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32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3412527 |
所属分类:图书>古籍>古籍整理>其他古籍整理 |
找寻真实的孔子和孟子,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目 录
第一章 汉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
第一节 司马迁《史记》的孔子生平 ………………………………
《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
《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生平 ………………………
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 ………………………………
第二节 《论语》作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品评人物的标准 ………………………………
班固与儒家经学 ……………………………………………
《汉书》引用《论语》之概况 ……………………………
《汉书·古今人表》以《论语》为评第 人物之标准………………………………………
第三节 汉人对孟子思想的呈现 ——孟母故事与孟子学说 ………………………………第一章 汉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
第一节 司马迁《史记》的孔子生平 ………………………………
《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
《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生平 ………………………
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 ………………………………
第二节 《论语》作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品评人物的标准 ………………………………
班固与儒家经学 ……………………………………………
《汉书》引用《论语》之概况 ……………………………
《汉书·古今人表》以《论语》为评第 人物之标准………………………………………
第三节 汉人对孟子思想的呈现 ——孟母故事与孟子学说 ………………………………
汉代之孟母故事 ……………………………………………
孟子学说与孟母故事………………………………………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六朝的孔子及其弟子 …………………
第一节 佛教典籍里的孔子及弟子………………………………
孔门十哲之重要 …………………………………………
早期佛教在中国之传播 ………………………………
佛教典籍中的孔子——借孔子以弘扬佛法 …
儒家不如佛家?——孔门弟子与六朝佛典 ……
第二节 志怪小说里的孔门弟子 …………………………………
汉代谶纬里之孔门弟子 ………………………………
六朝志怪小说里之孔门弟子 ………………………
第三节 其他文献里的孔门师弟子………………………………
以孔门四科连言孔门弟子 ……………………………
仁德与寿考并不两存……………………………………
据《论语》所载事迹以说理 …………………………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周游列国的启示 ………………………………………………………
第一节 或仕或止的孔孟之道 ……………………………………
孔子对君主的要求 ………………………………………
孔子的或仕或隐 …………………………………………
孟子对君主的态度 ………………………………………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第二节 孟子的抉择……………………………………………………
孟子的周游列国 …………………………………………
孟子所见诸侯及其离去 ………………………………
孟子的抉择与勇气 ………………………………………
第三节 孟子的迂阔……………………………………………………
宋代的知音 …………………………………………………
战国时代的诸子 …………………………………………
因了解而分开——孟子与齐宣王 …………………
枉尺直寻与坚持原则……………………………………
迂阔的时代意义 …………………………………………
第四章 孔孟之道新诠 …………………………………………………………
第一节 何者可以为仁?——巧言令色与刚毅木讷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刚、毅、木、讷近仁………………………………………
为仁的难度 …………………………………………………
第二节 孟子的反权贵特质——五四运动打孔不打孟……………
为何要打孔家店? ………………………………………
打孔家店的本质 …………………………………………
孔子和孟子对抗权贵的态度…………………………
孔孟并称而孟属附庸……………………………………
孟子的本质 …………………………………………………
第三节 孔门教学与孔门弟子的特别学习需要 ……………
弟子的年龄差异 …………………………………………
因材施教 ……………………………………………………
弟子的特殊学习需要……………………………………
附录一:《孟子的抉择 仁者无所惧》讲座实录…
附录二:《二十一世纪重读孔孟》讲座实录 ……
后 记 ……………………………………………………………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潘铭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获文学士(一级荣誉)、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儒家文献、汉唐经学、历代避讳、域外汉籍、博物学等。曾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贾谊及其〈新书〉研究》《颜师古经史注释论丛》《〈汉书〉及其春秋笔法》《汉字里的动物世界》等。
目 录
第一章 汉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
第一节 司马迁《史记》的孔子生平 ………………………………
《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
《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生平 ………………………
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 ………………………………
第二节 《论语》作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品评人物的标准 ………………………………
班固与儒家经学 ……………………………………………
《汉书》引用《论语》之概况 ……………………………
《汉书·古今人表》以《论语》为评第 人物之标准………………………………………
第三节 汉人对孟子思想的呈现 ——孟母故事与孟子学说 ………………………………第一章 汉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
第一节 司马迁《史记》的孔子生平 ………………………………
《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
《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生平 ………………………
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 ………………………………
第二节 《论语》作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品评人物的标准 ………………………………
班固与儒家经学 ……………………………………………
《汉书》引用《论语》之概况 ……………………………
《汉书·古今人表》以《论语》为评第 人物之标准………………………………………
第三节 汉人对孟子思想的呈现 ——孟母故事与孟子学说 ………………………………
汉代之孟母故事 ……………………………………………
孟子学说与孟母故事………………………………………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六朝的孔子及其弟子 …………………
第一节 佛教典籍里的孔子及弟子………………………………
孔门十哲之重要 …………………………………………
早期佛教在中国之传播 ………………………………
佛教典籍中的孔子——借孔子以弘扬佛法 …
儒家不如佛家?——孔门弟子与六朝佛典 ……
第二节 志怪小说里的孔门弟子 …………………………………
汉代谶纬里之孔门弟子 ………………………………
六朝志怪小说里之孔门弟子 ………………………
第三节 其他文献里的孔门师弟子………………………………
以孔门四科连言孔门弟子 ……………………………
仁德与寿考并不两存……………………………………
据《论语》所载事迹以说理 …………………………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周游列国的启示 ………………………………………………………
第一节 或仕或止的孔孟之道 ……………………………………
孔子对君主的要求 ………………………………………
孔子的或仕或隐 …………………………………………
孟子对君主的态度 ………………………………………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第二节 孟子的抉择……………………………………………………
孟子的周游列国 …………………………………………
孟子所见诸侯及其离去 ………………………………
孟子的抉择与勇气 ………………………………………
第三节 孟子的迂阔……………………………………………………
宋代的知音 …………………………………………………
战国时代的诸子 …………………………………………
因了解而分开——孟子与齐宣王 …………………
枉尺直寻与坚持原则……………………………………
迂阔的时代意义 …………………………………………
第四章 孔孟之道新诠 …………………………………………………………
第一节 何者可以为仁?——巧言令色与刚毅木讷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刚、毅、木、讷近仁………………………………………
为仁的难度 …………………………………………………
第二节 孟子的反权贵特质——五四运动打孔不打孟……………
为何要打孔家店? ………………………………………
打孔家店的本质 …………………………………………
孔子和孟子对抗权贵的态度…………………………
孔孟并称而孟属附庸……………………………………
孟子的本质 …………………………………………………
第三节 孔门教学与孔门弟子的特别学习需要 ……………
弟子的年龄差异 …………………………………………
因材施教 ……………………………………………………
弟子的特殊学习需要……………………………………
附录一:《孟子的抉择 仁者无所惧》讲座实录…
附录二:《二十一世纪重读孔孟》讲座实录 ……
后 记 ……………………………………………………………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潘铭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获文学士(一级荣誉)、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儒家文献、汉唐经学、历代避讳、域外汉籍、博物学等。曾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贾谊及其〈新书〉研究》《颜师古经史注释论丛》《〈汉书〉及其春秋笔法》《汉字里的动物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