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精要系列 套装7册 罗尔夫·莫里安等著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巴菲特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指南 9787521755138WDT
配送至
| 开本:128开 |
| 纸张:胶版纸 |
| 包装:平装 |
| 是否套装:否 |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1755138WDT |
| 所属分类:图书>投资理财>投资指南 |
商品详情
跟格雷厄姆学证券分析,掌握投资的基础逻辑
书名投资精要系列(套装册)
定
作者罗尔夫·莫里安海因茨·温克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本书的内容设计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以时间顺序介绍传奇投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各个时期的投资经历与思想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提炼传奇投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主要投资原则,摒弃了繁复的事件叙述与细节描写,直击重点,向读者有条理、有地展示他们有关投资和人生的智慧。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想一窥几位投资天才的成长历程和思想洞见,不妨从本系列图书中寻找答案。”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金融学家,投资思想家,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创者,证券分析行业的奠基人,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是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期的任课教授,也是巴菲特一生尊崇的投资导师,他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心理学界的弗洛伊德。作为证券分析行业的“一代宗师”,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影响深远,其作品《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被价值投资者奉为“理论圣经”,在全球投资者中广为流传。
本书介绍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分析策略与选股原则。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以下问题:如何阅读公司年报?什么是重要的财务指标?如何分析财务数据?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好股票?希望读者有所收获,学会像格雷厄姆一样价值投资,明智决策。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一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行业的奠基人
纽约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哥伦比亚大学的求学岁月(—)
华尔街的早期职业生涯——从跑腿小工到证券分析师(—)
经纪公司的初级合伙人(—)
创业的一步——格雷厄姆投资公司(—)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集团(—)
“黑色星期四”(—)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
退而不休的生活(—)
第二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业绩
第三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
重视真正的价值——价值投资策略
关注风险控制——多元化策略
别让市场把你逼疯——逆流而上策略
不要盲目信任“专家”——独立分析策略
相信自己的眼光——烟蒂投资策略
格雷厄姆后的嘱咐——条选股原则
清单 像本杰明·格雷厄姆一样投资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罗尔夫·莫里安,股票市场分析师,毕业于明斯特大学,主修历史、政治、经济专业,著有畅销书《股票市场如此简单》及《别把你的钱拱手让人》。
海因茨·温克劳,创业顾问、金融编辑,毕业于明斯特大学,主修经济和经济史专业。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序言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行业的创立者
我很喜欢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甚至抽出半年时间,自己把这本书又从头到尾翻译了一遍,不为出版,只为自己看。我也很喜欢他的《证券分析》,这本书比《圣经》都厚,有 万字。我还专门做过一套“解读《证券分析》”的课程,课程的文字稿都有 万字了。所以,我觉得我来给这本书写序,还是有点儿资格的。我想,出版社找我写这篇荐序的关键,不是希望我把格雷厄姆讲得博大精深,而是希望我讲得浅显易懂,让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听就明白。因此,我反复考量,先后推翻了几稿,后决定重点介绍两点。一,格雷厄姆的投资江湖地位:创立证券分析行业和价值投资流派;第二,格雷厄姆的大投资贡献:创立证券分析基本体系。
格雷厄姆的投资江湖地位:创立证券分析行业和价值投资流派
首先要说的是,格雷厄姆是证券分析这个行业的祖师爷。我们现在经常听说,谁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做了证券分析师,谁通过了(特许金融分析师)三级考试,拿到了证书,据说这个证书在美国比大学的毕业证含金量还要高,相当于医生、律师、会计师的从业资格证。证券分析这个行业现在这么红火,从业者成为人人羡慕的金领,这都要感谢格雷厄姆这个祖师爷。格雷厄姆 年出版的《证券分析》改变了投资世界,相当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改变了政治世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改变了心理分析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物理学世界。顺便说一下,格雷厄姆和另三位师一样,也是犹太人。
说到证券分析,其实现在主要指的是股票分析,而说到股票分析,几乎人人都会说价值投资。股票投资有很多流派,价值投资是一大正宗流派,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官方一共同认可的投资流派,而格雷厄姆就是公认的“价值投资之父”。
尽管现在一说价值投资,人人皆知,但是正如现在小学生也知道的化论和相对论,它们当年可具有开天辟地、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格雷厄姆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入华尔街工作,先做债券分析师,当时叫统计员,后来随着股票投资的兴起,把主要精力转到股票投资。他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后来就自己创立了一家投资公司,用巴菲特话说,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早的对冲基金。 年之前,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辉煌,连华尔街有钱的投资人巴鲁克都想与他合作,但是他年轻气盛,还是想自己做。结果, 年 月“黑色星期一”之后,股市一路暴跌,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 年间多跌了。格雷厄姆管理的基金,由于加了杠杆,跌得更惨。后来多亏合伙人的老岳父提供一笔资金,公司才勉强存活下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格雷厄姆经过反思,改策略,在股市复原之前迅速复原,仅用了 年时间就重新为客户弥补了有的亏损,从此投资越发稳健成功。
失败也是智慧之父。人生失败出大诗人,而格雷厄姆经历投资失败,写出了一本好书。格雷厄姆在华尔街名气很大,文学素养深厚,哲学素养更深厚,喜欢讲课,逻辑性很强,又擅长写作,作品可读性很强。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开了一门投资课,很受欢迎。格雷厄姆负责讲,他的助教多德负责记录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格雷厄姆一步修订书稿,出版了《证券分析》。
实话实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在当年来看太强了,性和创新性太强了,因此并不畅销。但是圈内有头脑的人都识货,这本书在专业人士中被口口相传。
年,格雷厄姆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本针对业余投资人的通俗作品《聪明的投资者》。正好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大幅增长,股市很火,股票投资很火,这本书一下子火了。
所以,各位要读懂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可以考虑先读通俗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再读专业版的《证券分析》。
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写的书,在五六十年后的现在,仍然是伟大的投资著作。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的成功,是格雷厄姆栽的智慧之树结出的果实。
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这样评价格雷厄姆:“投资行业,原来如同一个黑暗的迷宫,是格雷厄姆一次绘制出来一幅地图,从此投资人找到了一条走出黑暗迷宫的光明之路。”
格雷厄姆的大投资贡献:创立证券分析基本体系
我个人认为,格雷厄姆对证券分析行业的大贡献,不只是提出价值投资的基本思想,而是把证券分析从三个方面行体系化:一是原理如何说,二是指标如何算,三是分析如何做。这样一来,原理有逻辑性,指标有科学性,分析步骤有性。从此之后,证券分析这一行业变得有理可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了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规规矩矩的行业。证券分析师和律师、会计师一样,成了美国人人尊敬的体面职业。
我在仔细研读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两部著作后,把格雷厄姆创立的证券分析基本体系分为三个方面:证券分析基本原理、证券分析基本指标、证券分析基本步骤。
一,证券分析基本原理
我如果从股票讲股票,估计有些业余投资人一下子也听不明白。我告诉你一个理解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的关键,你一看就懂了:从债券看股票,从债券分析看股票分析。
可能你会说,我也不懂债券呀!
其实,你到银行存款,和买债券是一样的,只是存款的面额不固定而已。存款就是不标准的债券,债券就是标准化的存款。
格雷厄姆能承上启下,性地提出证券分析的核心——价值投资理念,其实跟他所处的大时代有关。美国证券市场先是以债券交易为主,后向以股票交易为主过渡,再到股票称王,一直到今天。
今天的业余投资人几乎都不投资债券,而当年的业余投资人几乎都不投资股票。
格雷厄姆入行,也是先从债券分析做起来的。他先是让债券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体系,然后才逐步延伸到股票分析上。所以你看格雷厄 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版和第二版,债券分析的内容篇幅非常多,过了十来年,第三版和第四版中股票分析的内容占比就明显提高了,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就明显是以股票为主了。
格雷厄姆说的股票,有两种,一种是优先股,一种是普通股。我们中国只有普通股。美国有很多优先股,优先股的本质是债券,永远不还本,只是给分红,但是分红又不像债券利率那样事先约定。不过,当年美国好多上市公司的分红像债券一样稳定,所以说,优先股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过渡形式,大部分像债券,一小部分像股票。
你读《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这两本书,其实一开始可以只读有关普通股的部分,等深入细读时,再读优先股和债券。但是,从原理上讲,搞明白格雷厄姆的债券投资策略,会让你全面、深入地理解格雷厄姆的股票价值投资策略。
接下来,我们讲证券分析的基本原理,也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
格雷厄姆把投资的奥秘归结为四个字:安全边际。
什么是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就是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的差异。
安全边际的概念初应用于工程领域。巴菲特说,就像我们建了一座大桥,大承重量是 吨,但是我们只准载重量 吨的卡车通过。同样,我们平常坐的电梯,一般都写着大承重量是 人,但是其实你往里面塞 人,电梯的缆绳也不会断。“大载重量 吨”和“高限载 人”就是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并不是格雷厄姆的创性投资概念,在债券投资中,它其实是一个常识,每个有经验的债券投资人都知道。以投资级债券为例,如果你想购买一家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那么你应该确保其税前利润至少为公司包括利息支出在内的总固定费用的 倍以上,而且能连续几年保持这样的盈利水平。公司每年赚的利润大大超出它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安全边际。即使公司未来的盈利下滑一半,也不会影响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债券投资人就不会发生损失。你想想看,你会把钱借给工资收入勉强能够还你利息的人吗?
格雷厄姆把债券投资中安全边际的概念延伸应用到股票投资上。简单地说,股票是没有固定利息的,红利往往并不高,甚至很多公司不分红。但是公司每年的税后净利润,不管是否分配,都是属于股东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股票的每股收益看作债券的利息,把每股股价视为债券的本金。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价就是这只股票的盈利能力,我们称其为盈利收益率,英文缩写为。比如,某著名白酒股 年中期的每股股价为 元左右,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接近 元,那么它的每股盈利收益率近,相比 年的 年期个人存款利率 高出 倍。企业的利润并不会完全分配,大部分会留在企业内部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和销售,推动企业盈利持续增长。因此,保守估计,如果 年之后公司的盈利翻 倍,这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就会是存款利率的 倍,安全边际相当高。
盈利收益率()是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价(),反过来,每股股价()除以每股收益(),就是我们熟悉的市盈率()。同样是这只股票,如果市盈率为 倍,盈利稳定可持续的话, 年能回本。如果同一时期的 年期个人存款利率为,那么市盈率为 倍, 年能回本。用市盈率这个指标衡量,买股票比存定期存款便宜一半。保守估计,如果这家公司再过 年盈利翻倍,市盈率只有 倍,那么买股票就比存定期存款便宜 了。
债券每年的利息是固定的,归还本金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被称作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是不还本的,而且每年给股东的分红是不固定的,所以不容易估值。但是,股票的好处是其盈利能力要比债券高得多,而且盈利会持续增长。为一只股票估值时,我们不需要像债券估值一样,只要大致保守估计就行了。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一看体型就知道他胖不胖,尽管我们看不出来这个人到底是斤还是 斤,但是不管这个人是 斤还是斤,他都挺胖的。内在价值这个概念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要的不是的估值,而是正确的估值,大概明确一个区间就行了。如果市场价格比我们保守估值的下限还要低一半,那么这只股票的安全边际就很高,你就值得去投资了。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体系,是以安全边际为中心,而安全边际是你估计的内在价值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异。巴菲特在 年纪念《证券分析》出版 周年的演讲中一言而概之:“价值投资者都是追随格雷厄姆的思想,他们只关心一个中心:价值与价格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安全边际。”巴菲特一再强调说:“安全边际就是价值投资的基石。”
第二,证券分析基本指标
股票的市场价格,手机、电脑上到处都有,我们随时可以知道。但是股票的内在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自己估算。那么,具体如何算,用什么指标来算呢?
格雷厄姆认为,计算的原则是保守估计。他主要使用三个股票估值指标:股息收益率、市盈率现金资产净值。
在 年之前,美国股市的规模还很小,远远不如债券市场,股票主要的功能是债券的替代品,没有稳定的分红(股息),就没人买。所以,股票估值和债券估值基本一样,股票的股息就相当于债券的利息,用每股股息除以每股股价就是股息收益率,把这个结果和债券利率一比,就知道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股票开始火了,股票收益主要来自股价增长,只看红利不行了。这时,市盈率这个指标就流行开了,成了普遍使用的估值指标。
格雷厄姆在书中强调,市盈率这个指标经常被错误地使用。在计算市盈率时,错误的方法是简单地使用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或简单地预计未来一年的每股收益。格雷厄姆提出,应该用公司的正常收益,就是过去一个完整经营周期的平均收益,一般是七八年,且须包括经营表现差劲的年份,还要扣除那些非经常损益等水分。市盈率不难计算,难的是分析公司基本面,估计未来七八年的正常年度收益。
年, 美国股市大崩盘, 年暴跌,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很多股票的市盈率跌到个位数,也根本没有人买。格雷厄姆大声疾呼,说很多上市公司即使破产拍卖,也比现在的市场价格更值钱。他发明了一个超级估值指标:现金资产净值。简单地说,就是把公司按照破产拍卖的标准行估值,将固定资产归零,将流动资产归零,只看三个月内可以变现的现金资产,再扣除全部负债。这样一算,如果一只股票的每股现金资产净值比每股股价还高得多,它岂不是太便宜了!
总的来说,格雷厄姆对股票的估值方法行了的梳理分析,他讲的如何扣除财务报表中的水分来估算真实的每股收益,现在来看也不过时,有些上市公司还会在上面耍手段。
第三,证券分析基本步骤
格雷厄姆把证券分析的具体操作流程化,主要分成三大步骤。
一步,行业比较分析。就是将同一行业的公司,用十多个财务指标和估值指标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基本面不错但估值明显偏低的少数个股。
第二步,公司深度分析。主要是仔细阅读和分析公司过去多年的财务报表,与主要行业对手行对比分析,适当调整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其真实的盈利能力,一步修正其估值。
第三步,市场价格分析。我当年初学价值投资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以为我买了自己觉得严重低估的股票之后,股价就会很快纠正错误,迅速回归到我估算的价值水平。然而,不同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越是大盘股,市场越关注。大盘龙头股的价格如果过于低估,一旦有利好机会,它就会迅速回归,这是真的。但是这种股票因为有人都在盯着,也很难出现过于低估的买入机会。一些二线股、三线股,由于知名度很低,盘子很小,成交量也不大,几乎没有人关注,甚至没有券商追踪,时不时倒会出现一些过度低估的机会。但是这些二线股、三线股跟二三线艺人演的影视剧一样,少有人关注,即使你发掘了,买入了,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等到价格回归价值。如果碰到金融危机和新疫情这样的事,你就要等上好多年了。
怎么办?
格雷厄姆的建议是,选股因人而异。你如果有能力,有经验,就选便宜得多的二线股、三线股。你如果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就限制自己只选大盘龙头股,有机会就买,没有机会干脆不买。安全一,盈利第二。
但是,任何投资组合都有一个统一原则:分散投资,分散投资,分散投资。格雷厄姆的投资组合一般有 多只股票,仓位比例都不高,非常分散,这样整体就很安全。即使有一只股票爆了,亏光了,对整个组合的影响也不过。
与格雷厄姆相比,巴菲特后期的投资风格高度集中,一只股票有时能占 甚至 的仓位,前十大重仓股会占八成仓位。简单说明一下原因。一,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分析方法不一样。格雷厄姆以量化指标为主,从不调研,甚至不关注公司的业务和管理,分析比较粗,出错的概率大得多。第二,格雷厄姆经过 年的大崩盘和大萧条,差一点儿就破产了,所以更加保守谨慎。
以上就是证券分析的三大步骤:行业比较分析、公司深度分析、市场价格分析。现在的机构投资者大都也是按照这三个步骤行股票分析。当然,格雷厄姆老爷子的原话没有这么规整,但是他提出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跟格雷厄姆学证券分析,掌握投资的基础逻辑
书名投资精要系列(套装册)
定
作者罗尔夫·莫里安海因茨·温克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本书的内容设计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以时间顺序介绍传奇投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各个时期的投资经历与思想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提炼传奇投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主要投资原则,摒弃了繁复的事件叙述与细节描写,直击重点,向读者有条理、有地展示他们有关投资和人生的智慧。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想一窥几位投资天才的成长历程和思想洞见,不妨从本系列图书中寻找答案。”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金融学家,投资思想家,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创者,证券分析行业的奠基人,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是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期的任课教授,也是巴菲特一生尊崇的投资导师,他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心理学界的弗洛伊德。作为证券分析行业的“一代宗师”,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影响深远,其作品《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被价值投资者奉为“理论圣经”,在全球投资者中广为流传。
本书介绍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分析策略与选股原则。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以下问题:如何阅读公司年报?什么是重要的财务指标?如何分析财务数据?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好股票?希望读者有所收获,学会像格雷厄姆一样价值投资,明智决策。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一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行业的奠基人
纽约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哥伦比亚大学的求学岁月(—)
华尔街的早期职业生涯——从跑腿小工到证券分析师(—)
经纪公司的初级合伙人(—)
创业的一步——格雷厄姆投资公司(—)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集团(—)
“黑色星期四”(—)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
退而不休的生活(—)
第二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业绩
第三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
重视真正的价值——价值投资策略
关注风险控制——多元化策略
别让市场把你逼疯——逆流而上策略
不要盲目信任“专家”——独立分析策略
相信自己的眼光——烟蒂投资策略
格雷厄姆后的嘱咐——条选股原则
清单 像本杰明·格雷厄姆一样投资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罗尔夫·莫里安,股票市场分析师,毕业于明斯特大学,主修历史、政治、经济专业,著有畅销书《股票市场如此简单》及《别把你的钱拱手让人》。
海因茨·温克劳,创业顾问、金融编辑,毕业于明斯特大学,主修经济和经济史专业。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精要》
序言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行业的创立者
我很喜欢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甚至抽出半年时间,自己把这本书又从头到尾翻译了一遍,不为出版,只为自己看。我也很喜欢他的《证券分析》,这本书比《圣经》都厚,有 万字。我还专门做过一套“解读《证券分析》”的课程,课程的文字稿都有 万字了。所以,我觉得我来给这本书写序,还是有点儿资格的。我想,出版社找我写这篇荐序的关键,不是希望我把格雷厄姆讲得博大精深,而是希望我讲得浅显易懂,让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听就明白。因此,我反复考量,先后推翻了几稿,后决定重点介绍两点。一,格雷厄姆的投资江湖地位:创立证券分析行业和价值投资流派;第二,格雷厄姆的大投资贡献:创立证券分析基本体系。
格雷厄姆的投资江湖地位:创立证券分析行业和价值投资流派
首先要说的是,格雷厄姆是证券分析这个行业的祖师爷。我们现在经常听说,谁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做了证券分析师,谁通过了(特许金融分析师)三级考试,拿到了证书,据说这个证书在美国比大学的毕业证含金量还要高,相当于医生、律师、会计师的从业资格证。证券分析这个行业现在这么红火,从业者成为人人羡慕的金领,这都要感谢格雷厄姆这个祖师爷。格雷厄姆 年出版的《证券分析》改变了投资世界,相当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改变了政治世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改变了心理分析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物理学世界。顺便说一下,格雷厄姆和另三位师一样,也是犹太人。
说到证券分析,其实现在主要指的是股票分析,而说到股票分析,几乎人人都会说价值投资。股票投资有很多流派,价值投资是一大正宗流派,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官方一共同认可的投资流派,而格雷厄姆就是公认的“价值投资之父”。
尽管现在一说价值投资,人人皆知,但是正如现在小学生也知道的化论和相对论,它们当年可具有开天辟地、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格雷厄姆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入华尔街工作,先做债券分析师,当时叫统计员,后来随着股票投资的兴起,把主要精力转到股票投资。他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后来就自己创立了一家投资公司,用巴菲特话说,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早的对冲基金。 年之前,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辉煌,连华尔街有钱的投资人巴鲁克都想与他合作,但是他年轻气盛,还是想自己做。结果, 年 月“黑色星期一”之后,股市一路暴跌,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 年间多跌了。格雷厄姆管理的基金,由于加了杠杆,跌得更惨。后来多亏合伙人的老岳父提供一笔资金,公司才勉强存活下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格雷厄姆经过反思,改策略,在股市复原之前迅速复原,仅用了 年时间就重新为客户弥补了有的亏损,从此投资越发稳健成功。
失败也是智慧之父。人生失败出大诗人,而格雷厄姆经历投资失败,写出了一本好书。格雷厄姆在华尔街名气很大,文学素养深厚,哲学素养更深厚,喜欢讲课,逻辑性很强,又擅长写作,作品可读性很强。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开了一门投资课,很受欢迎。格雷厄姆负责讲,他的助教多德负责记录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格雷厄姆一步修订书稿,出版了《证券分析》。
实话实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在当年来看太强了,性和创新性太强了,因此并不畅销。但是圈内有头脑的人都识货,这本书在专业人士中被口口相传。
年,格雷厄姆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本针对业余投资人的通俗作品《聪明的投资者》。正好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大幅增长,股市很火,股票投资很火,这本书一下子火了。
所以,各位要读懂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可以考虑先读通俗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再读专业版的《证券分析》。
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写的书,在五六十年后的现在,仍然是伟大的投资著作。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的成功,是格雷厄姆栽的智慧之树结出的果实。
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这样评价格雷厄姆:“投资行业,原来如同一个黑暗的迷宫,是格雷厄姆一次绘制出来一幅地图,从此投资人找到了一条走出黑暗迷宫的光明之路。”
格雷厄姆的大投资贡献:创立证券分析基本体系
我个人认为,格雷厄姆对证券分析行业的大贡献,不只是提出价值投资的基本思想,而是把证券分析从三个方面行体系化:一是原理如何说,二是指标如何算,三是分析如何做。这样一来,原理有逻辑性,指标有科学性,分析步骤有性。从此之后,证券分析这一行业变得有理可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了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规规矩矩的行业。证券分析师和律师、会计师一样,成了美国人人尊敬的体面职业。
我在仔细研读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两部著作后,把格雷厄姆创立的证券分析基本体系分为三个方面:证券分析基本原理、证券分析基本指标、证券分析基本步骤。
一,证券分析基本原理
我如果从股票讲股票,估计有些业余投资人一下子也听不明白。我告诉你一个理解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的关键,你一看就懂了:从债券看股票,从债券分析看股票分析。
可能你会说,我也不懂债券呀!
其实,你到银行存款,和买债券是一样的,只是存款的面额不固定而已。存款就是不标准的债券,债券就是标准化的存款。
格雷厄姆能承上启下,性地提出证券分析的核心——价值投资理念,其实跟他所处的大时代有关。美国证券市场先是以债券交易为主,后向以股票交易为主过渡,再到股票称王,一直到今天。
今天的业余投资人几乎都不投资债券,而当年的业余投资人几乎都不投资股票。
格雷厄姆入行,也是先从债券分析做起来的。他先是让债券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体系,然后才逐步延伸到股票分析上。所以你看格雷厄 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版和第二版,债券分析的内容篇幅非常多,过了十来年,第三版和第四版中股票分析的内容占比就明显提高了,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就明显是以股票为主了。
格雷厄姆说的股票,有两种,一种是优先股,一种是普通股。我们中国只有普通股。美国有很多优先股,优先股的本质是债券,永远不还本,只是给分红,但是分红又不像债券利率那样事先约定。不过,当年美国好多上市公司的分红像债券一样稳定,所以说,优先股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过渡形式,大部分像债券,一小部分像股票。
你读《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这两本书,其实一开始可以只读有关普通股的部分,等深入细读时,再读优先股和债券。但是,从原理上讲,搞明白格雷厄姆的债券投资策略,会让你全面、深入地理解格雷厄姆的股票价值投资策略。
接下来,我们讲证券分析的基本原理,也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
格雷厄姆把投资的奥秘归结为四个字:安全边际。
什么是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就是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的差异。
安全边际的概念初应用于工程领域。巴菲特说,就像我们建了一座大桥,大承重量是 吨,但是我们只准载重量 吨的卡车通过。同样,我们平常坐的电梯,一般都写着大承重量是 人,但是其实你往里面塞 人,电梯的缆绳也不会断。“大载重量 吨”和“高限载 人”就是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并不是格雷厄姆的创性投资概念,在债券投资中,它其实是一个常识,每个有经验的债券投资人都知道。以投资级债券为例,如果你想购买一家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那么你应该确保其税前利润至少为公司包括利息支出在内的总固定费用的 倍以上,而且能连续几年保持这样的盈利水平。公司每年赚的利润大大超出它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安全边际。即使公司未来的盈利下滑一半,也不会影响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债券投资人就不会发生损失。你想想看,你会把钱借给工资收入勉强能够还你利息的人吗?
格雷厄姆把债券投资中安全边际的概念延伸应用到股票投资上。简单地说,股票是没有固定利息的,红利往往并不高,甚至很多公司不分红。但是公司每年的税后净利润,不管是否分配,都是属于股东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股票的每股收益看作债券的利息,把每股股价视为债券的本金。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价就是这只股票的盈利能力,我们称其为盈利收益率,英文缩写为。比如,某著名白酒股 年中期的每股股价为 元左右,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接近 元,那么它的每股盈利收益率近,相比 年的 年期个人存款利率 高出 倍。企业的利润并不会完全分配,大部分会留在企业内部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和销售,推动企业盈利持续增长。因此,保守估计,如果 年之后公司的盈利翻 倍,这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就会是存款利率的 倍,安全边际相当高。
盈利收益率()是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价(),反过来,每股股价()除以每股收益(),就是我们熟悉的市盈率()。同样是这只股票,如果市盈率为 倍,盈利稳定可持续的话, 年能回本。如果同一时期的 年期个人存款利率为,那么市盈率为 倍, 年能回本。用市盈率这个指标衡量,买股票比存定期存款便宜一半。保守估计,如果这家公司再过 年盈利翻倍,市盈率只有 倍,那么买股票就比存定期存款便宜 了。
债券每年的利息是固定的,归还本金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被称作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是不还本的,而且每年给股东的分红是不固定的,所以不容易估值。但是,股票的好处是其盈利能力要比债券高得多,而且盈利会持续增长。为一只股票估值时,我们不需要像债券估值一样,只要大致保守估计就行了。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一看体型就知道他胖不胖,尽管我们看不出来这个人到底是斤还是 斤,但是不管这个人是 斤还是斤,他都挺胖的。内在价值这个概念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要的不是的估值,而是正确的估值,大概明确一个区间就行了。如果市场价格比我们保守估值的下限还要低一半,那么这只股票的安全边际就很高,你就值得去投资了。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体系,是以安全边际为中心,而安全边际是你估计的内在价值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异。巴菲特在 年纪念《证券分析》出版 周年的演讲中一言而概之:“价值投资者都是追随格雷厄姆的思想,他们只关心一个中心:价值与价格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安全边际。”巴菲特一再强调说:“安全边际就是价值投资的基石。”
第二,证券分析基本指标
股票的市场价格,手机、电脑上到处都有,我们随时可以知道。但是股票的内在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自己估算。那么,具体如何算,用什么指标来算呢?
格雷厄姆认为,计算的原则是保守估计。他主要使用三个股票估值指标:股息收益率、市盈率现金资产净值。
在 年之前,美国股市的规模还很小,远远不如债券市场,股票主要的功能是债券的替代品,没有稳定的分红(股息),就没人买。所以,股票估值和债券估值基本一样,股票的股息就相当于债券的利息,用每股股息除以每股股价就是股息收益率,把这个结果和债券利率一比,就知道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股票开始火了,股票收益主要来自股价增长,只看红利不行了。这时,市盈率这个指标就流行开了,成了普遍使用的估值指标。
格雷厄姆在书中强调,市盈率这个指标经常被错误地使用。在计算市盈率时,错误的方法是简单地使用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或简单地预计未来一年的每股收益。格雷厄姆提出,应该用公司的正常收益,就是过去一个完整经营周期的平均收益,一般是七八年,且须包括经营表现差劲的年份,还要扣除那些非经常损益等水分。市盈率不难计算,难的是分析公司基本面,估计未来七八年的正常年度收益。
年, 美国股市大崩盘, 年暴跌,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很多股票的市盈率跌到个位数,也根本没有人买。格雷厄姆大声疾呼,说很多上市公司即使破产拍卖,也比现在的市场价格更值钱。他发明了一个超级估值指标:现金资产净值。简单地说,就是把公司按照破产拍卖的标准行估值,将固定资产归零,将流动资产归零,只看三个月内可以变现的现金资产,再扣除全部负债。这样一算,如果一只股票的每股现金资产净值比每股股价还高得多,它岂不是太便宜了!
总的来说,格雷厄姆对股票的估值方法行了的梳理分析,他讲的如何扣除财务报表中的水分来估算真实的每股收益,现在来看也不过时,有些上市公司还会在上面耍手段。
第三,证券分析基本步骤
格雷厄姆把证券分析的具体操作流程化,主要分成三大步骤。
一步,行业比较分析。就是将同一行业的公司,用十多个财务指标和估值指标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基本面不错但估值明显偏低的少数个股。
第二步,公司深度分析。主要是仔细阅读和分析公司过去多年的财务报表,与主要行业对手行对比分析,适当调整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其真实的盈利能力,一步修正其估值。
第三步,市场价格分析。我当年初学价值投资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以为我买了自己觉得严重低估的股票之后,股价就会很快纠正错误,迅速回归到我估算的价值水平。然而,不同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越是大盘股,市场越关注。大盘龙头股的价格如果过于低估,一旦有利好机会,它就会迅速回归,这是真的。但是这种股票因为有人都在盯着,也很难出现过于低估的买入机会。一些二线股、三线股,由于知名度很低,盘子很小,成交量也不大,几乎没有人关注,甚至没有券商追踪,时不时倒会出现一些过度低估的机会。但是这些二线股、三线股跟二三线艺人演的影视剧一样,少有人关注,即使你发掘了,买入了,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等到价格回归价值。如果碰到金融危机和新疫情这样的事,你就要等上好多年了。
怎么办?
格雷厄姆的建议是,选股因人而异。你如果有能力,有经验,就选便宜得多的二线股、三线股。你如果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就限制自己只选大盘龙头股,有机会就买,没有机会干脆不买。安全一,盈利第二。
但是,任何投资组合都有一个统一原则:分散投资,分散投资,分散投资。格雷厄姆的投资组合一般有 多只股票,仓位比例都不高,非常分散,这样整体就很安全。即使有一只股票爆了,亏光了,对整个组合的影响也不过。
与格雷厄姆相比,巴菲特后期的投资风格高度集中,一只股票有时能占 甚至 的仓位,前十大重仓股会占八成仓位。简单说明一下原因。一,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分析方法不一样。格雷厄姆以量化指标为主,从不调研,甚至不关注公司的业务和管理,分析比较粗,出错的概率大得多。第二,格雷厄姆经过 年的大崩盘和大萧条,差一点儿就破产了,所以更加保守谨慎。
以上就是证券分析的三大步骤:行业比较分析、公司深度分析、市场价格分析。现在的机构投资者大都也是按照这三个步骤行股票分析。当然,格雷厄姆老爷子的原话没有这么规整,但是他提出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巴菲特投资精要》
《查理·芒格投资精要》
《彼得·林奇投资精要》
《约翰·邓普顿投资精要》
《吉姆·罗杰斯投资精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投资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