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经典——绝句 780676160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659782 类别: 图书 文学 诗歌词曲 中国古代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也。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的定格仅为四句,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叫五言绝句,七言叫七言绝句。唐代律诗形成之前,已有绝句。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导言 小巧玲珑、晶莹亮丽的绝句是中国诗歌一项伟大的成就,短短四行的五言或七言小诗,完全符合诗歌所要求的经济原则。一个空间景象的切片,一次刹那间突然的感悟,都可以做为表现的题旨。当诗人所面对的是漫长的时间细流,他必须把它凝聚在指顾之间;面对广袤的空间形象,则必须把它浓缩到尺寸之间。于是凝聚、浓缩便成了绝句创作的必经途径,但最终完成的却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经验或意义,仅只四行便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命。 这就是绝句之“绝”——一种令人拍案叫绝,最原始最基本的诗之形态。本文的主要意图便是透过形态剖析以掌握构成绝句的基本元素,从而体认在唐代,被称为“绝句”的近体诗类之性质与效用。以下先论绝句之基本构成。 绝句的基本构成 由于诗系以文字做为表现媒介,故文字的机能亦将在诗中彻底发挥,而后诗始能完成其传达、感染的效用。众所皆知,中国文字包含形、声、义三者,换句话说,此三者乃是中国文字构成的三元素,它们分别诉诸于人类的视觉、听觉以及感觉和知觉的混成。所以我们就可以这么说了:诗之构成,乃是形象、声音和意义的有机结合,它们独立存在却又彼此互相支援着。 绝句既做为-一个诗类,当然也就不能脱离这种构成模式,但由于被称为“绝句”的这一类诗有其特殊的形式,所以我们必得在共相中去探讨其殊相,庶几能够对这个诗类有一个彻底的了解。 (一)形象性 一般来说,诗之形象可以指诗之外形,亦可指诗之内容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此处特指前者。绝句之形是五言的四句或七言的四句,刚好是律诗之半。但是它尚不只是普通的四句小诗而已,因为在唐以前即有四句的小诗存在,譬如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十就录有百余首,就拿谢跳的《玉阶怨》来说,“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简直就是唐人的古体绝句。(唐代的绝句有近体和古体之分,近体绝句必须合律,是近体诗之一;古体绝句和六朝的四句小诗没什么分别。)而近体中的绝句,在乎仄与押韵上都得合乎律诗的要求。 不管古体或近体,绝句需要在极有限的空间里去运作,以有限暗示无限,所以前人对此体便有这样的要求:“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元人杨载《诗法家数》)。 (二)音乐性 当文字变成了文学语言,现代的人往往只接受语言意义性的传达,但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来说,它的传达形式也包含声音,更准确地说,诗是可吟咏的,所以从来没有人会怀疑诗音乐性之重要,纵使现代诗学者在论诗时也从未放弃节奏或是韵律的诗之要素。 绝句和律诗是一种具有固定形式的诗,强调平仄的递用、韵脚的押法。关于前者,主要的作用在于声调变化所产生的听觉享受,同时由于中国文字在声和义上有很深的关联(声韵学上的“凡从某声多有某义”就是明证),所以它又影响到诗情、诗意。关于押韵,近体绝句多押平声韵,原就是因为平声较长,可以曼声吟唱;而古绝则以押仄声韵者为多。 ……
ISBN7806761608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