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703051 |
所属分类:图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
商品详情
作者马国君书凯肖秀娟 著 张新民 编
著马国君书凯肖秀娟 著 张新民 编 译
装帧简装
印次
定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开本开
印刷时间暂无
语种暂无
出版时间
页数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山场契约文书
第一节山场权属转让契约文书
第二节山场租佃契约文书
第三节开山种木字及其他
小结
第三章幼苗培育与山林管护契约
第一节人工营林种子获取、保存和育苗
第二节人工营林幼苗管护
第三节民间习惯法、政府法令等对山林的管护
第四节病虫害预防
第五节火灾预防
小结
第四章山林纠纷处理契约文书
第一节民间纠纷处理
第二节官府管理
……
马国君,苗族,湖南怀化人,贵州大学教授,贵州大学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省管专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创新人才,湘潭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民族史教学研究,出版专著部,公开刊发学术论文九十余篇,独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
韦凯,布依族,贵州安顺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康雍乾时期三大实测全图的数字化及比较研究(—) ”等个国家级研究课题,公开刊发学术论文篇。
肖秀娟,女,汉族,湖南城步人,中国史硕士,茅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史、社会区域史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公开刊发学术论文篇。
清水江是沅江的正源,发源于今贵定县斗篷山与都匀市云雾山麓之间,流经今贵州省东南部广袤区域,蜿蜒逶迤穿越黔湘两省,最终东流入洞庭湖,并连接具有战略航运意义的长江及两岸各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早在宋代就有关于此林区的林区经济记载。便捷的航运带动了“物”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林的种植规模,使得木材产业朝着集种植、养护、采伐、销售为一体的商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木材贸易经济文化圈。那么,针对清水江一带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势必可以让我们在地方与地方、地方与国家的互动之中,看到一个多样的地方族群生计模式与经济文化生态格局,了解历史时期贵州一带人工营林的发展与生态兼容状况,也再一次论证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学界有关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可溯至世纪初期,但多为介绍性质的研究。真正大规模地针对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始于年代。本书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尽可能通读现有文本,进行较为准确的归类,找出其间的规律,进而加强其后的信息释读而形成的最新研究。清水江流域的林业契约文书保存相对完整,能够系统反映区域族群、经济与社会状况。结合木材采运贸易活动的历史性分析,或可看到商业活动对西南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影响,揭示国家社会整体经济文化变迁的生活地域面相,探寻资源循环、交换、流转的运动方式,了解商贸活动后面的权力背景和人际交往模式,以“小历史”的方式丰富“大历史”的历史叙事。
作者马国君书凯肖秀娟 著 张新民 编
著马国君书凯肖秀娟 著 张新民 编 译
装帧简装
印次
定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开本开
印刷时间暂无
语种暂无
出版时间
页数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山场契约文书
第一节山场权属转让契约文书
第二节山场租佃契约文书
第三节开山种木字及其他
小结
第三章幼苗培育与山林管护契约
第一节人工营林种子获取、保存和育苗
第二节人工营林幼苗管护
第三节民间习惯法、政府法令等对山林的管护
第四节病虫害预防
第五节火灾预防
小结
第四章山林纠纷处理契约文书
第一节民间纠纷处理
第二节官府管理
……
马国君,苗族,湖南怀化人,贵州大学教授,贵州大学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省管专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创新人才,湘潭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民族史教学研究,出版专著部,公开刊发学术论文九十余篇,独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
韦凯,布依族,贵州安顺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康雍乾时期三大实测全图的数字化及比较研究(—) ”等个国家级研究课题,公开刊发学术论文篇。
肖秀娟,女,汉族,湖南城步人,中国史硕士,茅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史、社会区域史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公开刊发学术论文篇。
清水江是沅江的正源,发源于今贵定县斗篷山与都匀市云雾山麓之间,流经今贵州省东南部广袤区域,蜿蜒逶迤穿越黔湘两省,最终东流入洞庭湖,并连接具有战略航运意义的长江及两岸各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早在宋代就有关于此林区的林区经济记载。便捷的航运带动了“物”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林的种植规模,使得木材产业朝着集种植、养护、采伐、销售为一体的商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木材贸易经济文化圈。那么,针对清水江一带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势必可以让我们在地方与地方、地方与国家的互动之中,看到一个多样的地方族群生计模式与经济文化生态格局,了解历史时期贵州一带人工营林的发展与生态兼容状况,也再一次论证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学界有关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可溯至世纪初期,但多为介绍性质的研究。真正大规模地针对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始于年代。本书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尽可能通读现有文本,进行较为准确的归类,找出其间的规律,进而加强其后的信息释读而形成的最新研究。清水江流域的林业契约文书保存相对完整,能够系统反映区域族群、经济与社会状况。结合木材采运贸易活动的历史性分析,或可看到商业活动对西南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影响,揭示国家社会整体经济文化变迁的生活地域面相,探寻资源循环、交换、流转的运动方式,了解商贸活动后面的权力背景和人际交往模式,以“小历史”的方式丰富“大历史”的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