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选 97875738190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42767 类别: 图书 古籍 古籍整理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73819024
所属分类:图书>古籍>古籍整理>其他古籍整理
编辑推荐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为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是官方编修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内容极其丰富,神怪故事、奇闻轶事,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古小说资料,被誉为“小说家之渊海”。鲁迅、林语堂等人都曾高度评价它。后世很多戏曲、小说素材也源于此。

前 言
前言(节选)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奉宋太宗之命所编。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始编,次年()八月编成呈次,六年()雕版印刷,因此名为《太平广记》。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汉乾祐年间(—),进士及第。五代周显德年间(—)官至翰林学士。入宋,加中书舍人,历任翰林学士、判吏部铨。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八年(),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后两次罢相。至道二年()去世,谥文正。李昉主持编修的《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前言(节选)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奉宋太宗之命所编。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始编,次年()八月编成呈次,六年()雕版印刷,因此名为《太平广记》。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汉乾祐年间(—),进士及第。五代周显德年间(—)官至翰林学士。入宋,加中书舍人,历任翰林学士、判吏部铨。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八年(),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后两次罢相。至道二年()去世,谥文正。李昉主持编修的《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
宋太宗诏修《太平广记》有消弭五代士怨的目的。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曾说:“太平兴国中,诸降王死,其旧臣或宣怨言,太宗尽收用之,置之馆阁,使修群书,如《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之类。广其卷帙,厚其廪禄赡给,以役其心,多卒老于文字之间云。”(王明清《挥麈后录》,中华书局年)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云:“太宗当天下无事,留意文艺,而琴棋亦皆造极品。”(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年)当然,应该有从书籍文献中求治道的意愿。宋太宗曾说:“夫教化之本,治乱之源,苟无书籍,何以取法?”(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中华书局年)有学者提出,《太平广记》取材多神鬼怪异,宋太祖靠“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在儒家文化语境下,需要借助神秘文化及宗教,以“神道设教”来说明赵宋政权的合法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太平广记》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收录汉代至宋初的作品共约七千则,成书五百卷,目录十卷,近三百万字。共分九十二大类,附一百五十余小类。九十二大类及卷数是: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道术五卷、方士五卷、异人六卷、异僧十二卷、释证三卷、报应三十三卷、征应十一卷、定数十五卷、感应二卷、谶应一卷、名贤(讽谏附)一卷、廉俭(吝啬附)一卷、气义三卷、知人二卷、精察二卷、俊辩(幼敏附)二卷、幼敏一卷、器量二卷、贡举(代族附)七卷、铨选二卷、职官一卷、权幸一卷、将帅(杂谲智附)二卷、骁勇二卷、豪侠四卷、博物一卷、文章三卷、才名(好尚附)一卷、儒行(怜才、高逸附)一卷、乐三卷、书四卷、画五卷、算术一卷、卜筮二卷、医三卷、相四卷、伎巧(绝艺附)三卷、博戏一卷、器玩四卷、酒(酒量、嗜酒附)一卷、食(能食、菲食附)一卷、交友一卷、奢侈二卷、诡诈一卷、谄佞三卷、谬误(遗忘附)一卷、治生(贪附)一卷、褊急一卷、诙谐八卷、嘲诮五卷、嗤鄙五卷、无赖二卷、轻薄二卷、酷暴三卷、妇人(附妓女)四卷、情感一卷、童仆(奴婢附)一卷、梦七卷、巫(附厌咒)一卷、幻术四卷、妖妄三卷、神(淫祠附)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夜叉二卷、神魂一卷、妖怪(人妖附)九卷、精怪六卷、灵异一卷、再生十二卷、悟前生二卷、冢墓二卷、铭记二卷、雷三卷、雨(风、虹附)一卷、山(溪附)一卷、石(坡沙附)一卷、水(井附)一卷、宝(金玉、钱、奇物附)六卷、草木(文理木、五谷、茶、荈附)十二卷、龙八卷、虎八卷、畜兽十三卷、狐九卷、蛇四卷、禽鸟四卷、水族九卷、昆虫七卷、蛮夷四卷、杂传记九卷、杂录八卷。
《太平广记》各篇后一般注明出处。据书前《引用书目》,征引书计三百四十三种,但据人统计,有十五种书中实无,而书中另实有一百四十七种,合计引书四百七十五种。据人研究,《太平广记》中有不少同书异名,或同名异书。因此实际引书难以确切统计。
《太平广记》可以说古小说的渊薮,所选尤其以唐人小说为多。这些小说,展示了古人特别是唐人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场景。
许多作品写爱情、婚恋和妇女问题,有一些动人的爱情故事。卷五十《裴航》,书生裴航于蓝桥驿遇仙女云英,诚心追求,先是费尽周,寻得捣药之玉杵臼,又为其捣药百日,终于与之结为夫妇。卷三五八《王宙》(出《离魂记》),张镒原许倩娘于其甥王宙,私下王宙与倩娘也一直相爱,张镒将倩娘另许他人,倩娘离魂追随王宙,并与之长期生活。倩娘说:公子对我一片深情厚意,做梦都想你,就是死了也要报答你,因此逃出来投奔你。《任氏》(卷四五二),任氏是女狐妖,郑生依然倾心与之相爱。任氏用大义拒绝别人的强暴,又为郑生划策,牟取厚利。后郑生远出就职,不忍与任氏分别,强邀同行,任氏明知不吉,仍然同行,途中被猎犬所害。卷四八四《李娃传》,赴京赶考的荥阳生爱上了京城名妓李娃,却被鸨母设计逐出。荥阳生先沦落到为殡仪馆唱哀歌,又流落街头为乞丐,后经李娃与鸨母斗争,他得到挽救。在李娃的鼓励之下,他立志于学,科举高中,获得富贵,两人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赢得爱情幸福。卷四八六《无双传》,一对青年男女,王仙客和刘无双,遭逢乱世,无双被抄家收进宫中,经历悲欢离合,无数艰难曲,仙客寻找无双至死不变,两人终成眷属。从这些故事,可以感受到唐人对爱情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

明嘉靖年间,《太平广记》经谈恺校补刻印。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中华书局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影印《四库全书》本。近有中华书局年简体横排本,使用比较方便。
我们从《太平广记》中选出部分作品,编成这本《太平广记选》。以中华书局年简体横排本为底本,标点偶以己意出之,底本明显有误者,据他本径改。所选以唐人小说为主,兼及唐前及宋初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思想性、艺术性比较强的。人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了解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当时的婚姻、爱情、妇女的情况,了解很多人鬼恋爱、人仙恋爱的故事,了解当时商业和商人的活动,了解很多豪侠和公案故事。这些作品情节之生动曲、人物形象之鲜明、语言之优美,也会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艺术魅力。每篇小说都译成了通俗的白话文,因此,即使一般的读者也不会有阅读障碍,也能随着一个个故事情节的展开,进入那有趣的小说世界。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杜子春
李林甫
张果
许老翁
崔炜
黑叟
裴航
麻姑
太阴夫人
郭翰
陆生
俞叟
胡芦生
吴堪杜子春
李林甫
张果
许老翁
崔炜
黑叟
裴航
麻姑
太阴夫人
郭翰
陆生
俞叟
胡芦生
吴堪
陈义郎
华阳李尉
乐生
裴伷先
郑德璘
李君
卢生
李行修
苏无名
孟简
崔碣
虬髯客
车中女子
昆仑奴
僧侠
聂隐娘
红线
义侠
田膨郎
贾人妻
梁革
王积薪
尚食令
薛氏子
崔护
却要
王诸
樱桃青衣
张和
板桥三娘子
襄阳老叟
韦安道
袁生
卢佩
张遵言
三史王生
黎阳客
华州参军
李佐文
浮梁张令
东洛张生
王宙
刘立
吕生
李靖
柳毅
刘贯词
峡口道士
申屠澄
张逢
马拯
韩生
萧至忠
任氏
长须国
淳于棼
陆颙
李娃传
无双传
霍小玉传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宋李昉奉敕监修,同修者扈蒙、李穆、汤悦、徐铉、宋白、王克贞、张洎、董淳、赵邻几、陈鄂、吕文仲、吴淑十二人也。以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奉诏,三年八月表进,六年正月敕雕版印行。凡分五十五部,所采书三百四十五种,古来轶闻琐事,僻笈遗文咸在焉。卷帙轻者往往全部收入,盖小说家之渊海也。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兴国二年,诏学士李昉、扈蒙等修《御览》,又取野史、传记、故事、小说撰集,明年书成,名《太平广记》。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宋李昉奉敕监修,同修者扈蒙、李穆、汤悦、徐铉、宋白、王克贞、张洎、董淳、赵邻几、陈鄂、吕文仲、吴淑十二人也。以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奉诏,三年八月表进,六年正月敕雕版印行。凡分五十五部,所采书三百四十五种,古来轶闻琐事,僻笈遗文咸在焉。卷帙轻者往往全部收入,盖小说家之渊海也。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兴国二年,诏学士李昉、扈蒙等修《御览》,又取野史、传记、故事、小说撰集,明年书成,名《太平广记》。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
——鲁迅《破〈唐人说荟〉》

《广记》采摭宏富,用书至三百四十四种,自汉晋至五代之小说家言,本书今已散亡者,往往赖以考见,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晋唐小说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说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卢盛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著有《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文镜秘府论研究》《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等,在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