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内容简介:不用看盘,不用技术分析,也不用打听消息,只需要常识,你就能够成为中国股市的大赢家,成为这个财富膨胀和转移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在大多数股民和投资者看来,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一书却让我们相信,能为投资者们带来巨额收益的,正是这种简单、实用、人人都能能学会的股票赢钱操作策略。作者站在一个专业投资者的高度,用价值投资的理念鼓励股民用常识投资,四两拨千斤地把貌似繁杂深奥的股票投资简化为一种易于理解、简单可行的观念。
在本书中,但斌以札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十几年来跌宕起伏的投资经历;分析了自己从技术派向价值投资者的转变,并由此带来的巨额投资收益;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理性的分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股市投资的本质和原则;提供了价值投资的具体方法,如怎样选股、如何调研企业、怎么应对市场波动等等;更提供了他自己股市投资的详细、实用的案例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投资?牛市还能持续多久?奥运会之后对股市有何影响?新股民应该注意什么?投资最难的是什么?以上等等问题,读者都能从这些札记中获得十分清晰和颇有价值的答案或启示。
《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还收录了媒体对但斌的四次访谈,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投资理念;收录了其影响广泛的访美游记《带一双眼睛去美国》,为本书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随书附送的“但斌谈股市与价值投资VCD光盘”,可以使读者充分感受但斌的投资思想和个人魅力。
但斌坚信,中国股市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只要坚持正确的投资方法,普通投资者也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在这个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如果你想通过投资来增值自己的财富、改变人生的命运,但斌的投资理念绝不容错过。
编辑推荐
《Value》华人杰出投资者 但斌,中国股市黄金时代的投资哲学。
最简单·最实用,人人都能学会的股票赢钱操作策略。
《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随书附赠:但斌谈股市与价值投资VCD光盘一张。
杰出的企业寥若星辰,我们希望所投资的企业像是皇冠上的明珠。
最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岁月消逝,但某些投资的原则却亘古不变。
投资不需要高等数学,只需要常识和智慧。
一个人在市场里的输赢结果,实际上是对他人性优劣的奖惩。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很多投资者根据大势的涨落去做出买卖的决定,这实际上是在消耗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
投资像孤独的乌龟在与时间竞赛。
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今天所买入的股票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属于整个家族,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担负起此刻的责任。
媒体推荐
推荐序
但斌的“神奇致富公式”
○ 叶伟民
人生确有缘分存在,正像乔布斯所说,有些经历当时你感觉不到,很多年以后回头再看,似一串珍珠般竟很完整地就联系起来了。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公司同大鹏证券有过一段蜜月期,公司投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委托他们做固定收益理财。由此我认识了大鹏上下不少人,曾听宋三江等提起过但斌的大名,然始终无缘相识。大鹏出事后,熟识的朋友都人各东西,联系也就渐渐的少了。
2006年春节刚过,机缘来临了。原大鹏证券市场经理从深圳过来,相聚晚餐时与但斌相识。谈及股市,但总对中国股市未来黄金岁月的展望及其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立时打动了我。记得他当时主要谈的观点有:1. 经历股改后的中国股市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当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2. 伴随人民币的升值,上市公司的资产将会同样面临价值重估,中国股市将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股价会涨到你看不懂;3. 以香港汇丰银行等为例,形象地描划了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
中国股市的未来前景在但总的娓娓道来中立体般展现在眼前,价值投资的理念让我对资本市场的赢利奥秘顿时明白了许多。在交谈中但总的博学、睿智、诚恳和谦逊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大约十多天后,和朋友共同凑了一笔资金交给但总打理,开始第一次旁观但总赏心悦目的赚钱之旅,却没有想到“钱也有赚到你怕的时候”。
但总是个大气的人,他在我们的股票账户上操作,我们能即时知道全部的买卖过程。2006年2月下旬,接受账户的当天上证指数在1270点左右,但总毫不迟疑全仓买入贵州茅台、张裕A、云南白药等八个股票的组合,账上资金只剩下。到了5月底,上证指数走到 1670点, 大盘上涨了31%,而我们账上的股票市值已大涨了近60%。刚接受过熊市洗礼的我们,哪见过钱竟然能这样赚!到6月上旬适逢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调控,大盘调整,但总持股不动。账面市值眼看有所回落,我们产生了要保住胜利果实的想法(现在回头再看真是惭愧),坚持要先出来,但总百般劝阻,无奈只能让我们“止赚”。
这一错误对我的投资回报可谓影响巨大。仅以张裕A为例,原始买入价, 3月21日股权分置复牌10送2.8股;5月16日公积金10转增3股, 10派税后;5月17日用所分股息以每股再买成股票,这样原来的一股已经变为1.68股。到6月8日我们要求卖出时的价格是, 短短三个月多几天, 获利已达70%。然而股票实际却是抛在了地板价上,不久张裕A开始猛涨,年底它的价格是, 2007年1月最高时达到了76 元。
出来以后,经历了长达半年听消息买进卖出的瞎折腾。这辈子能有多少个牛市可以让你如此奢侈地浪费半年?痛定思痛,12月中旬洗心革面重新回归但总价值投资的港湾。一年多来, 通过直接观察操作,以及在但总博客上对各类文章的阅读学习,对价值投资也逐步积累了些感悟,就产生了留下些文字的冲动。
权益报酬率ROE(return on equity)是证券分析人士最常用的评价公司业绩优良与否的标准,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把ROE比率分解为:ROE=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上述分解告诉我们ROE的高低实际受三方面的影响:
1. 获利能力的高低(用利润率衡量);
2. 资产管理效率的优劣(用资产周转率衡量);
3. 财务杠杆的运用程度(用权益乘数衡量)。
我们可以用以上三点来理解但总的投资特点及其所遵循的投资逻辑和理念。
一、“皇冠上的明珠”构成股票组合。投资所选股票的获利能力可比作产品的销售利润率。根据价值创造的原理:只要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增长越快,创造的价值越大。这就要求所投资的企业必须具有极好的成长性,企业在自身资源及公司治理方面具有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则决定了该企业的股价在持有期内的涨幅会高于一般企业。但总投资组合中的企业都是些经过反复精挑细选具有极高成长性甚至不可复制的行业龙头,业绩优良而抗跌性强,从而有很大的概率保证股票组合在持有期内的利润率是正的且具有远远高于大盘的涨幅。以往我们听消息买股票因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碰到5个跌停的品种,以前赚的就大半还回去了,长期下去ROE又怎么会高?但总所遵循的“有些钱不可赚,即使能赚我们也不去赚”的原则,就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中的不确定性。
观察但总操盘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想法,有些股票品种涨幅已经很大了却依然持有(比如前面举例的张裕A),难道就永不更换?实际情况是会通过对所选的“皇冠明珠”作长期的追踪调研后作适时的筛选,让更强者来更替次强的。比如“云南白药”和“张裕A”在我目前的股票组合中就已经消失,而“茅台”至今仍是但总的最爱。
二、全仓持有不做波段。衡量制造业或商业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优劣与否是看资产的周转率,资产转动的次数越多则效率越高,所谓薄利多销是也,然而在股票投资中但总的原则是“千万不要做波段”。
假如你能每次都做到“高抛低吸”,毫无疑问你的资产利用率会极高,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总做对的,不断犯错而造成的踏空,资产的利用效率就反而降低。但斌从不做波段,实际产生的效果是减少了犯错但达到了100%资产利用率的效果。由于对所选股票知根知底充满信心,因而采取忽略短期波动而敢于长期全仓持有的策略,在这点上比起通过经常性的保持半仓,甚至空仓来试图回避风险的操作方式,资产利用的效率就高出许多,长期来说差距将是惊人的。市场上有的投资者试图选择“价值投资兼投机”的方法,即在一些特定的好股票上做波段,以追求超越100%的资产周转次数,我理解这样做要具备两个条件:1. 必须自信是短线技术高手,能极少犯错误; 2. 资金量较小,进出方便。
但凡追求短线成功者须不断看盘,日夜被动荡不定的数字刺激,付出巨大而劳费心神。当您有一定财富积累后,更需要的可能是平和的心态和更高质量的生活。投资是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人最快乐的时候是感到身心舒泰,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自从有但总为我打理钱财,自己就不用整天对着电脑追涨杀跌,避免了大起大落的股价折磨自己的心智和身体,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增。
三、不鼓励运用财务杠杆。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的使用称为财务杠杆,负债之所以被喻为杠杆,正是因为它会使收益和损失大幅度加大。既会增加潜在的收益,但也会加剧出现财务困境和破产的可能性。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投资中就曾热衷于使用财务杠杆以放大投资收益。凯恩斯认为:“对于那些完全没有赌博天性的人,专业投资的游戏无比枯燥,也过于艰苦,而具备这种天性的人则需要为自己的禀赋付出代价。”他懂得杠杆很危险,但也更相信自己的聪明,认为自己能躲过危机。在他一生中曾有三次因为使用杠杆而付出过惨重的代价,甚至于引起健康状况的恶化。
巴菲特是不赞成运用财务杠杆的,认为这是不可理喻的事,记得他有过“这一生富一次就够了,不想富过了二、三次后再穷回去”的说法。但总也劝他的客户只用闲钱投资,记得去年12月抵押贷款150万入市,在他的劝告下三个月后还了款。运用财务杠杆确能以小博大来放大你的收益,但股市变化莫测,遇到大跌亏损额放大时就会导致你的心理不平衡而处于压力之中。芒格有一句经典谈到负债:“我很久没有负债了,很多别人感到困惑的东西,因为有良好的性格就能得以避免。帮助你的并不是你的投资组合多了十几倍的回报,而是以理性投资一生。”
周末清晨初醒,安逸地闭眼暇思,朦胧中忽问太太:“想到过这一年会赚到这么多钱吗?”“那是因为但总做股票的水平高。”
“你就没想到还应赞赏我的胆识吗?”没经思考脱口而出,一下真醒了。
缘分让我与但总适时相识,但总的人品、专业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而我在第一时间能认可接受他的为人和理念,敢于把资金全部交付与他,确也多少需要点胆识吧?
有时一个人的穷与富、幸福与快乐确实只在一念之中。
2007年7月5日
光明的未来
○ 张志雄
在2006年春的中国首届私募基金大会上,我听到了但斌的演讲中引用了北岛的散文《时间的玫瑰》,很是诧异。我也爱北岛的诗,更爱他的散文,因为后者在雄浑中有静气,意境深远。我似乎找到了知音。
不过,我很快领悟到,但斌抒情诗般的演讲背后,有一个深刻的思索,那就是我们如何穿透时代的迷雾,看到未来?这不仅关乎投资,也直指人生。
我与但斌是同时代人,他只比我小一岁。从成长经历来看,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极度乐观,享受着人文或文化思潮,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部分人陷入迷惘,然后又迅速投入急剧转型的经济社会,焦虑困惑是难免的。记得90年代中期的一个晚上,我与当时在《战略与管理》杂志工作的余世存先生电话聊天,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谈得很久。余世存对中国的未来似乎很悲观,我的意见则是,如果你这么悲观,不如出国,何必呆在国内活受罪呢。我不想离开中国,就“赌”它有个光明的未来,积极行动起来吧,否则,一定得不偿失。十年过去了,余世存也出版了畅销书《非常道》,尽管他还保持了一贯的爱思考的习惯,但过得也不错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没有安静下来的意思,我们也只能随之成长,并经常为高速成长而不安。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多灾多难惯了,遇到了大好日子突然来临,惶惑也是很正常。更何况,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运气更是不佳,国际大气候好,我们倒霉;国际大气候不好,我们更倒霉。而这轮全球化(全球化不是今天就有的,20世纪初全世界也有此机遇),中国成了不多的受惠者,当然欣喜若狂之余,会担心好日子还会有多久。毕竟古语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做投资也是一样。我们说起长线投资,就以美国为例,确实很成功。可如果在20世纪初做投资,选择阿根廷或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长线投资就很失败了。要做长线投资,这个市场所在的国家必须繁荣昌盛。比如,人人都说可口可乐公司是多么的伟大,市场占有率从美国而欧洲而亚洲而全球。事实上,可口可乐真正的成功之处是它成了美国的象征,只要美国好,可口可乐就好。我们亲眼目睹了冷战结束后,可口可乐冲向苏东及中国市场的劲头,背后代表着美国“文化”的胜利。但我现在就不看好“可口可乐”,因为美国变得横行霸道,可口可乐形象大跌。说白了,可口可乐不就是糖浆水嘛,我们中国人还是喝茶吧。
所以,但斌反复在谈论中国的美好未来,也就是表达了对投资中国最重要因素的关切之心。“时间的玫瑰”,必须是好时光才能让玫瑰静静地开,如果是坏时光,那就荆棘丛生,度日如年了。
但斌在本书中写了许多值得玩味的思绪,这儿再补充一个让我印象较深的对话,那是在半年前的深圳,我问但斌,如果你觉得房价与股价高估,为什么仍要拿住。他回答说,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些仍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没有考虑到。我觉得这比他强调要看得长远才能做好投资的见解更为聪明。比如,不要说2002年,即便是2005年,我都没想到深圳房价能炒得那么高。我自以为了解了影响房价的决定因素,但还是没考虑周全。这说明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必要的谦逊,不能自己搞不懂就说人家疯了,至少在你搞清了人家疯狂的理由后再这样说也不迟。
但斌和我都是完美主义者,也是信奉价值投资的同道。完美主义者对自身的要求很高,也比较单纯,是好事。可也有欠缺之处,就是容易高调从而引起别人的嫉妒,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所言,嫉妒是十诫之首,人们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嫉妒会让人没来由地加害于你,引来不少磨练和苦难。另外,完美主义者还会提高别人的预期,一旦预期达不到,也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方面巴菲特是个大师,他每年股东大会和股东年报总在降低投资人的预期上做足功夫。在资本市场上,预期太高一般不是件好事。
在写这篇序言时,中国股市也进入了一个敏感的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有一个对未来判断的问题了,而但斌可能还是不以为然,他仍要看得很远很远。我希望他是对的,即便我做的是相反的选择。
2007年8月28日
作者简介
但斌,著名投资人,私募基金东方港湾董事总经理。1992年开始从事证券期货研究与投资。曾任君安证券与国泰君安证券《财经快讯》主笔、大鹏证券资产管理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经理。2004年3月成立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资金达20亿,实现1800%的投资收益率。被媒体誉为“私募大鳄”、“中国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人”、“中国私募基金四大天王之首”。入选《Value》杂志华人杰出投资者。《证券市场周刊》、《北京青年报》、深圳电视台、《Value》、网易财经频道等众多媒体都对他进行过深入采访和报道。
目录
但斌股市投资经典语录
序一光明的未来 …张志雄
序二但斌的“神奇致富公式”…叶伟民
序三一个理想主义者 …吴晓兵
自序
第一篇 时间的玫瑰
中国私人财富管理
——在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的演讲
时间的玫瑰
——在第一届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论坛上的演讲
投资像孤独的乌龟与时间竞赛
第二篇 投资札记
投资札记之一:偶然的投资人生
◇ 偶然的投资人生
◇ 四次重要挫折
◇ 冬天播下的种子静待春天发芽
——投资经历的重要转折期2000~2003年
◇ 走上真正的投资之路——选最好的企业
投资札记之二:选股没有秘密
◇ 选股没有独门绝技
◇ 我这样理解华侨城
◇ 宁波银行招股意向书有感
◇ 宁波银行预路演推荐会印象
◇ 招商银行的未来
◇ 有感深圳发展银行的新业务
◇ 参加平安保险2007中期业绩公布及分析师午餐会引起的联想
◇ 对贵州茅台“乔洪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 关于茅台事件的理解
◇ 感受格力电器股东大会
◇ 连锁还是连锁
◇ 押斗胜的鸡王
◇ 中国核心城市的房价有可能世界第一
◇ 新的投资想法出自哪里?
◇ 读《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有感
◇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 企业的生命周期
投资札记之三:投资最难的是什么
◇ 坚守的回报
◇ 投资最难的是什么
◇ 穿越周期 穿越企业 穿越历史
◇ 投资其实是追求小概率中的大概率事件
◇ 1000股万科的故事
◇ 司机给基金经理上投资课
◇ 投机?投资?收藏
◇ 高估、坚持与商业模式的选择随想
◇ 难以复制的巴菲特
投资札记之四:给新股民的建议
◇ 请善待自己的财富
◇ 投资改变命运——致那些愿意尝试改变的朋友
◇ 投资成功必备的七种性格
◇ 相信常识
◇ 买最好的企业,莫要投机
◇ 《悲情小说》
投资札记之五:股市知与行
◇ 致十亿年后的投资家
◇ 三百年一幅画
◇ 让股票市场自由的运动
◇ 庄家背后是什么
◇ 灯下“黑”
◇ 你居然不知道证监会副主席
◇ 杰出投资者的品质
◇ 投资需要开放的心胸
◇ “小人”也能帮助我们成长
◇ 我们的脑袋是偏见的避难所
◇ 股票投资的“义”与“不义”
◇ “关系投资”是害人至深的游戏
投资札记之六:资本的重担
◇ 资本的重担
◇ 巴菲特的小屋
◇ 衡量成就的尺度
◇ 以世界的眼光看行业,以婴儿的眼光看世界
投资札记之七: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
◇ 中国股市黄金时代来临
◇ 舷窗下的中国
◇ 1964年东京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
◇ 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
◇ 物权法感怀
◇ 物权法之于农民
◇ 如果王石先生是省长市长
◇ 向罗杰斯先生学什么?
投资札记之八:绽放我们的生命
◇ 新的人生篇章
◇ 所有的星星都将离我们远去
◇ 从香格里拉到北京
◇ 我为是河南人而骄傲
◇ 蔚蓝美丽的星球为什么会有战争?
◇ 绽放我们的生命
◇ 持续努力奋斗,希望就会永存
◇ 就这么孤独地想下去
◇ 您希望这张礼券上写的是什么?
◇ 新春六天日本之旅之印象
◇ 在太行山上唱歌
第三篇 投资可以看得久远
一、投资可以看得久远
◇ 从技术分析坚定地转向价值投资
◇ 坚持价值投资不需要任何借口
◇ 实地调研与投资细节
◇ 天真和质朴体现出企业的透明度
◇ 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二、坚持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 坚持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 选择7只股票投资
◇ 巴菲特、芒格和林奇
◇ 关于万科、招商银行和茅台的讨论
◇ 买了不动就是经典
三、价值投资是与永恒的时间相抗衡
◇ 把自己当成企业的经营者
◇ 未来20年看好地产、银行、保险、消费品行业
◇ 财富增值的最大奥秘是长期持有
◇ 股市不可能持续疯涨
◇ 价值投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
◇ 投资是在与永恒的时间抗衡
◇ 做投资也要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 调研细节:看企业就是去感受领导层的氛围
◇ 股市有三大利好支撑
四、价值投资的内在逻辑
◇ 价值投资的优势在于共赢
◇ 好股票卖了难回头
◇ 谁也不能阻挡13亿人追求幸福
第四篇 东方港湾与私募基金的未来
东方港湾的投资收益率
东方港湾的投资准则
东方港湾2006年投资管理工作分析与总结
致东方港湾的伙伴
中国民间投资领域真正的“华山论剑”
私募基金的未来
第五篇 找寻巴菲特的足迹——带一双眼睛去美国
28日在中国
28日在美国
纽约上空自由飞翔的鸽子
伟大国家的象征——华盛顿
英灵的长眠地——阿灵顿国家公墓
寻找巴菲特的家
巴菲特常去的牛排店
奥玛哈今夜星光灿烂
丹佛国际机场与星巴克
奢华之城——拉斯维加斯
璀璨的洛杉矶
回到祖国
附录一 巴菲特与价值投资
◇ 投资的秘诀——沃伦?巴菲特访谈录
◇ 对股价几种最愚蠢(最危险)的认识
◇ 千万不要尝试波段操作
附录二 鲜花和掌声——但斌博客中的读者留言选摘
文摘
插图
ISBN | 9787203059257 |
---|---|
出版社 | 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但斌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