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书写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7710721 |
所属分类: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
正版图书 正规发票 多仓就近发货 城市次日送达!团购优惠咨询
前 言
区域平衡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理论和区域政策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具体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一是发展结果的空间平衡。区域平衡所追求的并非是以人均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的简单一致。更强调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不同地区之间能够更加公平地共享。这种“共享”的实现依赖于两条路径:一是通过人口跨区域的流动,使得经济活动聚集的空间与人口聚集在方向上趋于一致;二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高其公共服务的水平。二是发展能力的空间平衡。各地区的区位条件不同、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不同,发展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如表所示,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力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包括财政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信息获取等多个方面。地区发展能力的差距表现在不同方面,不同能力方面的差距需要不同的区域政策工具来调节。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地区导向型政策,改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引导资源要素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更合理地流动,打破要素在空间上的循环累积和规模积聚的机制,进而形成更稳定、更可持续地均衡发展状态。三是发展机会的空间平衡。对每一个地区而言,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但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力。部分地区之所以相对落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并不代表这些地区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因此,从国家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上,要为不同地区创造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都能充分地释放。这对于实现国家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述三个“平衡”并不是平行并重的关系,“机会平衡”是底线要求,能力平衡是“基本要求”,“结果平衡”是最高要求。而实现“结果平衡”的关键在于各地区之间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的平衡。从各国区域发展的进程来看,即使实施了多项平衡发展的政策,实现区域平衡发展也非易事。但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区域发展的失衡无疑会更加严重,必将对国家整体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区域发展中要重视上述三个层面的平衡,尤其是能力和机会方面的平衡。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还不能把结果平衡作为近期的目标,需要把地区之间的能力平衡和机会平衡作为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首要政策目标。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内容摘要
总报告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如何理解和认识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专题一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变化及深层次驱动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总体格局的近期变化
从增长结构和经济质量效益看,欠发达地区培育新动能的要求空前迫切
对标全球领先东部地区仍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投入和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下一阶段发展的政策思路
专题二内容摘要
总报告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如何理解和认识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专题一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变化及深层次驱动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总体格局的近期变化
从增长结构和经济质量效益看,欠发达地区培育新动能的要求空前迫切
对标全球领先东部地区仍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投入和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下一阶段发展的政策思路
专题二
从价值链分工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的扩大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增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投资拉动的重化工业价值链是北方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
全国投资趋势性大幅减速是北方经济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专题三
央地关系在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
区域平衡发展、地区竞争模式和央地关系
我国央地关系的基本模式和重要特征
区域平衡发展中的内涵和央地关系的作用
政策建议
专题四
消除机会不均等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机会不均等在三个层次上的表现
机会不均等与区域平衡发展的关系
我国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政策建议
专题五
激发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意义重大
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必须激发内生动力
政策建议
专题六
从产业结构与分工格局的变化把握
长三角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过去十年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性变化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分工格局变化
主要政策启示
专题七
区域人口平衡发展研究
“南北均衡”转向“南快北慢
中间规模城市人口骤升,规模两端城市放缓
扩张、饱和与收缩的城市比重为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城市群人口集聚特征截然不同
大数据视角下的城市日间人口流动
发达城市群内部流动性高,后发城市群外部流动性高
华南和一、二线城市活跃度高,西南和四线城市活跃度低
几点延伸思考
专题八
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格局的演进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机制和政策措施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逻辑
未来展望
专题九
年我国区域经济形势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继续提高
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区域平衡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理论和区域政策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具体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一是发展结果的空间平衡。区域平衡所追求的并非是以人均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的简单一致。更强调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不同地区之间能够更加公平地共享。这种“共享”的实现依赖于两条路径:一是通过人口跨区域的流动,使得经济活动聚集的空间与人口聚集在方向上趋于一致;二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高其公共服务的水平。二是发展能力的空间平衡。各地区的区位条件不同、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不同,发展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如表所示,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力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包括财政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信息获取等多个方面。地区发展能力的差距表现在不同方面,不同能力方面的差距需要不同的区域政策工具来调节。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地区导向型政策,改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引导资源要素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更合理地流动,打破要素在空间上的循环累积和规模积聚的机制,进而形成更稳定、更可持续地均衡发展状态。三是发展机会的空间平衡。对每一个地区而言,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但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力。部分地区之所以相对落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并不代表这些地区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因此,从国家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上,要为不同地区创造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都能充分地释放。这对于实现国家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述三个“平衡”并不是平行并重的关系,“机会平衡”是底线要求,能力平衡是“基本要求”,“结果平衡”是最高要求。而实现“结果平衡”的关键在于各地区之间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的平衡。从各国区域发展的进程来看,即使实施了多项平衡发展的政策,实现区域平衡发展也非易事。但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区域发展的失衡无疑会更加严重,必将对国家整体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区域发展中要重视上述三个层面的平衡,尤其是能力和机会方面的平衡。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还不能把结果平衡作为近期的目标,需要把地区之间的能力平衡和机会平衡作为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首要政策目标。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内容摘要
总报告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如何理解和认识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专题一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变化及深层次驱动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总体格局的近期变化
从增长结构和经济质量效益看,欠发达地区培育新动能的要求空前迫切
对标全球领先东部地区仍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投入和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下一阶段发展的政策思路
专题二内容摘要
总报告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如何理解和认识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专题一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变化及深层次驱动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总体格局的近期变化
从增长结构和经济质量效益看,欠发达地区培育新动能的要求空前迫切
对标全球领先东部地区仍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投入和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下一阶段发展的政策思路
专题二
从价值链分工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的扩大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增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投资拉动的重化工业价值链是北方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
全国投资趋势性大幅减速是北方经济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专题三
央地关系在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
区域平衡发展、地区竞争模式和央地关系
我国央地关系的基本模式和重要特征
区域平衡发展中的内涵和央地关系的作用
政策建议
专题四
消除机会不均等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机会不均等在三个层次上的表现
机会不均等与区域平衡发展的关系
我国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政策建议
专题五
激发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意义重大
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必须激发内生动力
政策建议
专题六
从产业结构与分工格局的变化把握
长三角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过去十年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性变化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分工格局变化
主要政策启示
专题七
区域人口平衡发展研究
“南北均衡”转向“南快北慢
中间规模城市人口骤升,规模两端城市放缓
扩张、饱和与收缩的城市比重为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城市群人口集聚特征截然不同
大数据视角下的城市日间人口流动
发达城市群内部流动性高,后发城市群外部流动性高
华南和一、二线城市活跃度高,西南和四线城市活跃度低
几点延伸思考
专题八
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格局的演进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机制和政策措施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逻辑
未来展望
专题九
年我国区域经济形势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继续提高
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