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与移情 97875155257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905582 类别: 图书 艺术 艺术理论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5525709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编辑推荐

☆全新修订。本次再版,根据该书 ,年德语版对原译文进行了修订,补译了两篇作者的再版前言。
☆全彩插图。精选世界著名雕塑、壁画、木刻与油画作品为插图,让作品为理论代言,深奥≠晦涩,为一知半解的读者开启通向现代艺术的路径。
☆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自年诞生起,从未失落各国学界和创作界的关注,正式出版后一直再版重印。
☆艺术学经典。作为表现主义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学经典,其影响范围由德国到整个欧洲,直至全世界,被学术界公认为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学文献和理论指南。
☆不仅艺术研究界,就连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院校,都将该书定为开启现代艺术奥秘的经典读本,一些综合院校也一直将它视为艺术学科的必修经典。内容简介

世纪初,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现代(派)艺术,跨入全方位展开和推进的年代。当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立普斯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的美学理论“移情说”风靡理论界,该理论认为,审美主体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感的投射,也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感觉、情感与意志等投射给审美对象,所以才感受到了美。基于对这种只肯定一直居正统地位的“古希腊—文艺复兴”样式的艺术理论的反驳,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提出了与“移情”相反的另一种审美体验,即抽象冲动。他认为移情不是铸成艺术的唯一心理依据,与之相反的“抽象”作为一种本能冲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心理,从而肯定了未被充分重视的古埃及、罗马时代晚期及拜占庭艺术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指明了抽象原则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使得正待迸发的现代艺术毫无顾虑地沿着“出离移情和具象,走向抽象和形式”的道路大胆前行。

目 录
问世回眸年再版前言
五十年后的结语年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抽象与移情
第二章 自然主义与风格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三章 装饰艺术
第四章 抽象与移情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中的例选
第五章 北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附录 论艺术的超验性和内在性
问世回眸年再版前言
五十年后的结语年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抽象与移情
第二章 自然主义与风格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三章 装饰艺术
第四章 抽象与移情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中的例选
第五章 北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附录 论艺术的超验性和内在性

年德语版跋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该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反对仅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出发来推导艺术作品基本概念的古典主义规范,主张用抽象原则代替移情原则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该书是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纲领性文献,是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运动中最杰出的艺术学著作之一,对西方艺术和美学思想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朱立元

作者简介

作者:威廉·沃林格( ,—),德国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最著名的两部作品《抽象与移情》和《哥特艺术的形式》,前者完成于年,是作者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年正式出版,后者出版于年。两部著作一经面世,就在德国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家圈子中引起强烈反响。另著有《木版油画的起源》(年)、《希腊文化与哥特艺术》(年)等。

译者:王才勇,年生于上海。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艺术史博士,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师从贝尔廷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国内外出版专著《艺术中西》《西方现代画派与东亚美术》等种,译著《抽象与移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余种,发表有关美学、艺术学专业论文百余篇。成果获省部级社科奖。《抽象与移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列入国内高校艺术专业必修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