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 军团与方阵 希腊罗马步兵对战实录 指文希腊罗马步兵欧洲军事史冷兵器麦克 科尔马其顿阿契美尼德王朝 97882245446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5924785 类别: 图书 政治/军事 军事
开本:128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8224544618
所属分类:图书>政治/军事>军事>军事史
商品详情
商品详情图片

书名《军团与方阵:希腊罗马步兵对战实录》

作者:【英】麦克·科尔
译者:滑朝阳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平装定
页码页
开本开
内页用纸克胶版纸
封面用纸克铜版纸
字数千字

两大文明的世纪对决,两种战术的狭路相逢,谁能掌控地中海世界的命运?

内容简介
自古巴比伦时代起,重步兵就统治着战场。他们肩并肩站在一起,手持长矛与盾牌,俨然铜墙铁壁。正是这种重步兵方阵,使希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导力量。此后,经过马略改革的罗马军团,从战术层面破解了希腊方阵,终称霸地中海。本书聚焦于军团与方阵对决的时代(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深入研究了当时军队的战术与装备。作者挑选了六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战役来进行详细分析,即公元前年的赫拉克利亚之战、公元前年的阿斯库路姆之战、公元前年的贝尼温敦之战、公元前年的库诺斯克法莱之战、公元前年的马格尼西亚之战和公元前年的皮德纳之战。作者从原始资料出发,以专业的军事史视角,对这些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命运的决战作了生动叙述。
作为一名拥有实战经验的现代退役军人,作者用专业的军事学知识,复盘罗马军团与希腊方阵的经典对战。
重步兵战术中的细节,隐藏着地中海世界历史兴衰的秘密。
从历史文献出发,结合大量插画与文物,是鱼鹰社的经典作品。
作者、译者简介
【英】麦克·科尔,曾先后供职于军队和情报部门,参与过伊拉克战争期间的安全情报工作,现担任私人安全顾问。他是一名军事历史作家,擅长从军人角度剖析古代战争史。
滑朝阳,年出生于河南,山东大学生物工程硕士,现居河南省新乡市。在校期间对翻译历史类英文著作产生兴趣,现主要从事翻译工作。曾在《战争事典》上发表《太阳王的利剑与荣耀》一文。

目录
前言
年表
部分 以新的视角解读军团与方阵
章 谁会在战斗中得胜?
第二章 虎父无犬子的方阵:伊菲克拉提斯的遗产
第三章 杀人的骡子:罗马鹰旗之下
第二部分 战斗!军团与方阵之间的六场对决
第四章 公元前 年的赫拉克里亚战役:罗马的首场考验
第五章 公元前 年的阿斯库路姆战役—“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们就将万劫不复。”
第六章 公元前 年的贝尼温敦战役:皮洛士的一搏
第七章 公元前 年的库诺斯克法莱战役:军团凯歌高奏
第八章 公元前 年的马格尼西亚战役:让汉尼拔无处可逃
第九章 公元前 年的皮德纳战役:安提柯王朝的末日
第十章 军团与方阵
词汇表
参考文献

书评
麦克·科尔以军人的职业素养和作家的敏锐感受,带领读者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战场。——《中西部书评》
究竟是《角斗士》中的罗马军团厉害,还是《斯巴达勇士》里的方阵更胜一筹?麦克·科尔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纽约书刊》
本书复盘的这六场经典战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两千年的历史。——亚马逊书评
只有战士才能理解战士,作者的服役经历让他比普通人更适合研究军事历史。——亚马逊书评

文摘
古典文献告诉我们,从古老的苏美尔()时代起,重装步兵方阵就支配着战场。那时还不是精锐的古希腊重装步兵方阵,而是一大群装备矛或枪的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交叠着持握的盾牌,面向敌人亮出密不透风的金属盾墙。我们还知道,早在盖乌斯·马略于公元前年开始的改革之前,罗马军团已经作为步兵战斗的主宰者,使方阵黯然失色。
但方阵真的过时了吗?在罗马帝国陨落很长时间后,维京盾墙使人想起古代方阵。瑞士长矛兵方阵贯穿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在战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长矛与射击”阵形是世纪军队的脊梁。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些国家仍在制造长矛并发放给部队。显然,这种战斗方式经久不衰。
如果方阵这么有效,为何会败给军团?这两种阵形碰撞时发生了什么?在我玩桌面战争游戏,看着用硬纸板筹码或是毫米微缩兵模表示的编队被来回吃掉时,疑惑开始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两种作战方式似乎那么截然不同,从武器、护甲到士兵的组织都是如此。它们显然是各自背后迥异的文化与政府体系的产物,以至于引发了那个对于痴迷者来说本能般的好奇问题——“双方打一仗谁会获胜?”我认为自己不可能是个想要知道答案的好奇者,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被问过并得到了解答。
当我深入发掘它时,我发现这只是部分正确。“为什么军团会胜过方阵?”肯定不是个新问题。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其著作《历史》卷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与所有雄心勃勃的历史学家一样,波里比阿不仅问出了问题,还自己作了回答:
在所有这些情况(复杂地形、围城战、奇袭战等)中,马其顿阵形有时用处不大,有时没什么用,因为方阵士兵无法以规模更小的单位作战,或是单独进行行动。相反的是,罗马阵形有高度灵活性。每一位装备了武器并投入战斗的罗马士兵,可以良好地适应任何位置,面对来自任何方位的进攻。无论他要与大部队还是分遣队一同作战,都准备得很充分,无需做任何改变。由于罗马军队在各部分的有效利用上拥有这么多优势,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军队高得多。
波里比阿论证的要旨是:更为机敏且灵活的罗马军团,在适应性方面胜过了方阵,后者在战斗中无法应对变化。波里比阿还补充说,方阵需要没有障碍的水平地面,才能有效运作,并且不使用预备队。
为什么波里比阿的想法这么重要?毕竟他不是古代讲述军团与方阵之间战斗的作者。事实上,我们将要仔细考察的战役之中的三场,都发生在波里比阿生活的时代。波里比阿在库诺斯克法莱战役爆发时大概三岁,马格尼西亚()战役时十岁,皮德纳()战役时岁。这并不意味着他亲身见证了这些战役,但他的确生活在因这些战役而改变的世界,受到那些战场故事的熏陶,熟知当时社会面貌。事实上,波里比阿居住在罗马。作为一名质子,他父亲是亚该亚同盟( )重要的将领之一。亚该亚同盟是涵盖伯罗奔尼撒(,希腊西南地区)诸希腊城邦的联盟。波里比阿在那里接受皮德纳战役中的罗马将军卢修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 )的孩子们的教导,这位将军我们将在第四章详细论述。波里比阿熟悉本书所研究时代的文化、社会乃至一些主要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但波里比阿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军团的灵活与机敏就是终获胜的原因么?对比方阵,它真的有这么多优势吗?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问题并未曾得到现代学者任何真正富有深度的直面解答。我见过大量讨论军团与方阵如何作战的只言片语,但没有哪本著作给予这个问题应得的重视。现代学者并未充分地研究波里比阿,检视他的著作,质疑他的推断,以此搞清楚“为什么军团能够胜过方阵?”
我将在本书中完成所有这些事项,更重要的是,我将会搔到对此痴迷之人的痒处。我想从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满腔热忱地探究那些对别人来说或许感到无聊的细节:使每支部队成为各自文化代表的武器、装备、组织、战场部署与身份标识。古代资料告知了我们六次重要战斗,而我们将会对此进行深入研,审视战场上发生的事件,考究部队战斗的细节。我们将会透过武装冲突这一镜片,观察人类在战争中的演变。
我想要设置这样的场景——你是一位希腊化时代的伟大国王。你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直系后裔,他不仅是世界上已知伟大的军队领袖,本身也是伟大的勇士。他的血脉流淌在你身上,这是可以直接追溯至诸神的血统。你站在一支来自马其顿()、叙利亚()或是埃及()的英勇子弟们组成的大军前。他们都是希腊勇士的后代,地球上伟大帝国的主宰波斯人,正是败在这些人的手上。
你的军队受过的训练,装备精良无比并且极受众神喜爱,像大地一样坚不可摧。他们的矛尖多如繁星,包裹他们皮肤的铜甲,使他们看上去好像是用铜铸成的一般。他们宛如毒蛇,如蛇一般披甲,如蛇一般捕食,如蛇一般迅捷。这是自你祖父之前的时代起就未曾断绝的传统。方阵未尝一败。
你面对的是一支罗马军队。他们是连希腊语都不会说的蛮夷。他们的武器装备是对希腊光荣传统的拙劣模仿。罗马士兵的铜制头盔粗糙,手里提着怪异的笨重盾牌。他们像散兵一样携带标枪,而装备的长刀一般更多出现在屠夫与制革工而非战士的手中。带着这些小玩意,他们能够接近你的士兵都可以算得上万幸,更别说制造伤害。你麾下士兵的铁制长矛,在罗马人能够靠近前,就会刺穿他们。
次战斗的情况确实如此,第二次战斗或许也差不多。但如同你所见到的那样,罗马人吸取了教训。他们适应了。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他们吸收了己方战败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虽然罗马人仍会失败,但击败他们已经不那么容易。
不久之后,你再也无法打败他们。
实拍图
添加隐藏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