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地质学 纪友亮,蒋裕强,张世奇 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978751830302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8303021
所属分类:图书>教材>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工业技术
商品详情
中华书局年度优质合作伙伴,荣获年度合作共赢奖,所有产品保质保量,放心购买!!!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油气储层地质学》内容包括储层的基本性质、储层的宏观展布特征、储层的成岩演化、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储层的裂缝特征、非常规储层的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的敏感性、储层建模、综合评价及测试技术等。《油气储层地质学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引用了大量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储层地质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
《油气储层地质学》不仅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还可供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工程、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章 储层的基本性质及类型
节 储层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储层的分类
第二章 储层的宏观分布
节 典型盆地的储层类型与分布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及分布特征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特征
第四节 岩浆岩储层及分布特征
第五节 变质岩储层及分布特征
第三章 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节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第二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第三节 岩浆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第四章 储层的子隙结构
节 储层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
第四节 岩浆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
第五节 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
第六节 孔隙结构的表征
第五章 储层裂缝
节 储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 储层裂缝的控制因素与分布模式
第三节 储层裂缝的表征和预测方法
第六章 非常规储层特征
节 非常规储层的定义
第二节 致密砂岩储层
第三节 页岩储层的特征
第三节 煤岩储层的特征
第四节 非常规储层孔喉结构表征新技术方法
第七章 储层的敏感性
节 储层损害机理
第二节 储层敏感性评价
第三节 开发过程中储层性质的动态变化
第八章 储层非均质性
节 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第九章 储层地质建模
一节 储层模型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基于变差函数的储层建模
第三节 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
第十章 储层综合评价
节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储层综合评价的内容
第二节 储层综合评价中储层参数的求取技术
第三节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第十一章 储层实验测试技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二、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标准
岩浆岩是盆地充填过程中的产物,与围岩有相同的埋藏一成岩演化过程,并经历了相同的成岩演化过程。所以岩浆岩的成岩阶段划分标准可以借助于碎屑岩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指标。岩浆岩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依据部分可参照碎屑岩划分指标,但在其结构、构造和孔隙带分布显示了独特性。
(一)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在上升喷出地表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和构造,这些结构和构造成为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的重要标志。斑状结构是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结构类型。其中的斑晶和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斑晶一般是在深处缓慢结晶或岩浆上升过程中析出的,而基质是岩浆在地表快速冷凝的条件下析出的。在地下深处形成的斑晶随着岩浆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导致斑晶的熔点降低或岩浆的温度升高,会使原来晶出的斑晶遭受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同时由于压力的降低,岩浆中的挥发分逸出,在熔岩的上部形成气孔构造。而气孔中进入的热液流体随着温度的降低沉淀结晶,可形成杏仁构造。
(二)孔隙带的分布
孔隙带的分布和孔隙类型是判断成岩作用阶段的非常重要的标志之一。通常,岩浆岩的原生储集空间类型是冷却成岩作用和岩浆期后热液成岩作用阶段的反映。埋藏一成岩作用阶段和风化淋滤作用阶段形成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胶结作用在浅埋阶段使得大量的胶结物填充在孔隙空间中,原生储集空问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
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火山熔岩主要以冷凝固结成岩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压实固结作用,其成岩作用方式与沉积岩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其成岩作用表现为随埋深变大,碎屑物质体积减小、密度增加、孔隙度变小、孔隙流体发生沉淀胶结作用,碎屑颗粒之间彼此硬化、粘结,并终固结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