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报告(2023) 97873026794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044106 类别: 图书 医学 临床医学理论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2679424
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临床医学理论>治疗学
本书拟从多个维度介绍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改革发展的状况,器官移植“中国模式”的支撑体系,分析我国器官捐献意愿,并建立年度发布制度,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改革推动、加强宣传及国际交流等提供支撑。

编辑推荐

本书拟从多个维度介绍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改革发展的状况,器官移植“中国模式”的支撑体系,分析我国器官捐献意愿,并建立年度发布制度,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改革推动、加强宣传及国际交流等提供支撑。

前 言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的指导支持下,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报告()》付梓。
自年月第一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启动编写以来,时至今日已连续出版五部,成为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官方权威数据来源。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过去十多年,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年月起《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施行,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年,国家交通、航空、铁路等六部门联合建立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为拯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订,明确要推动器官捐献工作,探索了慈善机构等开展人道主义救助机制;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也明确了器官捐献的基本规则;年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的《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收费和财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人体器官获取使用成本,着力建立完善人体器官获取收费管理机制,有力推进器官移植法制化进程,是中国器官捐献移植改革的历史性进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的指导支持下,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报告()》付梓。
自年月第一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启动编写以来,时至今日已连续出版五部,成为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官方权威数据来源。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过去十多年,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年月起《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施行,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年,国家交通、航空、铁路等六部门联合建立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为拯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订,明确要推动器官捐献工作,探索了慈善机构等开展人道主义救助机制;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也明确了器官捐献的基本规则;年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的《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收费和财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人体器官获取使用成本,着力建立完善人体器官获取收费管理机制,有力推进器官移植法制化进程,是中国器官捐献移植改革的历史性进步。
年月《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次条例的修订,在名称中新增了“捐献”二字,这一变化凸显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也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器官捐献移植事业的高度认可和推动这项大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也从今年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报告》。至此,以捐献为前提的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将在阳光下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在世界卫生与健康领域,中国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卫生与健康事业也受益于国际间的相互支持。近年来,我国主动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全面展现了器官移植的顶层规划、制度构建、法律法规以及工作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器官移植监测网,向国际社会公开提供相关数据及分析成果,以透明之态呈现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大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时代赋予器官移植更高使命。我们将锲而不舍地奋进,构建一个完备且契合伦理规范、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准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全力攀登器官移植科学技术的新高峰。
本报告是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组织编写并连续出版的第五部报告,是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改革成果的忠实记录。本次报告的出版,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深度总结和提炼,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洞察和精准把握。在连续出版的历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内容,而本次出版更是在前几部的基础上,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国际前沿理念,为推动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参考,也为全球器官移植领域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将继续秉承使命,以本报告为基石,为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懈努力。
《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报告()》编委会
年月
注:《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报告()》数据统计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数据统计范围为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 ’ ’
’ ’
’ ’ ’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
一、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
二、志愿登记情况
三、器官捐献情况
四、相关工作开展
五、工作展望
第二章 中国人体捐献器官获取
一、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体系建设与发展
二、机构分布与建设情况
三、器官捐献情况
四、器官获取与利用情况
五、捐献器官质量情况
六、特点与展望
第三章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 第一章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
一、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
二、志愿登记情况
三、器官捐献情况
四、相关工作开展
五、工作展望
第二章 中国人体捐献器官获取
一、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体系建设与发展
二、机构分布与建设情况
三、器官捐献情况
四、器官获取与利用情况
五、捐献器官质量情况
六、特点与展望
第三章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
一、中国移植医疗机构分布
二、人体器官捐献情况
三、移植等待者情况
四、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政策实施效果
五、特点与展望
第四章 中国肝脏移植
一、肝脏移植医疗机构分布
二、肝脏移植受体人口特征
三、肝脏移植质量安全分析
四、特点与展望
第五章 中国肾脏移植
一、肾脏移植医疗机构分布
二、肾脏移植受体人口特征
三、肾脏移植质量安全分析
四、特点与展望
第六章 中国心脏移植
一、心脏移植医疗机构分布
二、心脏移植受体人口特征
三、心脏移植质量安全分析
四、特点与展望
第七章 中国肺脏移植
一、肺脏移植医疗机构分布
二、肺脏移植受体人口特征
三、肺脏移植质量安全分析
四、特点与展望
第八章 中国器官移植技术进展与创新
一、劈离式肝移植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和推广
二、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杭州标准评分(
,评分)是肝细胞癌患者
肝移植术后无病生存和靶向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三、融合双分子标志物的肝癌肝移植患者分类新标准
四、天然高分子生物肝材料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核心技术
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五、基于基因模型指导肝移植术后抗排异反应精准给药方案
六、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七、人工血管保护外鞘预防移植肾动脉扭的疗效
八、六基因编辑猪恒河猴异种肾脏移植
九、国内首组婴幼儿供肾给婴幼儿肾移植例
十、无缺血心脏移植
十一、一种全新的心肌活检技术在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
十二、基于机器学习的肺移植患者预后模型
十三、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单肺移植手术
十四、供体来源游离在肺移植术后排异反应
诊断中的应用
索 引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黄洁夫,原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正部长级),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外科学教授。主编了部外科学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篇学术论著,主持过国内外余次学术大会,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归国人员奖,卫生部白求恩奖及中组部人民公仆奖;年获得国际器官移植协会()重要贡献奖,年获世界卫生组织()控烟 贡献奖,同年被香港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年获得国际和平奖,同 年获中国医学界认可度最高的吴阶平医学奖特别贡献奖,年获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的重大贡献奖。现为英国爱丁堡家外科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世界器官移植学会中国会员、亚洲肝胆胰外科协会中国理事,是国内外多间著名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悉尼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