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恩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978751147637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900688 类别: 图书 传记 学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476371
所属分类:图书>传记>学者
编辑推荐

该书适合石油石化领域的普通大众特别是科技人员,汲取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徐承恩院士的一生,从成长、求学、奋斗等各个方面介绍了院士的成长史和进步史,生动准确地记录了院士一步一个脚印,为祖国石油化工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程。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少小离家辗转求学()
第一节徐家少年好读书()
第二节动荡年代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化工专业天地宽()
第二章奋斗成长在东北()
第一节复建前的锦州合成厂()
第二节从江南到东北()
第三节参加复建锦州合成油厂()
第四节见证新中国第一滴煤制油()
第三章在实践中成长()
第一节页岩油蒸馏工艺的革新()
第二节向苏联专家学习()
第三节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导言()
第一章少小离家辗转求学()
第一节徐家少年好读书()
第二节动荡年代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化工专业天地宽()
第二章奋斗成长在东北()
第一节复建前的锦州合成厂()
第二节从江南到东北()
第三节参加复建锦州合成油厂()
第四节见证新中国第一滴煤制油()
第三章在实践中成长()
第一节页岩油蒸馏工艺的革新()
第二节向苏联专家学习()
第三节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第四节成长赖有贤内助()
第四章参加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工作()
第一节炼制大庆原油的“会战”()
第二节“五朵金花”拉开中国炼油技术创新的序幕()
第三节设计工作中的先进人物()
第五章十年“文革”宠辱不惊()
第一节施工现场配合施工()
第二节参与阿尔巴尼亚巴尔什炼油厂设计()
第三节参与朝鲜烽火炼油厂设计()
第六章为开发炼油新技术尽责尽力()
第一节常减压装置的节能改造()
第二节常压渣油催化裂化()
第三节甲基叔丁基醚合成工艺的开发()
第四节支持研发逆流重整新技术()
第五节编写《催化重整工艺与工程》()
第七章提出炼油厂设计新理念()
第一节炼油厂设计模式的重大改革()
第二节设计千万吨级炼油厂()
第三节当选工程院院士()
第八章心系国计民生()
第一节参与石油化工、化纤引进装置论证()
第二节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第三节带领石油学会为北京发展献计献策()
第九章不遗余力培养人才使石化事业后继有人()
第一节与外国工程公司合作培养人才()
第二节给年轻人加担子()
第三节言传身教()
第四节学术交流()
第五节同行的赞誉()
第十章年逾耄耋初心不改()
附录一徐承恩大事年表()
附录二徐承恩学术代表作目录()
附录三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机构沿革示意图()
附录四追忆文章:我的父亲徐承恩()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应江宁,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至年兼任徐承恩院士学术助手。
冯晓颖,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科学史、科学教育等方向的研究与实践。
刘树勇,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资深科技史作家、科普作家。宗建华,曾获得“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山东省对外传播优秀工作者”、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报纸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