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0134859 |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史学理论>史学史 |
新华书店,电子发票,多仓就近发货
商品详情
作者曾荣
著曾荣 译
装帧平装胶订
印次
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本开
印刷时间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
页数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曾荣,年生,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党校博士后,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员,在《学术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曾荣,年生,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党校博士后,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员,在《学术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在地方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近代方志既传承古代方志,又促成现代方志的基本定型,实现了方志的重大转型。民国通志馆创办于我国知识制度鼎革、社会剧烈变动时期,是研究近代方志转型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创建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民国通志馆,经历了抗战前的兴盛、战时的中辍和战后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形成了政府主持创办、学者参与纂修、社会多方互动的修志格局。各省市通志馆在延聘人才、筹措经费、组织编纂、校订出版等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修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价值的通志。这些志书无论是修志宗旨,还是在志书体例、篇目、内容等方面,都较传统方志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以民国通志馆为切入点,探索近代方志发展、转型的历程,可以发现近代科学方法的应用与传统修志理念的革新、学术的传承与方志学理论的构建、乱世修志背景下的矛盾交织与利益纠葛等复杂历史面相,这反映了通志馆上下的学术传承与知识鼎革、通志馆内外的矛盾纠葛和利益冲突,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背景下的国家意志与地方意识、民族主义与乡土观念、旧的价值系统与新的知识形态、传统修志观念与近代科学方法等,各种复杂关系交相互动的历史场景。
商品详情
作者曾荣
著曾荣 译
装帧平装胶订
印次
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本开
印刷时间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
页数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曾荣,年生,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党校博士后,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员,在《学术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曾荣,年生,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党校博士后,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员,在《学术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在地方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近代方志既传承古代方志,又促成现代方志的基本定型,实现了方志的重大转型。民国通志馆创办于我国知识制度鼎革、社会剧烈变动时期,是研究近代方志转型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创建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民国通志馆,经历了抗战前的兴盛、战时的中辍和战后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形成了政府主持创办、学者参与纂修、社会多方互动的修志格局。各省市通志馆在延聘人才、筹措经费、组织编纂、校订出版等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修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价值的通志。这些志书无论是修志宗旨,还是在志书体例、篇目、内容等方面,都较传统方志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以民国通志馆为切入点,探索近代方志发展、转型的历程,可以发现近代科学方法的应用与传统修志理念的革新、学术的传承与方志学理论的构建、乱世修志背景下的矛盾交织与利益纠葛等复杂历史面相,这反映了通志馆上下的学术传承与知识鼎革、通志馆内外的矛盾纠葛和利益冲突,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背景下的国家意志与地方意识、民族主义与乡土观念、旧的价值系统与新的知识形态、传统修志观念与近代科学方法等,各种复杂关系交相互动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