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理法观 978754793518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43402 类别: 图书 艺术 书法/篆刻
开本:16开
纸张:艺术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935187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书法/篆刻>书法理论
编辑推荐

《中国书法的理法观》深入探索了书法艺术的内核,以“理”与“法”为核心,系统梳理了书法史上两大范畴的辩证关系——“理”是自然万物与艺术规律的本体依据,而“法”则是历代书家总结的技法规范。无论你是书法爱好者,还是传统文化研究者,亦或是对哲学与美学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能助你跳出技法表象,洞见书法艺术中“形而上”的哲思与生命力。封面采用压纹艺术纸,多种工艺结合,装帧设计考究,极具收藏价值。开空背,余图,经典书画与碑帖,彩色与黑白结合,高精印刷,舒适阅读大图。邱振中、丛文俊、樊波联袂推荐。

目 录
导 论
第一章 先秦哲学中“理”与“法”的本义
一 “理”的多种含义和本质内涵
二 “法”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
三 先秦哲学对“法”的反思和超越
第二章 “理”在书法理论中的美学表述
一 书法的创作之“理”
二 “理”作为书法取象提炼概括的根据
三 “理”赋予书法深刻的美学品格
第三章 书法之“法”的审美规定及表现
一 书法之“法”的本质内涵
二 笔法与墨法
三 字法与章法
第四章 书法中“理”与“法”的关系 导 论
第一章 先秦哲学中“理”与“法”的本义
一 “理”的多种含义和本质内涵
二 “法”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
三 先秦哲学对“法”的反思和超越
第二章 “理”在书法理论中的美学表述
一 书法的创作之“理”
二 “理”作为书法取象提炼概括的根据
三 “理”赋予书法深刻的美学品格
第三章 书法之“法”的审美规定及表现
一 书法之“法”的本质内涵
二 笔法与墨法
三 字法与章法
第四章 书法中“理”与“法”的关系
一 “理”与“法”的同一性
二 “理”与“法”的相异性
三 书画中“理”与“法”的审美互证
第五章 “理”与“法”在书法史上的审美表现
一 以理见著的书风代表
二 唐代重“法”的审美形态考
三 颜真卿—唐法的集大成者
第六章 书法“无法”的审美超越
一 书法理论中的“通变”思想
二 唐代狂草超越法度的审美境界
三 “尚意”书风下宋人对“法”的态度
四 明清浪漫主义书风的“无法”之趣
余论
一 书法之“理”与“法”的审美
二 书法之重“法”轻“理”的趋势
三 守成与开拓的辩证关系:“守法”和“变法”
参考文献
后 记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从中国哲学、美学中“理”“法”范畴出发,对书法史上的相关概念进行细致的讨论,并以此为脉络贯穿整个理论发展史和风格变迁史,构思严谨,时有新见。

丛文俊(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顷得杨勇《中国书法的理法观》一书,读之颇有收益。书中首为“理”“法”溯源,以筑立论根基;次为美学观照下之条析抉微,以明二者于书论之用;再次讨论二者异同与关联,兼及书法史之唐、宋典范之书体、书家与书风,而以独得之见作结。是书以宏观、微观相结合,使“理”“法”凸显于书法史之大背景中,遂使立论言之有物,释说客观,是对当代书法研究添砖加瓦之佳作。

樊波(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书论中,“理”和“法”这两大范畴,往往因为语境的不同而具有多层含义。作者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已独到而精辟的学术观点。我有理由相信,杨勇在这本著作中已经出色地作出了自己的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

杨勇,艺术学博士。现任《书法》《书法研究》副主编、编审。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主编” 奖等。
论文获中国文联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等。于《光明日报》《中国书法》《中国文艺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专著《论书雅言》等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