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大学堂)》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当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绕开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读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编辑推荐
经典著作——《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大学堂)》是一部国际知名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在经济转型国家引起巨大反响,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定位明确——为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本书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家的技能,既富于探索性,又富于启发性,其在编排上主要是为一学期的经济学概论课设计的,也可以用作份量较轻的经济学原理教材。
思路新颖——同现行的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主流经济学家所写的教材相比,本书堪称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它摒弃了传统经济学教材中关于公式、函数、运算的枯燥论述方式,而是从经济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入手,旨在教会读者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从而更加深入理性地认识现实生活。
内容独特——兼具精深性与通俗性,作者一方面讨论了基本的微观以及宏观经济分析原理,并将其严格作为工具使用,而不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将这些原理,并将其严格作为工具使用,而不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将这些原理与现实相结合,从你熟悉的事情出发,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这种独特的切入点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加上轻松活泼的语言,佐以丰富的图片、习题集和精辟的边注,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也有助于帮助读者消化和理解。 作者简介
保罗?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史和经济系统伦理学批评。作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终生致力于改变僵化刻板的经济学教学方式,被誉为美国“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计算和调试:社会主义和转型政治经济学》《新思维为何失败: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和经济》等。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著有《市场过程理论》(与彼得?勃特克合作)、《为何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学思想流派概论》等。 目录
道格拉斯?C?诺斯序 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张维迎序 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梁小民序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前 言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第四章 机会成本与商品供给
第五章 供给与需求(上)
第六章 供给与需求(下)
第七章 利润与亏损
第八章 竞争与垄断
第九章 觅 价
第十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
第十二章 外部性与权利冲突
第十三章 市场与政府
第十四章 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第十五章 就业与失业
第十六章 货币供给
第十七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八章 经济绩效与政治经济学
第十九章 国家政策与国际贸易
第二十章 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十一章 经济学的局限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ISBN | 7506293056/978750629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