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时代的灵魂 正版书 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集4册 触摸时代的灵魂+然与偶然+冲击与反响+从身份到契约 学林 何兆武谈历史文化哲学读书 9782753713197
配送至
开本:128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2753713197 |
所属分类:图书>文化>文化随笔 |
商品详情
总定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为西方历史哲学领域的翻译大家,何兆武先生通过将笛卡尔、帕斯卡、柏克、康德、卢梭、贝克尔、王国维等中外哲人的思想与社会相参照,以其哲学史家的洞见,将历史研究上升到哲学层面,指出哲学对于社会、对于科技、对于政治、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人类文明的进程正是一部“从身份到契约”的历史。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社会契约论》《思想录》《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西方哲学精神》《苇草集》等,另有口述著作《上学记》。
自述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从身份到契约——梅因《古代法》读后感
激进与保守 革命与改良——读柏克《法国革命论》
帕斯卡与《思想录》
“普遍的历史观念”是怎样成为可能的——重评康德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哲学与哲学的批判
一条通向康德体系的新路——读《论优美感与崇高感》
重读康德
关于康德的第四批判
康德也懂历史吗?
盖伦和他的《科技时代的心灵》
贝克尔《世纪哲学家的天城》评序
论王国维的哲学思想
历史与理论
编 后
“文明的发展有其然规律,但回顾人类过去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敌对和对抗、专制和屈服。”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中西文化与不同文明激烈冲突的过程。何兆武先生围绕明末以来中学与西学之争、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以及文化传统与观念的冲突等问题,以史家的洞见,分析了中西文化冲突的根源,指出“学”有高低、精粗、真伪之分,但无高低优劣之分;兼容并包、文化融合、科技进步才是文明发展的关键。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社会契约论》《思想录》《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西方哲学精神》《苇草集》等,另有口述著作《上学记》。
自述
中学、西学与近代化
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化
冲击和反响——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
也谈对《学衡》派的认识与评
历史坐标的定位——为《本土和域外: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而写
本土和域外
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
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
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周年感言
应重视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关于诺贝尔奖情结
编后
何兆武先生读书而不尽信书,通过阅读与思考,博览中外思想;通过回忆与师友一起读书、交流、工作的岁月,从一个侧面回顾了 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代学者的思想成就,桥接了新旧两个时代的思想与历史,触摸到一个历史时代的灵魂。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年起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 )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社会契约论》《思想录》《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西方哲学精神》《苇草集》等,另有口述著作《上学记》。
自述
五柳读书记
读书是一种享受
我经历的西南联大民主运动
我的联大师友
纪念梅贻琦校长
与陈寅恪先生相关的两件事
回忆吴雨僧师片段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纪念雷海宗先生百年诞辰
缅怀向达先生
侯外庐先生印象
必然与偶然 ——回忆钱宝琮先生的一次谈话
怀念王浩
师友杂忆五则
也谈“清华学派”
沉钟亦悠扬
观历代帝王庙有感
当代西学翻译与出版的病灶
关于柏克《法国革命论》 —— 我的一点答复和意见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编 后
历史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这是被多数人忽略了的问题,但却是历史的本质问题。何兆武先生认为,社会的历史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从而揭示了历史真相及其发展与人的密切关系。作为哲学家,他从中国哲人到西方哲人那里广泛地汲取文化思想史的营养,探索中国现代社会(或近代化)文明进步的要素。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口述《上学记》等。
自述
历史两重性片论
历史学两重性片论
对历史学的反思——读朱本源《历史理论与方法论发凡》
历史学中的重要一章
历史哲学与历史学哲学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
历史理性的重建——奥特迦·伽赛特历史体系观散论
评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
历史学是科学吗?
历史学家、历史学和历史
历史是什么?
史学理论要与史学实践相结合
指导思想不能代替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应该有一个大发展
编 后
总定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为西方历史哲学领域的翻译大家,何兆武先生通过将笛卡尔、帕斯卡、柏克、康德、卢梭、贝克尔、王国维等中外哲人的思想与社会相参照,以其哲学史家的洞见,将历史研究上升到哲学层面,指出哲学对于社会、对于科技、对于政治、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人类文明的进程正是一部“从身份到契约”的历史。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社会契约论》《思想录》《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西方哲学精神》《苇草集》等,另有口述著作《上学记》。
自述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从身份到契约——梅因《古代法》读后感
激进与保守 革命与改良——读柏克《法国革命论》
帕斯卡与《思想录》
“普遍的历史观念”是怎样成为可能的——重评康德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哲学与哲学的批判
一条通向康德体系的新路——读《论优美感与崇高感》
重读康德
关于康德的第四批判
康德也懂历史吗?
盖伦和他的《科技时代的心灵》
贝克尔《世纪哲学家的天城》评序
论王国维的哲学思想
历史与理论
编 后
“文明的发展有其然规律,但回顾人类过去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敌对和对抗、专制和屈服。”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中西文化与不同文明激烈冲突的过程。何兆武先生围绕明末以来中学与西学之争、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以及文化传统与观念的冲突等问题,以史家的洞见,分析了中西文化冲突的根源,指出“学”有高低、精粗、真伪之分,但无高低优劣之分;兼容并包、文化融合、科技进步才是文明发展的关键。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社会契约论》《思想录》《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西方哲学精神》《苇草集》等,另有口述著作《上学记》。
自述
中学、西学与近代化
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化
冲击和反响——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
也谈对《学衡》派的认识与评
历史坐标的定位——为《本土和域外: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而写
本土和域外
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
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
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周年感言
应重视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关于诺贝尔奖情结
编后
何兆武先生读书而不尽信书,通过阅读与思考,博览中外思想;通过回忆与师友一起读书、交流、工作的岁月,从一个侧面回顾了 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代学者的思想成就,桥接了新旧两个时代的思想与历史,触摸到一个历史时代的灵魂。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年起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 )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社会契约论》《思想录》《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西方哲学精神》《苇草集》等,另有口述著作《上学记》。
自述
五柳读书记
读书是一种享受
我经历的西南联大民主运动
我的联大师友
纪念梅贻琦校长
与陈寅恪先生相关的两件事
回忆吴雨僧师片段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纪念雷海宗先生百年诞辰
缅怀向达先生
侯外庐先生印象
必然与偶然 ——回忆钱宝琮先生的一次谈话
怀念王浩
师友杂忆五则
也谈“清华学派”
沉钟亦悠扬
观历代帝王庙有感
当代西学翻译与出版的病灶
关于柏克《法国革命论》 —— 我的一点答复和意见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编 后
历史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这是被多数人忽略了的问题,但却是历史的本质问题。何兆武先生认为,社会的历史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从而揭示了历史真相及其发展与人的密切关系。作为哲学家,他从中国哲人到西方哲人那里广泛地汲取文化思想史的营养,探索中国现代社会(或近代化)文明进步的要素。
何兆武,年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年至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口述《上学记》等。
自述
历史两重性片论
历史学两重性片论
对历史学的反思——读朱本源《历史理论与方法论发凡》
历史学中的重要一章
历史哲学与历史学哲学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
历史理性的重建——奥特迦·伽赛特历史体系观散论
评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
历史学是科学吗?
历史学家、历史学和历史
历史是什么?
史学理论要与史学实践相结合
指导思想不能代替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应该有一个大发展
编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