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619834 |
所属分类: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
编辑推荐
直面近代中国财政问题,反思积贫积弱的深层次原因
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从古埃及述至日本明治维新
针砭时弊,揭示“财政宽裕则兴,财政穷乏则亡”的历史规律内容简介
《中国财政问题》为“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罗介夫为民国时期知名的政治家、财政专业学者,他将自己有关财政的学术理念,丝毫不差地投身于政界,从本书中可看出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渴求国家摆脱积贫积弱的焦虑和心切。
《中国财政问题》出版于年,主要分“财政机关”“岁出入”“各项租税”“内外公债”等篇章,书中议题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具体且明确。对于每个问题,作者都旁征博引,以欧、美、日为参照,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改革方案,对于当今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以及改革实践都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适合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经济学师生阅读。
目 录
主编的话Ⅰ
整理凡例Ⅰ
导读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
第二章各国财政膨胀的趋势与中国经费的增加
第三章各国租税政策的进步与中国租税的现状
第四章中国财政穷乏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二编财政机关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中央财政最高机关
第三章地方财政最高机关
第四章财政监督机关
第三编岁出入主编的话Ⅰ
整理凡例Ⅰ
导读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
第二章各国财政膨胀的趋势与中国经费的增加
第三章各国租税政策的进步与中国租税的现状
第四章中国财政穷乏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二编财政机关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中央财政最高机关
第三章地方财政最高机关
第四章财政监督机关
第三编岁出入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中央岁出入
第三章各省岁出入
第四章中央收支与地方收支的划分
第五章会计制度
第一节预算制度
第二节决算制度
第三节金库制度
第四节特别会计
第四编各种租税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田赋
第三章盐税
第四章关税
第五章厘金废止与抵补税
第六章烟酒税
第七章印花税
第八章其他租税
第一节所得税
第二节交易所税
第三节契税
第四节矿税
第五节牙税
第六节当税
第七节茶税
第八节牲畜税及屠宰税
第九节房屋税及宅地税
第十节锡箔税
第五编内外公债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外债
第一节前清时代的政治借款
第一项中日战争前的借款
第二项中日战争后的借款
第三项义和团事变的赔款
第二节民国以来的政治借款
第一项善后大借款
第二项续善后大借款
第三项西原借款及其他应急借款
第三节实业借款
第四节我国外债的特色
第三章内债
第一节前清时代的内债
第一项借用商款
第二项昭信股票
第三项收回京汉铁道借款
第四项爱国公债
第五项各省地方内债
第二节民国时代北平政府的内债
第一项八厘军需公债
第二项民国元年六厘公债
第三项民国三年内国公债
第四项民国四年内国公债
第五项五年六厘公债
第六项储蓄债券
第七项七年短期公债
第八项七年长期公债
第九项八年七厘公债
第十项整理金融短期公债
第十一项赈灾公债
第十二项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七厘公债
第十三项第二次整理六厘公债及第二次整理七厘
公债
第十四项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
第十五项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
第十六项十四年八厘公债
第十七项各种库券
第三节国民政府时代的内债
第一项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第二项十六年盐余国库券
第三项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第四项卷烟税国库券
第五项军需公债
第六项善后短期公债
第七项津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第八项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
第九项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
第十项十八年赈灾公债
第十一项十八年裁兵公债
第十二项续发卷烟税国库券
第十三项疏浚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债
第十四项十八年关税库券
第十五项十八年编遣库券
第十六项十九年卷烟税库券
第十七项民国十九年电气事业长期公债
第十八项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
第十九项民国十九年交通部电政公债
第二十项民国十九年关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一项民国十九年善后短期库券
第二十二项民国二十年卷烟税库券
第二十三项民国二十年关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四项统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五项民国二十年盐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六项民国二十年赈灾公债
第二十七项民国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
第四节我国内债的缺点
第四章内外债整理的经过及今后整理的研究
第六编结论
第一章根本改造政治组织为财政整理的先决问题
第二章采用大紧缩政策使收支适合为财政整理的目前急务
第三章振兴社会经济以开辟财源为财政整理的永久计划
第四章前清末年及北平政府的财政整理计划与国民政府的
财政整理大纲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作者:
罗介夫(—) 又名良干,湖南浏阳人,同盟会盟员,近代著名财政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回国后投身教育界,是湖南广益中学首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任湖南省参议会议员,年任国民党湖南支部总务副主任、《国民日报》总经理等职。后又任国民党湖南改组委员会委员、省党校校务委员、湖南大学法科学长等。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著有《整理湖南银行意见书》《政治学概论》《中国财政整理论》《政治经济大要》《中国财政问题》等。
整理者:
于 广 年生,河南新密人。历史学博士,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史、经济史和城市史。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地铁与当代上海的发展》,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税务研究》《史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
直面近代中国财政问题,反思积贫积弱的深层次原因
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从古埃及述至日本明治维新
针砭时弊,揭示“财政宽裕则兴,财政穷乏则亡”的历史规律内容简介
《中国财政问题》为“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罗介夫为民国时期知名的政治家、财政专业学者,他将自己有关财政的学术理念,丝毫不差地投身于政界,从本书中可看出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渴求国家摆脱积贫积弱的焦虑和心切。
《中国财政问题》出版于年,主要分“财政机关”“岁出入”“各项租税”“内外公债”等篇章,书中议题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具体且明确。对于每个问题,作者都旁征博引,以欧、美、日为参照,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改革方案,对于当今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以及改革实践都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适合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经济学师生阅读。
目 录
主编的话Ⅰ
整理凡例Ⅰ
导读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
第二章各国财政膨胀的趋势与中国经费的增加
第三章各国租税政策的进步与中国租税的现状
第四章中国财政穷乏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二编财政机关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中央财政最高机关
第三章地方财政最高机关
第四章财政监督机关
第三编岁出入主编的话Ⅰ
整理凡例Ⅰ
导读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
第二章各国财政膨胀的趋势与中国经费的增加
第三章各国租税政策的进步与中国租税的现状
第四章中国财政穷乏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二编财政机关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中央财政最高机关
第三章地方财政最高机关
第四章财政监督机关
第三编岁出入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中央岁出入
第三章各省岁出入
第四章中央收支与地方收支的划分
第五章会计制度
第一节预算制度
第二节决算制度
第三节金库制度
第四节特别会计
第四编各种租税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田赋
第三章盐税
第四章关税
第五章厘金废止与抵补税
第六章烟酒税
第七章印花税
第八章其他租税
第一节所得税
第二节交易所税
第三节契税
第四节矿税
第五节牙税
第六节当税
第七节茶税
第八节牲畜税及屠宰税
第九节房屋税及宅地税
第十节锡箔税
第五编内外公债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外债
第一节前清时代的政治借款
第一项中日战争前的借款
第二项中日战争后的借款
第三项义和团事变的赔款
第二节民国以来的政治借款
第一项善后大借款
第二项续善后大借款
第三项西原借款及其他应急借款
第三节实业借款
第四节我国外债的特色
第三章内债
第一节前清时代的内债
第一项借用商款
第二项昭信股票
第三项收回京汉铁道借款
第四项爱国公债
第五项各省地方内债
第二节民国时代北平政府的内债
第一项八厘军需公债
第二项民国元年六厘公债
第三项民国三年内国公债
第四项民国四年内国公债
第五项五年六厘公债
第六项储蓄债券
第七项七年短期公债
第八项七年长期公债
第九项八年七厘公债
第十项整理金融短期公债
第十一项赈灾公债
第十二项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七厘公债
第十三项第二次整理六厘公债及第二次整理七厘
公债
第十四项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
第十五项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
第十六项十四年八厘公债
第十七项各种库券
第三节国民政府时代的内债
第一项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第二项十六年盐余国库券
第三项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第四项卷烟税国库券
第五项军需公债
第六项善后短期公债
第七项津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第八项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
第九项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
第十项十八年赈灾公债
第十一项十八年裁兵公债
第十二项续发卷烟税国库券
第十三项疏浚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债
第十四项十八年关税库券
第十五项十八年编遣库券
第十六项十九年卷烟税库券
第十七项民国十九年电气事业长期公债
第十八项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
第十九项民国十九年交通部电政公债
第二十项民国十九年关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一项民国十九年善后短期库券
第二十二项民国二十年卷烟税库券
第二十三项民国二十年关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四项统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五项民国二十年盐税短期库券
第二十六项民国二十年赈灾公债
第二十七项民国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
第四节我国内债的缺点
第四章内外债整理的经过及今后整理的研究
第六编结论
第一章根本改造政治组织为财政整理的先决问题
第二章采用大紧缩政策使收支适合为财政整理的目前急务
第三章振兴社会经济以开辟财源为财政整理的永久计划
第四章前清末年及北平政府的财政整理计划与国民政府的
财政整理大纲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作者:
罗介夫(—) 又名良干,湖南浏阳人,同盟会盟员,近代著名财政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回国后投身教育界,是湖南广益中学首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任湖南省参议会议员,年任国民党湖南支部总务副主任、《国民日报》总经理等职。后又任国民党湖南改组委员会委员、省党校校务委员、湖南大学法科学长等。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著有《整理湖南银行意见书》《政治学概论》《中国财政整理论》《政治经济大要》《中国财政问题》等。
整理者:
于 广 年生,河南新密人。历史学博士,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史、经济史和城市史。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地铁与当代上海的发展》,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税务研究》《史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