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套装24卷) 97875428793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37129 类别: 图书 自然科学 地球科学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是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2879318
所属分类: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编辑推荐

★《竺可桢全集》套装版
购全套赠送《竺可桢全集》数字查询系统 精美笔记本册
★竺可桢
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年连续记述,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前 言
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年月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年月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直到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年月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年月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直到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后在武昌和南京任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为日后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早期专门人才。在推动科学教育升级转型的同时他长期参与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工作被推选为继任鸿隽、丁文江、翁文灏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在年至年期间中国的科学体制处于团体化组织自流发展的状态而吸纳科学家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国科学社成为居于中国科学界首位的代表性组织。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竺可桢全集》作为竺可桢先生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中独特的科学文化遗产,将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其鉴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要用竺老倡导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桢全集》这个宝藏,通过学术界、出版界和媒体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体现《竺可桢全集》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路甬祥
由中国科学院和其他方面大力协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竺可桢全集》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这部历史文献中,不仅可以看到竺可桢同志是怎样治学,怎样做人,也可以看到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这对于当前社会和年轻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超过前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愿《竺可桢全集》的出版,能给后人以更多的启示。——张劲夫《竺可桢全集》作为竺可桢先生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中独特的科学文化遗产,将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其鉴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要用竺老倡导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桢全集》这个宝藏,通过学术界、出版界和媒体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体现《竺可桢全集》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路甬祥
由中国科学院和其他方面大力协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竺可桢全集》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这部历史文献中,不仅可以看到竺可桢同志是怎样治学,怎样做人,也可以看到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这对于当前社会和年轻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超过前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愿《竺可桢全集》的出版,能给后人以更多的启示。——张劲夫
《竺可桢全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料,特别是竺先生—年近万字的日记,更是在科技界不多见的。不仅可以成为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的宝贵史料,而且为后人了解竺可桢的科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了解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都可提供具体的资料。这对于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具有积极意义。——叶笃正
以竺可桢的论文和日记为主体编辑而成的《竺可桢全集》,其文字数量之多,涉及内容之广,在自然科学家中是不多见的。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发掘竺可桢的学术遗产,研究他的奋斗、创新、前进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科教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了解过去,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我深信《竺可桢全集》的出版,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必将会愈久弥深。——施雅风
《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工作自年月正式启动,十余年的认真和细致打磨,充分保证了《全集》的编纂质量,是值得读者期待的一道科学文化大餐。——孙鸿烈
鲁迅先生评价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说庄子一书的文学艺术性以及他的思想深刻程度,先秦诸子百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我们也可以效仿鲁迅所讲,竺可桢先生的日记是一片汪洋大海,气象万千,里面精彩的资料令人目不暇接,沒有一部民国日记能够超越它,只有从头至尾看过一遍,你才能真正的感悟到这是一部在民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前绝后的大师日记。——张荣明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竺可桢(—),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