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4245085 |
所属分类:图书>经济>贸易政策 |
内容简介
中央银行制度是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制度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和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深化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厘清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框架、发展演变、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围绕中国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展开论述和深入探讨。 本书以双支柱政策框架为基础,分别从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政策协调机制以及新挑战这四个层面展开递进研究。本书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试图系统、全面、多视角地分析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目 录
导言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内在逻辑 第一章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演变与实践 第一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工具与传导 第一节 危机前后货币政策框架的特征及其变迁 第二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供给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银行市场结构与社会融资效率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以利率市场化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需求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传导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处置 第三节 小结 附录僵尸企业的识别 第五章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第一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简介 第二节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第三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基于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扩容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 附录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测算 第六章 现代宏观审慎政策及监管框架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二节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资本监管的微观作用基础资本计量方法改革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实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变革与启示 第三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制度背景与理论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监管套利、信息透明度与银行的“影子” 第一节 监管困境下银行的“影子” 第二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与影子银行 第三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数字金融发展给中央银行制度带来的挑战 第一节 数字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数字金融发展与支付体系变革 第三节 数字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四节 数字金融、金融监管与新型金融风险防控 第五节 延展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硅谷银行事件给中央银行制度研究带来的启示 第一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概述 第二节 硅谷银行破产成因的学理性分析 第三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后续影响 第四节 对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内在逻辑 第一章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演变与实践 第一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工具与传导 第一节 危机前后货币政策框架的特征及其变迁 第二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供给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银行市场结构与社会融资效率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以利率市场化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需求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传导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处置 第三节 小结 附录僵尸企业的识别 第五章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第一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简介 第二节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第三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基于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扩容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 附录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测算 第六章 现代宏观审慎政策及监管框架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二节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资本监管的微观作用基础资本计量方法改革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实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变革与启示 第三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制度背景与理论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监管套利、信息透明度与银行的“影子” 第一节 监管困境下银行的“影子” 第二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与影子银行 第三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数字金融发展给中央银行制度带来的挑战 第一节 数字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数字金融发展与支付体系变革 第三节 数字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四节 数字金融、金融监管与新型金融风险防控 第五节 延展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硅谷银行事件给中央银行制度研究带来的启示 第一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概述 第二节 硅谷银行破产成因的学理性分析 第三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后续影响 第四节 对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刘莉亚,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档位数据,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金融学年会理事会理事、台州小微金融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刘冲,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财政金融政策、文化与金融。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 等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及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社科重大子课题,博士后基金各项。
中央银行制度是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制度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和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深化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厘清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框架、发展演变、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围绕中国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展开论述和深入探讨。 本书以双支柱政策框架为基础,分别从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政策协调机制以及新挑战这四个层面展开递进研究。本书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试图系统、全面、多视角地分析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目 录
导言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内在逻辑 第一章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演变与实践 第一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工具与传导 第一节 危机前后货币政策框架的特征及其变迁 第二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供给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银行市场结构与社会融资效率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以利率市场化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需求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传导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处置 第三节 小结 附录僵尸企业的识别 第五章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第一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简介 第二节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第三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基于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扩容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 附录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测算 第六章 现代宏观审慎政策及监管框架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二节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资本监管的微观作用基础资本计量方法改革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实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变革与启示 第三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制度背景与理论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监管套利、信息透明度与银行的“影子” 第一节 监管困境下银行的“影子” 第二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与影子银行 第三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数字金融发展给中央银行制度带来的挑战 第一节 数字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数字金融发展与支付体系变革 第三节 数字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四节 数字金融、金融监管与新型金融风险防控 第五节 延展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硅谷银行事件给中央银行制度研究带来的启示 第一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概述 第二节 硅谷银行破产成因的学理性分析 第三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后续影响 第四节 对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内在逻辑 第一章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演变与实践 第一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工具与传导 第一节 危机前后货币政策框架的特征及其变迁 第二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供给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银行市场结构与社会融资效率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以利率市场化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辨识与消除金融需求侧视角 第一节 梗阻的辨识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传导 第二节 梗阻的消除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处置 第三节 小结 附录僵尸企业的识别 第五章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第一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简介 第二节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第三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基于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扩容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 附录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测算 第六章 现代宏观审慎政策及监管框架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二节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资本监管的微观作用基础资本计量方法改革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实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变革与启示 第三节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制度背景与理论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监管套利、信息透明度与银行的“影子” 第一节 监管困境下银行的“影子” 第二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与影子银行 第三节 监管套利、信息不对称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数字金融发展给中央银行制度带来的挑战 第一节 数字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数字金融发展与支付体系变革 第三节 数字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四节 数字金融、金融监管与新型金融风险防控 第五节 延展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硅谷银行事件给中央银行制度研究带来的启示 第一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概述 第二节 硅谷银行破产成因的学理性分析 第三节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后续影响 第四节 对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刘莉亚,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档位数据,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金融学年会理事会理事、台州小微金融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刘冲,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财政金融政策、文化与金融。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 等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及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社科重大子课题,博士后基金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