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攀登8844--创业者背后的风险投资 978712105148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只有14年的历史,本书记录了当下最活跃的VC们的成长史。 对于他们的记录,使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企业Sina、搜狐、携程网等的融资历程。而第二批创业者中,佼佼者如盛大网络、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百度等团队寻找VC并获得成功的记录也让VC成为众多新经济创业者的关注热点。 在中国,风险投资还进一步支持了传统产业的崛起,蒙牛乳业、尚德太阳能、百利鞋业、如家酒店成为被VC资助而诞生的新星,本书中对这些均有记录。 人类都有攀登高山的渴求,创业者更是如此,很多创业者将终极目标定在8844米,而风险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创业者登顶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其实,即使你和投资与创业无关、仅仅出于对VC的兴趣,请相信,体验另一种人生总会在不经意间改变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推荐序 从“世界的工厂”转向“世界的市场” 全球高科技产业这些年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创投(V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它为有技术、有想法却苦无资金的创业团队提供了实现创业梦想的可能性。而创投资金的大举涌入,也造就一批批的科技业新生力军。 我很早就将创投的概念引进台湾地区并成立了宏大创投。之后随着宏公司的成长茁壮,在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宏也通过旗下相关的创投基金投资了不少高科技产业,累积了很多经营管理与投资经验,并掌握了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4年年底,我从宏公司退休后成立了智融集团,考虑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因此以“智能融通、共创价值”为经营理念,希望智融集团在新经济时代能发挥影响力。其中创投基金的经营管理就是集团业务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同时并以“诚信”、“专业”、“绩效”作为经营原则与理念,也希望在经营事业之余,对社会有所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全球各地的创投资金纷纷以中国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创投业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力,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在此时刻,本书付梓将能为有志投入创投领域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旁征博引,详细介绍了创投业者进入中国市场发展的过程:从探路期、泡沫期、蜷伏期、破冰期再到目前的蜂拥期。本书作者不仅与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创投者进行深入的访谈与对话,同时对不同的创业者在中国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书中这些丰富的资料相信将有助于让外界更加了解创投者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再辅以书中所介绍这些海内外重量级创投者在中国所采取的不同投资策略与运作方式,相信这也将有助于中国未来建立更健全的创投发展机制与环境,并能促进创投业更快速的发展。 从IDG集团、华登国际、上海联创、联创策源、汉鼎亚太,到英特尔投资、智基创投、联想投资、日本软银集团、中经合等创投业者早期就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前往布局,如今随着中国已由“世界的工厂”朝向“世界的市场”发展,创投业者无不前往卡位,也造就创投资金如今已投资在中国许多新兴产业,并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IT产业、网络产业、通信产业到许多新兴的科技(如能源产业等),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仍不断将出现许多新的投资机会,可供创投者与创业者一同携手合作,只要能了解当地的环境,掌握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相信创投者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找到许多创新发展的投资机会。 施振荣 宏基(Acer)集团创始人、现任智融集团董事长 前言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努力向上,即便前进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王石的声音在电影插播广告中传来时,几位朋友停止了在电影放映室里大声谈笑:珠穆朗玛峰雪景、几个挑战极限者、平实的自白、渐次激扬的配乐让场内喧哗渐止。而在平面媒体上,王石和他的团队代表站在珠穆朗玛的顶峰,人物头顶部标注着“8844+176m”、“8844+179m”、“8844+175m”等字样。这唤起了每个人的心声,清晰传达着一个人的奋斗不止和生生不息。 人类有攀越高山的渴求,实则是为了满足潜藏的征服欲。创业者订立创业目标,也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计划。如果把创业过程背后的投资者划分层级,那么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到IPO公开市场募股从底部到顶端构成4个投资层级。不少创业者把终极目标定在8844米,理想化地希望延续一手打造的国度和文化;而作为投资方,退出并获利才是投资的目标和终点。目标的不统一和随后产生的行为差异,是创业者和投资者在公司发展中产生分歧的根源。 这是在收看央视的《赢在中国》这档创业者选拔节目决赛时的一些想法。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决赛的投票过程,我们发现主裁判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和海尔CEO张瑞敏的态度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而两名最终候选人,一位率直、有毅力和不懈精神,但学历不高,脾气不好;另一位言谈沉稳、似乎处变不惊、名校EMBA,显得少点激情。在第一轮投票中,两位企业家一致投了后者。但与之相反的是,风险投资家们却一致投了前者,没有被两位重量级企业家的意见所左右。 除了相同群体总是会趋于雷同之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位企业家的高度一致性?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定位不同。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定位是从初创到上市(或兼并收购)之前,投资回报在此期间收回。通常来说,这个阶段核心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但屡败屡战的精神不可或缺。在我们和投资者沟通的过程中,网易、阿里巴巴、分众传媒等企业的投资者多次强调这点。《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只是引述了一个普遍规律:“一个拥有学习激情和发现好奇心的孩子,会比一个拥有高智商但缺乏激情的孩子进步更快。”人的执著是最重要的。 (2)社会身份不同。柳传志和张瑞敏的身份是大型企业的管理者,他们早年虽经历过创业,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企业发展速度十来年才能轮回一次,是无法和互联网创造英雄、两三年改写一次产业历史的速度相提并论的。企业家从现状出发,把创业者看成职业经理人,考虑的是“他现在有什么?这些东西能给已经成熟运转的公司发展贡献什么?”而风险投资者考虑的是“他未来可能有什么,在他的领导下,我是否实现在限定时间内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回报的目标?” (3)长期目标不同。企业的发展脉络可以这么描述:初创期嗷嗷待哺、成长期一路跌撞、扩张期加速快跑、成熟期步态持重。投资者会依据介入时间点、持有时间、参与程度、投资规模对企业管理者有不同的素质要求。风险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或者两者的混合体)作为引领企业走向上市的重要推动者,更为看重创业者的激情、百折不挠的勇气。而大型企业舵手从企业求稳的角度,自然更为看重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平稳缓行才能驾驶大船,急躁轻狂、酷爱驾驶快艇的人不在这一范围之内。 本书所选机构是我们在特定时期内制定的框架和缩影,行业变化日新月异,市场格局分秒更替。对于老牌基金不可否认“持续的辉煌才能奠定永久的根基”;而新成立的基金,如何在繁荣后的第一轮行业洗牌与地位塑造中冲破重围,将是它们面临的首要课题。对那些原计划中的展现的企业投资者和诸多新型基金,我们会寻找合适的时机予以呈现。 虽然本书名为《一起攀登8844——创业者背后的风险投资》,但无意夸大某个投资阶段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高潜力的企业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资本作用只能位居最后几位”的说法更有据有理。 不过,风险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在登顶过程中毋庸置疑的重要推动力,希望通过我们和风险投资家的直接交流,并对从风险投资发源地欧美到中国延伸过程的叙述中,让打算创业、正在创业或正陷入如何寻找投资者焦灼中的人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在创业者思忖制定财务需求、融资来源、交易结构甚至细化到如何避免掠夺性估值之前,从中窥见投资者个性优劣、判断职责区间和经验深浅等要素,从而预测其潜在贡献力。因为,投资者在专业知识和人际网络上带来的互补作用固然重要,但也勿忽视这一点,只有适宜的投资者才能在企业成长中发挥正面效应。 最后,补充一点,文中涉及的投资公司在投资领域和介入时机方面实际上已经属于广义“风险投资”范畴。目前,跨行业、多阶段是中国现今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并未按照投资规模、投资行业进行纵向划分,书中主要按照影响中国风险投资历史的顺序进行划分。另外,书中多处提到“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只是由于各地投资者习惯不同,对“Venture Capital”(VC)这个欧美舶来品不同的译法。从字面上看,创业投资更强调早期成长性,而风险投资是试图驾驭而不是回避风险。从行为特点上看,二者都是职业投资人将募集的资本投放到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经过培育适时退出获利的行为。 最后想说的是,即使你和投资与创业无关、仅仅出于对风险投资的兴趣,请相信,体验另一种人生总会在不经意间改变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作者
ISBN9787121051487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