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中挑选了20世纪以来所发现的对中国美术史最影响的墓室壁画、帛画、岩画、画像石、雕塑、彩陶、青铜器、漆器、玉器、瓷器等70多件作品,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大家欣赏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前言
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清晨,在西北偏远的敦煌莫高窟,一位姓王的道士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封闭千年的暗窟,出土了一大批古代写本、文物。这暗窟便是后来蜚声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藏经洞发现之初,虽遭到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的劫掠,但也使人们对敦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世界上掀起了敦煌热。敦煌莫高窟是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塑为一体的艺术宝库,被誉为“古代东方艺术博物馆。。因此,敦煌莫高窟的出现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掀开了20世纪美术研究和考古的新篇章。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于西方现代考古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们有幸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地下考古发现。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广袤的土地上,所发掘的古代墓室壁画、帛画、雕塑、彩陶、青铜器、漆器、玉器等,以及所调查的全国各地的古代岩画、石窟寺遗址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许多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同时也正逐步改变着我们对中国美术史的传统认识。
时间回溯到1921年,当时有一位叫安特生的瑞典学者率领着一批中国学者,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掘了一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安特生在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成了中国近代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端,也是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和绘画艺术的开端。
20世纪20年代至今,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已达7000多处,遍及各省区。这些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对新石器时代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石器时代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由于各种陶器出现的时间不同,流行的地域也不一样,所以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呈现出十分丰富多姿的面貌,各具特色。如1955年陕西西安出上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盆,1978年河南临汝出土庙底沟类型的鹳鱼石斧图陶缸;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上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以及山东日照出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高柄杯等,都是这时期陶器艺术的代表作。
1977年在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件朱漆木碗,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髹漆制品,它说明至迟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时候,漆器已经在中国出现。朱漆木碗的出上,对研究中国漆器的起源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在中国漆器工艺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新石器时代的陶塑艺术几乎与制陶工艺同步产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遗址中都曾发现过陶塑作品。1982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又在辽宁西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除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外,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居址地画,以及1976年对内蒙古阴山岩画的调查和1980年对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调查,丰富了我们对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认识。
中国史前的玉雕作品也已发现不少,尤其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碧玉龙,1986年在浙江佘杭反山出土的良渚文化的大玉琮,表现了原始社会时期出色的艺术创造才能。
中国先秦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代,这时期的美术,其中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对于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人们的关心的问题,1959年以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型的宫殿遗址,它的时代早于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的时代,因而引起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重视。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爵,是中国早期青铜工艺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作者 | 朱国荣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