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历史源流与教义争论 978751979979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43426 类别: 图书 法律 理论法学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9799793
所属分类:图书>法律>理论法学
目 录
第一章 绪 说
第二章 抗辩权的历史源流
第一节 罗马法:抗辩之作为“例外”()
一、法务官责令指示中的“”
二、关于“”程序性质的淡化
第二节 中世纪法:注释学派的决定性改造与奠基
一、问题所在:罗马法原始文本的逻辑不明
二、问题一:诉权和抗辩可否共存
三、问题二:诉权和抗辩可能何以共存
四、历史有无如果——注释学派有无机会选择另一种范式
第三节 近代法:德国普通法上的继受与发展
一、萨维尼与温德沙伊德抗辩权概念的重要性
二、旧时代之末:萨维尼的抗辩权()概念
三、新时代之始:温德沙伊德的抗辩权()概念第一章 绪 说
第二章 抗辩权的历史源流
第一节 罗马法:抗辩之作为“例外”()
一、法务官责令指示中的“”
二、关于“”程序性质的淡化
第二节 中世纪法:注释学派的决定性改造与奠基
一、问题所在:罗马法原始文本的逻辑不明
二、问题一:诉权和抗辩可否共存
三、问题二:诉权和抗辩可能何以共存
四、历史有无如果——注释学派有无机会选择另一种范式
第三节 近代法:德国普通法上的继受与发展
一、萨维尼与温德沙伊德抗辩权概念的重要性
二、旧时代之末:萨维尼的抗辩权()概念
三、新时代之始:温德沙伊德的抗辩权()概念
第四节 现代法:《德国民法典》立法确认之后
一、《德国民法典》对抗辩权概念的传承
二、《德国民法典》对抗辩权概念的革新
三、《德国民法典》条文对抗辩权的提述方式
四、抗辩权体系的后续发展
第三章 抗辩权的教义争论
第一节 抗辩权的存在:抗辩权是否合乎逻辑
一、问题所在:“抗辩权请求权”范式是否自相矛盾
二、反对论者们的理据
三、赞同论者们的理据
四、本书见解
第二节 抗辩权的本质:抗辩权是否属于权利
一、旧时代权利观下的迷思:抗辩权可否是权利
二、新时代权利观下的迷思:抗辩权何时是权利
第三节 抗辩权的对象:抗辩权可否对抗请求权
一、问题所在:抗辩权功能的理解
二、抗辩权对抗抗辩权
三、抗辩权对抗支配权
四、抗辩权对抗形成权
五、小结:抗辩权功能的泛化
第四节 抗辩权的运用:抗辩权是否需司法行使
一、“必需司法行使说”的两种内涵
二、是否程序外行使无意义
三、是否以程序内取态为准
第五节 抗辩权的归类:抗辩权是否属于形成权
一、问题所在:抗辩权被归入形成权的理论可能
二、杜绝型抗辩权的“永久阻碍效力”是否等于“废除效力”
三、延缓型抗辩权的“暂时阻碍效力”是否属于“变更效力”
四、小结:抗辩权的传统形成效力
第四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吴奇琦
法学博士、澳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礼任年轻驻院学人、荣誉学院法学院统筹。主要学术兴趣为民法基础理论、澳门民法、法学史、法律翻译、哲学对法学发展的影响。任教民法总论与债法。澳门大学法学院年度卓越教学奖得奖者、年度杰出学术人员奖得奖者。曾兼任澳门特区政府法律及司法培训中心司法文员课程债法课导师、行政公职局葡中法律翻译(民法)课程导师。现任《澳门立法与司法见解评论》副主编、《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编委会成员。
著作有 (合著;,);《民法一般论题与澳门民法典总则》下册(合著;社科文献出版社,);译著有曼努埃尔德安德拉德( )《法律关系总论》(第一卷与第二卷;独译;法律出版社,、)、安图内斯瓦雷拉( )《债法总论》(第二卷;合译;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以中文、英文、日文、葡萄牙文于国内外发表,并于《法学研究》等与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且有论文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