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齐白石(增订本) 一本深入解读齐白石艺术魅力的佳作 全面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人生 978753787062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43317 类别: 图书 艺术 艺术理论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7870627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四色印刷,甄选五十余篇韩羽先生对齐白石画作的品读文章,较为系统性地从微观层面解读了齐白石的画作,以“趣眼”品读“趣画”。 本书将齐白石的画、人、事相结合,使得齐白石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编辑推荐

《我读齐白石》(增订本)是一本深入解读齐白石艺术魅力的佳作,韩羽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领略齐白石画作中的趣味与智慧。增订本不仅新增了多篇精彩文章,还附有有关齐白石自述和年谱,全面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人生。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共鸣,感受大师的艺术精髓。

前 言
代序

另一扇门 王明明

北京画院以收藏齐白石作品而著名,北京画院还设有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去年夏,得知韩羽先生读齐白石画后作五十篇文,一画一文,文画相生。
读之,遂被两位“九○后”老人天真烂漫的心性所感染,我专程去石门访韩先生。
我与韩羽先生同是山东人,他聊城,而我祖籍在蓬莱。韩羽先生给人的记忆往往是漫画,走近他,才发现眼前这位老先生像是一座富藏宝藏的山。代序

另一扇门王明明

北京画院以收藏齐白石作品而著名,北京画院还设有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去年夏,得知韩羽先生读齐白石画后作五十篇文,一画一文,文画相生。
读之,遂被两位“九○后”老人天真烂漫的心性所感染,我专程去石门访韩先生。
我与韩羽先生同是山东人,他聊城,而我祖籍在蓬莱。韩羽先生给人的记忆往往是漫画,走近他,才发现眼前这位老先生像是一座富藏宝藏的山。
韩羽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美术工作者,他出版过一册《读信札记》,其中记述了他与丁聪、方成、王朝闻、艾青等前辈的谈艺与交集。一九八○年,韩羽先生为动画片《三个和尚》设计的人物造型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一九九六年《韩羽杂文自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韩羽先生曾为《红楼梦》画人物、为老舍《离婚》作插图,笔简而意远,让人过目不忘。此外,韩羽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也在纷繁的中国画坛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齐白石一八六四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十四岁拜周之美学雕花木工。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画谱》为师,习花鸟、人物。韩羽一九三一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农民家庭,十三岁考取聊城中学,城中有光岳楼,校长填词的校歌云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共读光岳之下,同修武水之滨。
一八八九年,白石老人二十五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余事绘画。一九四八年,韩羽先生十八岁,因布置庙会宣传画,被临清市大众教育馆馆长看中。一八九四年,白石老人三十岁,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吟诗作画、摹刻金石。一九五二年,韩羽先生二十二岁,调至邯郸专区《农民报》任美术编辑。凡此经历,不再一一。
除却时间与空间的差异,白石老人和韩羽先生的境况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仅凭自己的一点文心、对绘画的渴望,一步一步进入艺术殿堂,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典范。为之兴叹,中华文脉之根,大好河山之胜,之所以钟灵毓秀也。
韩羽先生读白石作五十文,一则他为白石老人的艺术所打动,二则他们在绘画艺术上亦是趣味相投、一水同源。
许多年以来,有关白石老人的研究、品评、著录,浩如烟海,鲜有韩羽先生这样的画家从绘画本身切入,芥子须弥,由画理及文思,沿波寻源,剥蕉至心地探究齐白石。
韩羽读白石,为我们推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更直接、更方便地去发觉中国画之堂奥。
是为序。
二○二○年立冬,王明明于潜心斋

小引

齐白石的画笔,无论点向什么,那个“什么”立即妙趣横生,可亲可爱起来。比如鸡雏、青蛙、鱼鹰、小老鼠以及草间偷活的昆虫……真真与那句成语对上号了:点石成金。“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是我读白石老人画作时必兴之叹。
叹之,复好奇之,横看竖看,边想边写,有冀觅其端倪;断断续续,记之如下,以莛撞钟,能耶否耶?

后记

为了对某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补充与阐述,这次再版,增补了《〈玩牌人〉与“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间”字》《诗与薛蟠风马牛》《又想起了“薛蟠体”》《阳春之雅巴人趣》。续小强的《会心不远——韩羽〈我读齐白石〉述评》一文,“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友声”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作品之于作家,有如影之随形。缘于此,感谢编者以胡适自校本《齐白石年谱》、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为附录。蓬荜生辉,小书之幸。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小引
“半”字,大有文章
“似与不似”絮语
“似乎”妙哉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味尽酸咸只要鲜”
“背”上着笔
“误读”之趣
“跋语”的跋语
“蛙声十里”入画图
再说“蛙声”
“鲁一变,至于道”
《夜读图》碎语
《挖耳图》跋语小引
“半”字,大有文章
“似与不似”絮语
“似乎”妙哉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味尽酸咸只要鲜”
“背”上着笔
“误读”之趣
“跋语”的跋语
“蛙声十里”入画图
再说“蛙声”
“鲁一变,至于道”
《夜读图》碎语
《挖耳图》跋语
《哭像》与“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暮鸦图》有感
小鸡雏不倒翁
无趣之趣
不离画笔,不在画笔
反常合道
为小鱼干杯
心中有趣,无往不趣
本色示人
对台戏
老少共赏
再说蝌蚪
有趣有趣
至易,而实至难
会意何妨片羽
壮气溢于毫端
两全其美
非临摹所能到也
和小偷“过招儿”
依然瓜土桑阴
郑家婢
空壳螃蟹腿
看图识“画”
俗得那么雅
送我上青云
举手之劳
说《白项乌》
说《柴筢》
蚌病成珠
峰无语而壑有声
爱屋及乌——因这画儿,竟爱上咸鸡蛋了
读《搔背图》
谁能忍住不笑
趣眼童心
镜内映花,灯边生影
《玩牌人》与“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间”字
诗与薛蟠风马牛
又想起了“薛蟠体”
读《齐白石日记》
一挥便了忘工粗——读齐白石诗
阳春之雅巴人趣
跋语
附录一:白石老人自述
附录二:齐白石年谱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韩羽,山东聊城人。年生。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