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判断 经验与启示 王庆芳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978752186005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909070 类别: 图书 经济 财政税收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1860054
所属分类:图书>经济>财政税收
商品详情
作者王庆芳 著
著王庆芳 著 译
装帧平装
印次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开本开
印刷时间暂无
语种暂无
出版时间
页数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第章 转点理论及其拓展

刘易斯模型与一个转点

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与两个转点

小结
第章 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理论与实证争论

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理论适用性

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特殊性

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悖论

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实证争论

小结
第章 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引言

绝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原理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估算方法说明

两种剩余劳动力的估算结果及分析

小结
第章 年分省份和分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引言

估算方法和数据说明

两种剩余劳动力的估算结果及分析

……
第一,基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经济理论框架,提出刘易斯第一转和第二转的理论判断标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资料,综合使用剩余劳动力估算、准则和六个衍生标准对中国经济的刘易斯转进行判断。结果发现,我国经济于年间通过了刘易斯第一转区间,但是目前尚未通过刘易斯第二转点。第二,中国经济刘易斯转过程伴随着工业份额快速下降的“去工业化”过程,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冲击。因此我国经济的刘易斯转过程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这一变化体现在中国就业结构变迁上,一是中国工业就业份额在年开始下降,同时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二是劳动力工资的快速上升加速了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移过程;第三,数字经济冲击下,劳动力聚集于服务业,但是就业质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提升包括平台经济等在内的劳动力就业质量,是实现劳动力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内在要求。本研究的意义:学术意义:利用中国四十多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料,深入研究中国刘易斯转的过程与特征,有助于澄清经济发展的古典范式与新古典范式之间存在的理论争论,并为二元经济理论中的刘易斯转判断和剩余劳动力估算提供更多的经验据。应用价值:对中国经济刘易斯转的判断,有助于认清中国目前所处刘易斯转阶段,对于认识中国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就业质量变迁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