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分类群汇编(2011 2024) 978754786819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30161 类别: 图书 医学 药学
开本:大16开
纸张:铜版纸
包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868195
所属分类:图书>医学>药学>中药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属与新物种检索备工具书

编辑推荐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属与新物种检索备工具书

前 言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有巨大的原创优势。自年启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持续发现一系列新物种,至年已经发表了个新属包括个新组合属和个新物种种及以下类群其中植物类个新物种分属科属,动物类种。发现新物种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大大提升了本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资源家底,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新成员,丰富了物种基因库和中药宝库。对于探讨物种的起源和分化,分析物种的濒危机制、地球的演化等,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有巨大的原创优势。自年启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持续发现一系列新物种,至年已经发表了个新属包括个新组合属和个新物种种及以下类群其中植物类个新物种分属科属,动物类种。发现新物种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大大提升了本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资源家底,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新成员,丰富了物种基因库和中药宝库。对于探讨物种的起源和分化,分析物种的濒危机制、地球的演化等,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缕清或纠正了一些植物分类学和中药资源既往的一些错误或不足,提出了新观点,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更加新颖、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和依据,遵循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规律。例如,苦枸杞的发现,结合对枸杞子的研究,厘清了枸杞子从经典本草中记载为“味苦、性寒”到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枸杞子“味甘、性平”的成因及历史;通过对新种征镒黄鹌菜 及黄鹌菜属、稻槎菜属的分子系统研究,支持了假黄鹌菜属并入黄鹌菜属的观点,并提出稻槎菜属也应并入黄鹌菜属的观点;通过文献研究,并把植株移栽到还亮草原始生境进行观察,最终纠正了竹溪还亮草 原来定为大花还亮草 的错误;紫溪山悬钩子 通过核实模式标本,确定了矮生悬钩子 与委陵悬钩子其实为一个物种,更正了《中国植物志》将它们分为两个种的不足;对皖浙老鸦瓣 这一新种的确认,为老鸦瓣属与郁金香属的分类分歧提供了解决方案;还如务川人字果 是在对贵州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标本整理中发现一份有疑问的标本后,通过数次实地核查、标本采集、鉴定以及谱系分析,被确认的新种。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是广大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一重要论断的体现,充分说明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精细化和高质量的学术水平;同时,通过这一工作,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热爱、研中药资源、植物分类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为中药资源学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新物种主要来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新物种较多的省区有广西种、云南种、湖北种、福建种、安徽种、湖南种、贵州种、重庆种;在辽宁也有种新物种发现。普查发现的新分类群的生境差异很大,大多数新分类群只在模式标本采集地区有发现,处于、规定的渐危、濒危、极危等的状况,例如德保金花茶 只在模式标本采集点不足2的地方发现棵成年树和棵幼苗,被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保护植物名录;培善卷柏 迄今只在荔波县一个只有2的地方有发现;三亚关木通 只有个居群,每个居群只有不到个植株个体。
鉴于发现的新分类群资料散在各种期刊其中大多数为外文期刊,或以外文描述的文献资料,仅有巢湖铁线莲 等个新种为中文描述或有中文描述的与近缘种的区别点不便于查询和应用,为了便于相关人员了解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的新分类群情况,梳理新分类群的成果,我们对各分类群资料进行翻译、整理等工作,并汇编成本书。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对普查发表的新分类群的科属、分布特征、濒危状况及开发利用前景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各论部分对新分类群进行了汇编,内容有中文名称及拉丁学名、模式标本、物种文献、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识别要点和引用自物种文献的图片包括彩图和墨线图以及部分新物种的腊叶标本照片等。新分类群中植物主要参照系统排列。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等课题的支持;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小波研究员、孙嘉惠副研究员,贵州中医药大学周涛教授、张成刚博士等的大力支持;此外,还有其他众多老师或同学,在本书资料收集、翻译等工作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时间和经验有限,本书内容难免有疏漏和错误,特别在对物种形态特征等翻译过程中,对有些词语的理解不一定准确,期盼同道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提高。
编者
年月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作者简介
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曾任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提出和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标准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王泽欢,女,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贵州省“花溪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擅长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主持国家基金项,参与项,主编、副主编出版《贵阳市花溪区中药资源名录》《贵州中草药资源图典·~卷》等著作部;已发表植物新属个,新种个。
陆海霞,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学、药用昆虫及膜翅目昆虫分类学等方面研究;承担《药用动物学》、《药用植物学》、《探秘植物与传粉昆虫》、《动物进化奇遇》等课程教学。主持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参与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昆虫多样性调查项目项;参编专著部,共发表论文篇。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曾任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提出和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标准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王泽欢,女,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贵州省“花溪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擅长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主持国家基金项,参与项,主编、副主编出版《贵阳市花溪区中药资源名录》《贵州中草药资源图典·~卷》等著作部;已发表植物新属个,新种个。
陆海霞,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学、药用昆虫及膜翅目昆虫分类学等方面研究;承担《药用动物学》、《药用植物学》、《探秘植物与传粉昆虫》、《动物进化奇遇》等课程教学。主持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参与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昆虫多样性调查项目项;参编专著部,共发表论文篇。
江维克: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贵州省的技术总负责人。兼任中国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负责人等。发表论文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主编专著部,副主编部,参编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个,选育太子参优良品种个;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