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十讲 780699556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56655 类别: 图书 历史与地理 历史 中国史
目录
第一讲赵匡胤:史上最宽容的阴谋家 苟且偷安,抱残守缺的立国精神 文武分途,崇文贬武的国策 积贫积弱的政权体系 畏敌如虎——铸入骨髓的恐惧心理 第二讲半部《论语》与半壁江山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小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家将 “秀才遇见兵”——文治王朝的尴尬境地 岳飞与金兀术——相似的才干,不同的境遇 第三讲正确地做事:一团糨糊的宋代官场 人心的教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庙堂”与“江湖”的演绎 “正确做事”的“寇巴东” 第四讲变不成的法,救不了的国 “富国”“强兵”与民不聊生的演绎 “重文轻武”难逃党争泥潭 唱着“新”调子亡国 第五讲官场博弈:黑与白的平衡 岳飞、文天祥必死——历史的悲剧 无赖“贼臣”朝堂坐 黑暗官场中的正义与无奈 黑与白的平衡点——君道 第六讲市井与青楼:政坛的后院 青楼天子风流臣 愈演愈烈的“冶游”风气 自古侠女出风尘 从青楼看青史 第七讲梁山文化:宋代的江湖世界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 天道与人道——宋江的悲剧 混乱年代谱就江湖人生 第八讲文治社会与马上文明的较量 顽强对峙下的多元文明 文化骄子和军事败类的组合 文治社会对马上文明的退让 第九讲帝王不曾读的“圣经”:《资治通鉴》 书生意气与社稷安危 从以史为鉴解读宋朝的渐亡 以史为史——宋代人才的不二命运 廿年工程照耀中华历史 第十讲宋词里的人生 婉约情怀与豪放人生 诗酒风流与“清衣闲客” 宋词唱出时代的强音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
目录
第一讲赵匡胤:史上最宽容的阴谋家 苟且偷安,抱残守缺的立国精神 文武分途,崇文贬武的国策 积贫积弱的政权体系 畏敌如虎——铸入骨髓的恐惧心理 第二讲半部《论语》与半壁江山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小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家将 “秀才遇见兵”——文治王朝的尴尬境地 岳飞与金兀术——相似的才干,不同的境遇 第三讲正确地做事:一团糨糊的宋代官场 人心的教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庙堂”与“江湖”的演绎 “正确做事”的“寇巴东” 第四讲变不成的法,救不了的国 “富国”“强兵”与民不聊生的演绎 “重文轻武”难逃党争泥潭 唱着“新”调子亡国 第五讲官场博弈:黑与白的平衡 岳飞、文天祥必死——历史的悲剧 无赖“贼臣”朝堂坐 黑暗官场中的正义与无奈 黑与白的平衡点——君道 第六讲市井与青楼:政坛的后院 青楼天子风流臣 愈演愈烈的“冶游”风气 自古侠女出风尘 从青楼看青史 第七讲梁山文化:宋代的江湖世界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 天道与人道——宋江的悲剧 混乱年代谱就江湖人生 第八讲文治社会与马上文明的较量 顽强对峙下的多元文明 文化骄子和军事败类的组合 文治社会对马上文明的退让 第九讲帝王不曾读的“圣经”:《资治通鉴》 书生意气与社稷安危 从以史为鉴解读宋朝的渐亡 以史为史——宋代人才的不二命运 廿年工程照耀中华历史 第十讲宋词里的人生 婉约情怀与豪放人生 诗酒风流与“清衣闲客” 宋词唱出时代的强音 后记
文摘
书摘 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 。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走到半路, 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5日下午,赵 匡胤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赵匡胤轻易获得政权,一些史书称原因是:“人望固已归之,于时主少 国乱,中外始有推戴之意。”赵匡胤似乎原先并不知晓将士们会拥戴自己当 皇帝,只是事出无奈,被黄袍加身后不得不登大位。对于这种说法,历代有 许多史学家大都不相信,认为所谓“黄袍加身”,是一个精心的策划。一些 史学家认为,赵匡胤早已存有颠覆朝廷之意,但是在京城之内筹谋政变,回 旋余地小,容易暴露。在离京城不远不近的地方集结军队,易帜反叛,就方 便得多。抓住机会,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以及赵普等人精心准备,组织得相 当严密。黄袍是他们事先准备的工具之一,史书上写诸将为赵匡胤黄袍加身 的时候,赵匡胤还浑然不觉,睡得迷迷糊糊,这完全是在作秀。事情顺理成 章,因为他曾在宋州做过节度史,宋朝从此开元。 其实,赵匡胤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他的独创,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当 时代历史的必然。赵匡胤是有“前车之鉴”的。周治八百载,到诸侯纷争, 五霸七雄混战;汉统四百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厮杀了四百个春秋; 唐朝贞观之治何等辉煌,到了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是继春秋战国、三国以 及南北朝之后,中国的再一次大分裂时期,其时间跨度从后梁的开平元年(9 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计五十四年。这期间政权内部乱、分裂多 、政变多、兵变多,无休无止的杀伐、背叛和阴谋,可谓是“五代十国”的 一大特色。先是朱温取唐而代之,建立梁政权(史称后梁)后,与其劲敌晋王 李克用的战争并没有停止,而他本人在国柄未稳之时却淫乱无度,诸子媳妇 及大臣女眷,都是他发泄淫欲的对象,皇位继承权的许诺也成为他淫子妻女 的交换筹码。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乾化二年(912年),朱温被他立嗣无望的 儿子郢王朱友珪杀害。由此后梁内乱,倒是后周建立伊始便显示了与前朝不 同的清明气象。周太祖郭威虽起于寒微,但却表现出老练成熟的政治家素养 ,为了改变长久以来军人乱政的现象,他大力起用有识之士,以求壮大国力 ,对治下的百姓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修养”的政策。在对待朝中大臣的态 度上,也不失为一个宽容敦厚的君主。其子周世宗柴荣(即郭荣)更是雄心不 已,即位之初便立下宏愿,欲图奋先君之余烈,振长鞭而御海内,怎奈天不 假年,中道崩殂,而他视为股肱的宰相王朴又先他而去。 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换了八个姓、十三个皇帝。窃权篡位,征战杀戮 。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肥原沃野到处饿殍满地。“五代十国”的乱 象远不止上述,“十国”之中也常上演权臣及皇亲国戚之间的争权篡位,国 与国之间的杀伐更是常事,所谓的“上慈下孝”、“忠君爱民”、“兄友弟 悌”等道德伦理观念在“五代十国”已很淡化。 P4-5
ISBN7806995560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郑岩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