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介绍的是解放后直至7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及新中国历次运动在这些领域造成的影响,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的是解放后直至7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及新中国历次运动在这些领域造成的影响,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作者简介
华揽洪,1912年生于北京。16岁留学法国,进入法国最著名“大路易”中学(LOUlS—LE—GRAND);1936年在巴黎公共工程学校完成大学课程;1942年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建筑师文凭(DPLG)。1945年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1951年,在梁思成的提议下,他被北京市政府聘为都市计划委员会第二总建筑师(梁思成任第一总建筑师)。1977年退休,偕夫人定居法国。在中国工作的26年间,他亲身参与了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做出了北京市总体规划甲方案,梁思成和陈占祥做乙方案,但由于历史原因两个方案都未被采纳。1983~1986年,于巴黎维莱特建筑学校担任客座教授,设计了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因华揽洪一生对建筑、对城市建设艺术的献身精神和其在中法两国学术文化交流和专业领域的贡献,法国政府文化部于华先生九十岁寿辰之际授予他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
目录
中文版序言
法文版前言
第1章基本状况
第一节沉重的历史遗留
农业状况
贫瘠的工业
教育和文化
第二节中国领土的使用情况
乡村
沿海城市
内陆城市
北京
第三节人口
第2章建国之初
第一节百废待兴
第二节规划前奏
城市规划研究机构和
建筑管理机构的设置
准备工作
指导方针的提出
规划方案草图
第三节新民主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四节乡村的水利工程
第3章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苏联的影响
第一节苏联的援助及其原因
第二节苏联顾问对中国城市
规划的影响
对规划方案的理解
奢侈用地
城市建筑
小区规划图
苏联顾问影响的原因
第三节大屋顶的故事
第四节总结
第4章重要转变一1958年
第一节规划方案的重新考量
工业用地的大小
工业用地的划拨
规划中的路网
城市区域轮廓的改变
绿地的新概念
第二节大跃进和城市面貌的巨变
第三节人民公社及其对城市
规划的影响
第四节城市人民公社:失败和未来
第5章困难时期,经济恢复期,
两个实例
第一节困难时期对建筑和城市
规划的影响
乡村治理
思考和总结
土地和场所使用率
第二节大寨和大庆——两个意义重大的
成功范例
大寨
大庆
第6章“文化大革命”
第一节“文革”对建筑和城市
规划的影响
建筑
城市规划
高等教育
行政管理
第7章住宅
第一节农村住宅
第二节新兴工人住宅小城镇
第三节城市住宅
投资和管理
传统房屋
新式住宅
城市住宅的匮乏和解决办法
第8章住宅小区及其配套设施
第一节标准设计的选择
第二节公共设施的分布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托儿所
诊所
饭馆
零售业
服务业
文化和娱乐
第三节前景和灵活性
第四节住宅小区的最佳
规模和密度
第五节上地所有权
第六节布局
第9章城市路网,交通和运输
第一节新路网和交通运输的增加
第二节道路的疏通
第三节避免车流过于集中
的儿项措施
第四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改善上下班的来往条件
改变区域划分
交通网
让家离单位更近
调整
第五节自行车
第10章水,植树造林和环保
第一节水的治理
十五年之内建成的四个大水库
第二节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
城市绿化
植树造林
第三节环境保护
第四节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第11章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依存
第一节乡村的工业化
第二节小村庄的合并
第三节小城市的作用
第四节限制大城市
第五节荒地的开发利用
ISBN | 7108023016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作者 | 华揽洪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