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194175 |
所属分类: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前 言
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年 月 日至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充分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所指向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最为核心关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指出,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其中,对网络育人问题的重视和强调,体现出对新媒介环境下教育创新的关注。生长于千禧年之后的青少年,被认为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成长于新媒介环境,其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深受新媒介环境的影响。基于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做好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程,需要聚集新媒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年 月 日至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充分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所指向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最为核心关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指出,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其中,对网络育人问题的重视和强调,体现出对新媒介环境下教育创新的关注。生长于千禧年之后的青少年,被认为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成长于新媒介环境,其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深受新媒介环境的影响。基于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做好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程,需要聚集新媒
“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我国于 世纪 年代提出“素质教育”概念,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以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党和政府早就提出要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但在过去,思想政治素质更多地体现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或者进一步说,隶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虽然 世纪末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使得有关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并没有真正单独地被视作政治实践现象而加以研究。这也使得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没有形成专门的范式,思想政治素质也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学理性的学术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立德树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在强调要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需从理论上弄清楚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一系列难题。当前如若依旧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笼统地视为素质教育或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因此,目前亟须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问题切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中,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加以深入探究,使之形成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为此,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即:思想政治素质到底是什么?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过程及其规律到底是什么?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面临什么样的前景和挑战?并分别对思想政治素质的理论内涵,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过程、关键环节、规律,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借鉴。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第一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研究的问题意识… ……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照… …………………………………………………
二、对理论研究的反思… …………………………………………………
第二节…学界研究现状述评及本书研究思路…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已有研究简评… ………………………………………………………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研究的问题意识… ……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照… …………………………………………………
二、对理论研究的反思… …………………………………………………
第二节…学界研究现状述评及本书研究思路…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已有研究简评… ………………………………………………………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新媒介环境: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时代境遇… ………
第一节…新媒介为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提供了新环境… ……………
一、平台化场域:智媒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新型活动空间……
二、弥散性思维:智媒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中的多元观念争锋……………………………………………………………………
三、第二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一、新媒介时代依然需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地位… …………
三、引导青少年养成思想政治素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更为关键迫切… ……………
第三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独特性… ……………
一、养成场域的开放性… …………………………………………………
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
三、养成过程的反复性… …………………………………………………
第二章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思想政治素质概念界定… …………………………………………
一、思想政治素质概念的提出… …………………………………………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含义… ………………………………………………
三、思想政治素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四、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 ………………………………………………
第二节…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 ……………………………………………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三、道德素质………………………………………………………………
四、法治素养………………………………………………………………
第三节…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
一、知识系统………………………………………………………………
二、心理系统………………………………………………………………
三、能力系统………………………………………………………………
四、价值系统………………………………………………………………
五、第四节…新媒介素养: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性补充… ……………一、媒介社会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面临的基本环境…………
三、新媒介素养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新媒介素养作为思想政治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意义… …………
第三章青少年通过养成获得思想政治素质………………………………
第一节…养成是思想政治素质的获得方式… ………………………………
一、养成的含义… …………………………………………………………
二、养成的内在规定性… …………………………………………………
三、养成与思想政治素质的耦合性…………………………………………
第二节…青少年期是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关键期… ………………………
一、青少年期的含义及其范围界定…………………………………………
二、青少年期为何是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关键期… ……………………
第三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发生的主场域… ……………………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家庭场域………………………………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学校场域………………………………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社会场域………………………………
第四章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过程………………………………
第一节…懵懂期:以思想政治素质的启蒙和常识积累为中心… ………
一、懵懂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懵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被动养成阶段… ……………………
三、懵懂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剧变期:以化解思想政治认知中的矛盾冲突为焦点… ………
一、剧变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剧变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爆发养成阶段… ……………………
三、剧变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三节…稳进期:以形成思想政治素质理性化知行能力为核心… ……
一、稳进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稳进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理性养成阶段… ……………………
三、稳进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四节…成熟期:以沉淀思想政治素质经验及联系现实为重心… ……
一、成熟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成熟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养成阶段… ……………………
三、成熟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知识教学环节… …………………
一、知识教学开展的理论依据… ………………………………………
二、知识教学的主要开展方式… ………………………………………
三、知识教学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常规基础环节… …………
第二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环境熏陶环节… …………………
一、环境熏陶运行的理论依据… ………………………………………
二、环境熏陶的主要运行方式… ………………………………………
三、环境熏陶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潜隐强化环节… …………
第三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活动践履环节… …………………
一、活动践履实施的理论依据… ………………………………………
二、活动践履的主要实施方式… ………………………………………
三、活动践履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实践检验环节… …………
第四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自我修养环节… …………………
一、自我修养进行的理论依据… ………………………………………
二、自我修养的主要进行方式… ………………………………………
三、自我修养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自觉提升环节… …………
第六章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因外因协同规律… ……………
一、内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决定性力量… …………………
二、外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重要影响力… …………………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二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化外化统一规律… ……………
一、社会思想政治要求内化为个体思想政治心理… ……………………
二、个体思想政治心理外化为思想政治行为… …………………………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是内化外化的统一… …………………
第三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部外部平衡规律… ……………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部平衡………………………………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外部平衡………………………………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平衡运动………………………………
第七章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挑战与前景……
第一节…智能技术异化之于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挑战… ………
一、智能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
二、人工智能算法偏见蕴含的意识形态风险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三、智能算法信息推送易形成“信息茧房”,导致部分青少年观点偏执、情绪极化… …………………………………………………
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伪造”和“舆论水军”,造成舆情舆论幻象,影响青少年的正确认知…………………………………
第二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前景审思… ………
一、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媒介素养的灵魂与引领… ………………………
二、对作为思想政治素质组成部分的新媒介素养的培育… ……………
三、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环境中各新媒介要素的塑造与治理 ……
四、推进智能技术在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中的科学运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宋健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等多项。
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年 月 日至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充分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所指向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最为核心关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指出,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其中,对网络育人问题的重视和强调,体现出对新媒介环境下教育创新的关注。生长于千禧年之后的青少年,被认为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成长于新媒介环境,其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深受新媒介环境的影响。基于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做好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程,需要聚集新媒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年 月 日至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充分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所指向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最为核心关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指出,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其中,对网络育人问题的重视和强调,体现出对新媒介环境下教育创新的关注。生长于千禧年之后的青少年,被认为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成长于新媒介环境,其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深受新媒介环境的影响。基于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做好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程,需要聚集新媒
“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我国于 世纪 年代提出“素质教育”概念,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以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党和政府早就提出要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但在过去,思想政治素质更多地体现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或者进一步说,隶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虽然 世纪末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使得有关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并没有真正单独地被视作政治实践现象而加以研究。这也使得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没有形成专门的范式,思想政治素质也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学理性的学术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立德树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在强调要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需从理论上弄清楚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一系列难题。当前如若依旧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笼统地视为素质教育或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因此,目前亟须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问题切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中,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加以深入探究,使之形成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为此,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即:思想政治素质到底是什么?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过程及其规律到底是什么?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面临什么样的前景和挑战?并分别对思想政治素质的理论内涵,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过程、关键环节、规律,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借鉴。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第一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研究的问题意识… ……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照… …………………………………………………
二、对理论研究的反思… …………………………………………………
第二节…学界研究现状述评及本书研究思路…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已有研究简评… ………………………………………………………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研究的问题意识… ……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照… …………………………………………………
二、对理论研究的反思… …………………………………………………
第二节…学界研究现状述评及本书研究思路…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已有研究简评… ………………………………………………………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新媒介环境: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时代境遇… ………
第一节…新媒介为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提供了新环境… ……………
一、平台化场域:智媒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新型活动空间……
二、弥散性思维:智媒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中的多元观念争锋……………………………………………………………………
三、第二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一、新媒介时代依然需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地位… …………
三、引导青少年养成思想政治素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更为关键迫切… ……………
第三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独特性… ……………
一、养成场域的开放性… …………………………………………………
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
三、养成过程的反复性… …………………………………………………
第二章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思想政治素质概念界定… …………………………………………
一、思想政治素质概念的提出… …………………………………………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含义… ………………………………………………
三、思想政治素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四、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 ………………………………………………
第二节…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 ……………………………………………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三、道德素质………………………………………………………………
四、法治素养………………………………………………………………
第三节…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
一、知识系统………………………………………………………………
二、心理系统………………………………………………………………
三、能力系统………………………………………………………………
四、价值系统………………………………………………………………
五、第四节…新媒介素养: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性补充… ……………一、媒介社会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面临的基本环境…………
三、新媒介素养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新媒介素养作为思想政治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意义… …………
第三章青少年通过养成获得思想政治素质………………………………
第一节…养成是思想政治素质的获得方式… ………………………………
一、养成的含义… …………………………………………………………
二、养成的内在规定性… …………………………………………………
三、养成与思想政治素质的耦合性…………………………………………
第二节…青少年期是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关键期… ………………………
一、青少年期的含义及其范围界定…………………………………………
二、青少年期为何是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关键期… ……………………
第三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发生的主场域… ……………………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家庭场域………………………………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学校场域………………………………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社会场域………………………………
第四章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过程………………………………
第一节…懵懂期:以思想政治素质的启蒙和常识积累为中心… ………
一、懵懂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懵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被动养成阶段… ……………………
三、懵懂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剧变期:以化解思想政治认知中的矛盾冲突为焦点… ………
一、剧变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剧变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爆发养成阶段… ……………………
三、剧变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三节…稳进期:以形成思想政治素质理性化知行能力为核心… ……
一、稳进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稳进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理性养成阶段… ……………………
三、稳进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四节…成熟期:以沉淀思想政治素质经验及联系现实为重心… ……
一、成熟期个体的心理思维特点…………………………………………
二、成熟期: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养成阶段… ……………………
三、成熟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知识教学环节… …………………
一、知识教学开展的理论依据… ………………………………………
二、知识教学的主要开展方式… ………………………………………
三、知识教学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常规基础环节… …………
第二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环境熏陶环节… …………………
一、环境熏陶运行的理论依据… ………………………………………
二、环境熏陶的主要运行方式… ………………………………………
三、环境熏陶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潜隐强化环节… …………
第三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活动践履环节… …………………
一、活动践履实施的理论依据… ………………………………………
二、活动践履的主要实施方式… ………………………………………
三、活动践履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实践检验环节… …………
第四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自我修养环节… …………………
一、自我修养进行的理论依据… ………………………………………
二、自我修养的主要进行方式… ………………………………………
三、自我修养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自觉提升环节… …………
第六章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因外因协同规律… ……………
一、内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决定性力量… …………………
二、外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重要影响力… …………………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二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化外化统一规律… ……………
一、社会思想政治要求内化为个体思想政治心理… ……………………
二、个体思想政治心理外化为思想政治行为… …………………………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是内化外化的统一… …………………
第三节…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部外部平衡规律… ……………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内部平衡………………………………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外部平衡………………………………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平衡运动………………………………
第七章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挑战与前景……
第一节…智能技术异化之于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挑战… ………
一、智能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
二、人工智能算法偏见蕴含的意识形态风险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三、智能算法信息推送易形成“信息茧房”,导致部分青少年观点偏执、情绪极化… …………………………………………………
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伪造”和“舆论水军”,造成舆情舆论幻象,影响青少年的正确认知…………………………………
第二节…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前景审思… ………
一、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媒介素养的灵魂与引领… ………………………
二、对作为思想政治素质组成部分的新媒介素养的培育… ……………
三、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环境中各新媒介要素的塑造与治理 ……
四、推进智能技术在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中的科学运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宋健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