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临证思维 978712247013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904939 类别: 图书 医学 中医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470133
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核心,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脉证互参、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方剂。“读经典、做临床”是中医临证桴鼓的基石,研读经典《金匮要略》是中医名家成长的必经之路。本书由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组织编写,本书稿引入标准化病人,采用“叙事医学”提问模式,以情景式病例切入呈现《金匮要略》原文要点,帮助学习者提高中医诊疗思维。内容实用,旨在帮助读者执简驭繁、强化中医辨证思维,拓展临床诊治思路,提高中医诊疗疑难病症的水平。

目 录
第一章 痉湿暍病脉证治
第一节 栝蒌桂枝汤
第二节 葛根汤
第三节 大承气汤
第四节 麻黄加术汤
第五节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六节 防己黄芪汤
第七节 桂枝附子汤
第八节 甘草附子汤
第九节 白虎加人参汤
第十节 一物瓜蒂汤
第一节 百合地黄汤
第二节 甘草泻心汤
第三节 赤小豆当归散 第一章 痉湿暍病脉证治
第一节 栝蒌桂枝汤
第二节 葛根汤
第三节 大承气汤
第四节 麻黄加术汤
第五节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六节 防己黄芪汤
第七节 桂枝附子汤
第八节 甘草附子汤
第九节 白虎加人参汤
第十节 一物瓜蒂汤
第二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第一节 百合地黄汤
第二节 甘草泻心汤
第三节 赤小豆当归散
第四节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第三章 疟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鳖甲煎丸
第二节 白虎加桂枝汤
第三节 蜀漆散
第四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二节 乌头汤
第五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二节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第三节 小建中汤
第四节 八味肾气丸
第五节 薯蓣丸
第六节 酸枣仁汤
第七节 大黄虫丸
第六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麦门冬汤
第二节 甘草干姜汤
第三节 葶苈大枣泻肺汤
第四节 桔梗汤
第五节 射干麻黄汤
第六节 皂荚丸
第七节 越婢加半夏汤
第八节 厚朴麻黄汤
第九节 泽漆汤
第十节 小青龙加石膏汤
第七章 奔豚气病脉证治
第一节 桂枝加桂汤
第二节 奔豚汤
第三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第八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一节 瓜蒌薤白白酒汤
第二节 瓜蒌薤白半夏汤
第三节 薏苡附子散
第四节 茯苓杏仁甘草汤
第五节 橘枳姜汤
第六节 枳实薤白桂枝汤
第七节 人参汤
第八节 桂枝生姜枳实汤
第九节 乌头赤石脂汤
第九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一节 厚朴七物汤
第二节 大柴胡汤
第三节 厚朴三物汤
第四节 大承气汤
第五节 附子粳米汤
第六节 赤丸
第七节 大建中汤
第八节 大黄附子汤
第九节 大乌头煎
第十节 当归生姜羊肉汤
第十一节 乌头桂枝汤
第十二节 大承气汤
第十三节 瓜蒂散
第十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旋覆花汤
第二节 麻子仁丸
第三节 甘姜苓术汤
第十一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苓桂术甘汤
第二节 甘遂半夏汤
第三节 五苓散
第四节 己椒苈黄丸
第五节 十枣汤
第六节 大青龙汤
第七节 小青龙汤
第八节 木防己汤
第九节 泽泻汤
第十节 厚朴大黄汤
第十一节 小半夏汤
第十二节 小半夏加茯苓汤
第十二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白虎加人参汤
第二节 肾气丸
第三节 瓜蒌瞿麦丸
第四节 猪苓汤
第十三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越婢汤
第二节 越婢加术汤
第三节 防己茯苓汤
第四节 芪芍桂酒汤
第五节 桂枝加黄芪汤
第六节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第七节 枳术汤
第十四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茵陈蒿汤
第二节 栀子大黄汤
第三节 硝石矾石散
第四节 大黄硝石汤
第五节 茵陈五苓散
第六节 小柴胡汤
第七节 小建中汤
第十五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一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第二节 半夏麻黄丸
第三节 柏叶汤
第四节 泻心汤
第五节 黄土汤
第六节 赤小豆当归散
第十六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一节 茱萸汤
第二节 四逆汤
第三节 大半夏汤
第四节 小柴胡汤
第五节 大黄甘草汤
第六节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第七节 半夏泻心汤
第八节 小半夏汤
第九节 半夏干姜散
第十节 生姜半夏汤
第十一节 茯苓泽泻汤
第十二节 猪苓散
第十三节 橘皮汤
第十四节 橘皮竹茹汤
第十五节 通脉四逆汤
第十六节 桃花汤
第十七节 小承气汤
第十八节 白头翁汤
第十九节 栀子豉汤
第十七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
第二节 大黄牡丹皮汤
第十八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
乌梅丸
第十九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桂枝茯苓丸
第二节 干姜人参半夏丸
第三节 当归芍药散
第四节 胶艾汤
第五节 当归贝母苦参丸
第六节 葵子茯苓散
第七节 当归散
第八节 白术散
第二十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第一节 桂枝茯苓丸
第二节 枳实芍药散
第三节 下瘀血汤
第四节 阳旦汤
第五节 竹叶汤
第六节 竹皮大丸
第七节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第二十一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小柴胡汤
第二节 半夏厚朴汤
第三节 甘麦大枣汤
第四节 温经汤
第五节 抵当汤
第六节 大黄甘遂汤
第七节 蛇床子散
第八节 小建中汤
第九节 肾气丸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陈少东,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医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国家首批青年岐黄学者,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归国人员,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市重点人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舌象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开展诊疗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以及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余项;发表专业论文余篇;主编著作余部;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