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民国社会教育研究 周慧梅 湖南教育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978755396532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175784 类别: 图书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3965321
所属分类:图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商品详情
作者周慧梅
著周慧梅 译
装帧平装胶订
印次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开本开
印刷时间
语种暂无
出版时间
页数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目的

二、学术史回顾

(一)民国时段

(二)年后学界成果

三、资料谱系

(一)民国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影响较大的杂志、报纸

(三)各种社会教育统计

(四)档案资料、地方志和文史资料

(五)老图片和文学作品

四、本书思路及框架

(一)概念界定

(二)历史分期及主要内容

(三)本书思路

章 民国社会教育的铺垫(—)

一、倡导社会教育理念

(一)开明官僚的倡导

(二)社会精英的吁请

(三)域外观念与文化惯习的交互

二、社会教育制度设计

(一)法令规程的颁布

(二)社会教育的行政规划

三、社会教育的实际运行

(一)宣讲所

(二)半日学堂

(三)简易识字学塾

(四)公共图书馆

第二章 民国初年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民初社会教育语境分析

(一)新旧杂陈的社会语境

(二)社会教育舆论的营造

二、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

(一)社会教育司设立

(二)三级社会教育行政构建

(三)通俗教育研究会

三、社会教育发展概况

(一)通俗讲演所及巡回讲演团

(二)简易识字学校

(三)阅报处(所)

(四)通俗图书馆及巡行文库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社会教育(—)

一、不稳定的中央政府与活跃的社会思想

(一)军阀割据的社会状态

(二)杜威访华与平民教育理念

二、多元社会教育实践主体

(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

(二)平民教育社与《平民教育》

(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平民教育实验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

(一)通俗教育研究会

(二)通俗讲演与巡行宣讲

(三)通俗教育馆

四、禁邪恶维风教:电影审查权的争夺

(一)“二生”电影主要内容及班底

(二)查禁过程

(三)查禁后的影响

(四)内政部与的妥协

第四章 社会教育的本土化探索(—)

一、以党治国:训政构想中的民众动员

(一)南京政府政治权力格局

(二)政府民众动员方式的转向

(三)教育中国化趋势

二、社会教育制度发展

(一)三级社会教育行政的完备

(二)国家主导的社会教育体系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

(一)民众学校

(二)民众教育馆

(三)社会教育实验区

(四)民众茶园

(五)通俗讲演

四、集体仪式与国家认同:以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为个案

(一)民众集会与日常仪式

(二)集会的仪式程式

(三)集体仪式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 抗战建国时期的社会教育(—)

一、政府权势中心西迁

(一)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变化

(二)启动国民精神总动员

二、社会教育体系战时调整

(一)社会教育各项政策确立

(二)社会教育战时体系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

(一)民众教育馆

(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

(三)社会教育工作团

(四)社会教育运动扩大周

(五)电化教育

四、 互控殴辱年湖南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会计互控案

(一)互控殴辱的起因

(二)馆长与会计交恶的背后

(三)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第六章 战后复员时期的社会教育(—)

一、以恢复秩序为核心的战后复员

(一)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

(二)社会教育复员办法

二、社会教育体系复员

(一)社会教育政策调整

(二)社会教育管理体系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

(一)民众教育馆

(二)各级学校办理社会教育

(三)社会教育扩大运动周

(四)电化教育

四、火警之虞年北平第二民教馆的复员迁址风波

(一)风波平地起

(二)风波焦点

(三)解决办法

第七章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家群体分析

一、群体组成

(一)大学教授

(二)主要学术社团

(三)政府行政人员

(四)知名社会教育机构负责人

二、群体结构

(一)地域分布

(二)年龄、经历及性别构成

(二)知识结构

三、共识与派分

(一)政学两界关系的共识

(二)学术团体的派分

(三)相互交织

第八章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学科制度化建构

一、人才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机构

(二) 学生来源、待遇及毕业去向

(三)课程设置

二、研究团队

(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二)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

(三)私立大夏大学教育系

三、专业学会

(一)创办宗旨

(二)经费收支及社员构成

(三)历届年会与出席代表

四、专业期刊

(一)时空分布

(二)主体内容

(三)总体分析

结语

中外参考文献举要

索引

后记
周慧梅,河南延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出版《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新国民”的想象:民国时期民众学校研究》、《民众教育馆与近代社会变迁》、《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学术专著,编著《图说中国教育》,整理出版《王炳照口述史》,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专著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社会教育、大学史。
周慧梅,河南延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出版《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新国民”的想象:民国时期民众学校研究》、《民众教育馆与近代社会变迁》、《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学术专著,编著《图说中国教育》,整理出版《王炳照口述史》,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专著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社会教育、大学史。
全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社会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国家、知识分子、地方社会的互动、妥协,以及基层民众、地方社会的反应展开,展现了各历史分期中社会教育事实变迁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家群体进行了分析,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学科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力图呈现出一个历史主干清晰而又动态纷呈的民国社会教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