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32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977985 |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
(以思想文本与艺术创作的共时关联,拓展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阐释空间)
编辑推荐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近现代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本书作者聚焦民初传统派画家与“西风东渐”的互动关系,发现他们是以一种开放眼光面对世界,并借由“西风东渐”重构中国传统。作者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位艺术史学者对历史认知的深层思考。
目 录
关良的“双重身份”及其形式语言
—— 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
石涛的“民国声誉”
——基于全球视野的知识考察
跨文化中的“潮汐效应”
—— 世纪 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性”与“现代艺术”
作者简介
杭春晓,安徽当涂人,年出生,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史博士学位,同年留院工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文旅部优秀专家。先后发表论文余篇,包括《关良的“双重身份”及其形式语言——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跨文化中的“潮汐效应”—— 世纪 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性”与“现代艺术”》《“知识叠”与历史的“千层酥”—— 世纪 年代全球语境中的“传统”与“西方”》等;出版专著《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缝隙中的航道——世纪中国画家的主体际遇》等;先后主持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编辑推荐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近现代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本书作者聚焦民初传统派画家与“西风东渐”的互动关系,发现他们是以一种开放眼光面对世界,并借由“西风东渐”重构中国传统。作者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位艺术史学者对历史认知的深层思考。
目 录
关良的“双重身份”及其形式语言
—— 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
石涛的“民国声誉”
——基于全球视野的知识考察
跨文化中的“潮汐效应”
—— 世纪 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性”与“现代艺术”
作者简介
杭春晓,安徽当涂人,年出生,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史博士学位,同年留院工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文旅部优秀专家。先后发表论文余篇,包括《关良的“双重身份”及其形式语言——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跨文化中的“潮汐效应”—— 世纪 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性”与“现代艺术”》《“知识叠”与历史的“千层酥”—— 世纪 年代全球语境中的“传统”与“西方”》等;出版专著《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缝隙中的航道——世纪中国画家的主体际遇》等;先后主持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