渤海侵渔
第四节中华民国海洋渔业政策与日本之侵渔
一、 中华民国海洋渔业政策
二、 肆无忌惮的日本侵渔活动
小结
第四编中国海洋贸易与管理史
第十三章宋代之前海洋贸易与运输(?—年)
第一节秦汉时期滨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航海运输
第三节隋唐时期的海上贸易与港口
第十四章宋元明时期海外贸易与海防(—年)
第一节宋元时期海洋贸易与管理
一、 两宋时期海洋贸易与管理
二、 元代的海洋贸易与管理
第二节明代的海禁与海防
一、 海禁与海防
二、 海防机构与制度
三、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节明代官方航海活动与朝贡贸易体制
一、 官方的航海活动
二、 朝贡贸易体制的确立
第四节明代民间走私贸易
一、 走私贸易的盛行
二、 月港开海贸易与马尼拉大帆船
三、 市舶司职能之演变
第十五章清代前期海外贸易与海防(—年)
第一节清代前期对于内外洋的管辖
一、 关于内洋与外洋的划分
二、 巡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三、 内洋与外洋的管辖权
四、 中国的“外洋”与西方“领海”观念之异同
第二节清代初期的禁海政策
一、 清代初期的禁海迁界政策
二、 禁海迁界令的解除
第三节禁止南洋贸易令的下达与撤销
一、 禁止南洋贸易令的下达
二、 “重防其出”的各项措施
三、 禁止南洋贸易令的解除
第四节限口贸易政策的确定
一、 被误读的乾隆帝谕旨
二、 江、浙、闽三个海关一直在正常运行
三、 禁海政策的流变
第十六章晚清和民国海防与海外贸易(—年)
第一节中国海上危机与海防政策的调整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师夷制夷”方针的提出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的渐次开展
三、 日军侵台与海防政策的全面调整
四、 中法战争与北洋水师的成军
五、 八国联军入侵与海军的再次筹建
六、 辛亥革命之后的海军
七、 抗日战争与南海诸岛的收回
第二节晚清外贸政策的被迫调整
一、 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
二、 租界制度与治外法权的丧失
三、 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建立
四、 被侵占的内外洋管辖权
五、 洋行与中国进出口贸易
第三节民国外贸政策制定权力的恢复
一、 自主开放的口岸
二、 关税自主与贸易保护
三、 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废除
四、 收回租界与废除领事裁判权
五、 中国领海管辖权之确定
小结
一、 蓝色文化并非是欧洲人的专利
二、 海洋政策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一、 官书档案和资料类编
二、 中文论著
三、 外文论著
四、 主要论文
五、 主要报刊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张海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王宏斌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侧重明清的海防史、货币史,曾著有《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汇编点校过《清代近海管辖权资料长编》(古籍整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