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32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79947 |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影视/媒体艺术>影视理论 |
一群动画人和他们的“孩子”的故事:《铁扇公主》《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九色鹿》《雪孩子》《小蝌蚪找妈妈》……“哪吒”系列电影的灵感源泉,就在中国百年动画史。
编辑推荐
从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程。
中国动画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缔造了一个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和形象:《铁扇公主》《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天书奇谭》《九色鹿》《雪孩子》……
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在上海诞生,次年在日本公映,而此时日本本土还没有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成为亚洲第一部公映的长篇动画。当时岁的日本人持永只仁在电影院看了无数次,也因此与中国动画结下因缘。后来,持永只仁来到中国,参与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乃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立,与众多中国动画人结下深厚友情,成为中国动画草创期的重要见证人。
本书以日本人持永只仁与中国动画的联系为线索,也反映出中日两国文化的互相影响。年代的《铁扇公主》改变了 岁大阪少年手冢治虫的命运,他因此开始创作漫画。有趣的是,年,手冢治虫绘制的《铁臂阿童木》进入中国。受其影响,《黑猫警长》应运而生。
本书写人记事,让人有亲临现场之感,读来生动亲切。
目 录
新版序 上海动画的魅力
编者序 中国动画史不是应该由中国人去写的吗?
上海·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始于万氏兄弟
抗日动画的年代
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外销日本
接管“满映”大作战
东影保育院中的米奇老鼠
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帝梦》
美术片组迁往上海
万氏兄弟回上海及上海美影厂独立
水墨动画的出现及长篇《大闹天宫》
《草原英雄小姐妹》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新版序 上海动画的魅力
编者序 中国动画史不是应该由中国人去写的吗?
上海·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始于万氏兄弟
抗日动画的年代
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外销日本
接管“满映”大作战
东影保育院中的米奇老鼠
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帝梦》
美术片组迁往上海
万氏兄弟回上海及上海美影厂独立
水墨动画的出现及长篇《大闹天宫》
《草原英雄小姐妹》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哪吒闹海》及《三个和尚》
《黑猫警长》及中国动画新时代
增 补 自 世纪 年代之后
年中国美术电影回顾展
年及 年的广岛国际动画影展
年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
年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
年动画大师圆桌论坛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当“哪吒”系列电影成为当代中国电影耀眼明星的时候,回望中国动画的草创期及后来的发展更加意义重大。本书系统阐述了从 年中国第一部动画作品《大闹画室》诞生,至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崛起的故事。《铁扇公主》《渔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三个和尚》《天书奇谭》,一部部作品、一位位中国动画人,活化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史。对于动画人、动画爱好者、电影研究者,本书都值得一读。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这是一部带着温暖亲历感的中国动画史。小野耕世娓娓讲述了中国动画的发端与成长,这也是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还没有一部电影史像这样带我们走进历史场景,真切感受到历史的纹理与质感。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当“哪吒”系列电影成为当代中国电影耀眼明星的时候,回望中国动画的草创期及后来的发展更加意义重大。本书系统阐述了从 年中国第一部动画作品《大闹画室》诞生,至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崛起的故事。《铁扇公主》《渔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三个和尚》《天书奇谭》,一部部作品、一位位中国动画人,活化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史。对于动画人、动画爱好者、电影研究者,本书都值得一读。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这是一部带着温暖亲历感的中国动画史。小野耕世娓娓讲述了中国动画的发端与成长,这也是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还没有一部电影史像这样带我们走进历史场景,真切感受到历史的纹理与质感。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这部以日本动画同行视角书写的《中国动画史》,内容翔实、细节丰富地展现了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发展的艰辛与荣耀。在大师云集、经典频出的时代,中日两国动画艺术家彼此欣赏与信任的深厚情感尤其感人。
——速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总监)
近年中国已经出版过不止一本的“中国动画史”,但多以近代的发展为主,早期的文献则一般流于表面,亦有甚多不足之处,就连某些重要人物的照片也欠缺,这更让我珍惜小野这部著作的存在价值。
——卢子英(本书编者)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日)小野耕世年生于东京,儿时浸淫在外国漫画世界中。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在 电视台负责英语会话等。之后环游世界,研究动画、漫画,致力于作家、电影及漫画评论家的工作。年制作了电影。 年 月,乘坐热气球横渡中国长江。出版多种著作,以世界各地漫画、动画及电影研究为主。亦为超过 册欧美知名漫画作品担任日文版翻译,包括《丁丁历险记》及、漫威的英雄漫画系列。
编者介绍
作者介绍
(日)小野耕世年生于东京,儿时浸淫在外国漫画世界中。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在 电视台负责英语会话等。之后环游世界,研究动画、漫画,致力于作家、电影及漫画评论家的工作。年制作了电影。 年 月,乘坐热气球横渡中国长江。出版多种著作,以世界各地漫画、动画及电影研究为主。亦为超过 册欧美知名漫画作品担任日文版翻译,包括《丁丁历险记》及、漫威的英雄漫画系列。
编者介绍
卢子英:资深创作人,早于 世纪 年代末开始进行独立动画及短片创作,作品超过 部,获奖无数,并被收藏于香港电影资料馆及 。从 年代至今,致力于动画评论及香港普及文化研究,发表大量动漫画及相关文字,亦先后担任多所院校的动画专业教授。近年致力于推动香港创意产业,策划展览及出版。主要著作包括《香港电影海报选录》《香港动画有段古》《动漫摘星录》《动画时代——卢子英动画全记录》等。
显示全部信息
编辑推荐
从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程。
中国动画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缔造了一个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和形象:《铁扇公主》《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天书奇谭》《九色鹿》《雪孩子》……
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在上海诞生,次年在日本公映,而此时日本本土还没有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成为亚洲第一部公映的长篇动画。当时岁的日本人持永只仁在电影院看了无数次,也因此与中国动画结下因缘。后来,持永只仁来到中国,参与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乃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立,与众多中国动画人结下深厚友情,成为中国动画草创期的重要见证人。
本书以日本人持永只仁与中国动画的联系为线索,也反映出中日两国文化的互相影响。年代的《铁扇公主》改变了 岁大阪少年手冢治虫的命运,他因此开始创作漫画。有趣的是,年,手冢治虫绘制的《铁臂阿童木》进入中国。受其影响,《黑猫警长》应运而生。
本书写人记事,让人有亲临现场之感,读来生动亲切。
目 录
新版序 上海动画的魅力
编者序 中国动画史不是应该由中国人去写的吗?
上海·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始于万氏兄弟
抗日动画的年代
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外销日本
接管“满映”大作战
东影保育院中的米奇老鼠
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帝梦》
美术片组迁往上海
万氏兄弟回上海及上海美影厂独立
水墨动画的出现及长篇《大闹天宫》
《草原英雄小姐妹》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新版序 上海动画的魅力
编者序 中国动画史不是应该由中国人去写的吗?
上海·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始于万氏兄弟
抗日动画的年代
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外销日本
接管“满映”大作战
东影保育院中的米奇老鼠
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帝梦》
美术片组迁往上海
万氏兄弟回上海及上海美影厂独立
水墨动画的出现及长篇《大闹天宫》
《草原英雄小姐妹》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哪吒闹海》及《三个和尚》
《黑猫警长》及中国动画新时代
增 补 自 世纪 年代之后
年中国美术电影回顾展
年及 年的广岛国际动画影展
年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
年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
年动画大师圆桌论坛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当“哪吒”系列电影成为当代中国电影耀眼明星的时候,回望中国动画的草创期及后来的发展更加意义重大。本书系统阐述了从 年中国第一部动画作品《大闹画室》诞生,至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崛起的故事。《铁扇公主》《渔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三个和尚》《天书奇谭》,一部部作品、一位位中国动画人,活化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史。对于动画人、动画爱好者、电影研究者,本书都值得一读。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这是一部带着温暖亲历感的中国动画史。小野耕世娓娓讲述了中国动画的发端与成长,这也是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还没有一部电影史像这样带我们走进历史场景,真切感受到历史的纹理与质感。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当“哪吒”系列电影成为当代中国电影耀眼明星的时候,回望中国动画的草创期及后来的发展更加意义重大。本书系统阐述了从 年中国第一部动画作品《大闹画室》诞生,至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崛起的故事。《铁扇公主》《渔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三个和尚》《天书奇谭》,一部部作品、一位位中国动画人,活化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史。对于动画人、动画爱好者、电影研究者,本书都值得一读。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这是一部带着温暖亲历感的中国动画史。小野耕世娓娓讲述了中国动画的发端与成长,这也是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还没有一部电影史像这样带我们走进历史场景,真切感受到历史的纹理与质感。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这部以日本动画同行视角书写的《中国动画史》,内容翔实、细节丰富地展现了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发展的艰辛与荣耀。在大师云集、经典频出的时代,中日两国动画艺术家彼此欣赏与信任的深厚情感尤其感人。
——速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总监)
近年中国已经出版过不止一本的“中国动画史”,但多以近代的发展为主,早期的文献则一般流于表面,亦有甚多不足之处,就连某些重要人物的照片也欠缺,这更让我珍惜小野这部著作的存在价值。
——卢子英(本书编者)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日)小野耕世年生于东京,儿时浸淫在外国漫画世界中。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在 电视台负责英语会话等。之后环游世界,研究动画、漫画,致力于作家、电影及漫画评论家的工作。年制作了电影。 年 月,乘坐热气球横渡中国长江。出版多种著作,以世界各地漫画、动画及电影研究为主。亦为超过 册欧美知名漫画作品担任日文版翻译,包括《丁丁历险记》及、漫威的英雄漫画系列。
编者介绍
作者介绍
(日)小野耕世年生于东京,儿时浸淫在外国漫画世界中。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在 电视台负责英语会话等。之后环游世界,研究动画、漫画,致力于作家、电影及漫画评论家的工作。年制作了电影。 年 月,乘坐热气球横渡中国长江。出版多种著作,以世界各地漫画、动画及电影研究为主。亦为超过 册欧美知名漫画作品担任日文版翻译,包括《丁丁历险记》及、漫威的英雄漫画系列。
编者介绍
卢子英:资深创作人,早于 世纪 年代末开始进行独立动画及短片创作,作品超过 部,获奖无数,并被收藏于香港电影资料馆及 。从 年代至今,致力于动画评论及香港普及文化研究,发表大量动漫画及相关文字,亦先后担任多所院校的动画专业教授。近年致力于推动香港创意产业,策划展览及出版。主要著作包括《香港电影海报选录》《香港动画有段古》《动漫摘星录》《动画时代——卢子英动画全记录》等。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