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作者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富豪。在理财之余,他以681位30~40岁左右,靠投资房地产、海外基金、股票、债券、外汇、消费信贷等多样化的领域积累了几十亿韩元身家的新生代富豪为对象,通过访问调查和深入交谈,对他们的投资战略进行了深层取材,揭示了要想在新时代迅速致富的28个投资秘诀。该吃的不吃,该喝的不喝,勒紧裤腰带努力赚钱,终于攒得一份令他人羡慕的家产——在以前,我们将这样的人称为“富人”。如今,衡量富人的标准有了新的变化,不牺牲生活的“质”与“量”,通过理性投资,年纪轻轻即积攒了丰厚身家的“新生代富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编辑推荐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只知道努力工作的人失去的赚钱的时间。
——约翰?洛克菲勒
681位年轻富豪现身说法,28条让你心动的超简易投资法则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另一种是被前一种人在无形中把钱滚走的人。富人,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
与其感叹贫穷,不如努力致富。年纪轻轻的“房奴”、“车奴”要当心:光还债是成不了富豪的!要甩掉“负翁”的包袱,必须找到能下“金蛋”的投资理财战略,同时谨记:用自己的钱投资时,抓住机会:用借来的债投资时,管理好风险!
没钱人说:负债是魔鬼,要拼命攒钱还贷款。
有钱人说:负债也是一种资产,有钱也不付全款。
没钱人说: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赚钱!
有钱人说:怎样让钱为我工作?
超级富豪的理财箴言
借钱炒股,这是聪明人自取灭亡的最佳途经。
——沃伦?巴菲特
财富源于储蓄。
——约翰?邓普顿
作者简介
作者:(韩)朴容锡 译者:徐涛
朴容锡,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法学系,现任S&P投资集团理事。他是公认的韩国最顶尖的投资专家,非但如此,还是闻名全韩国的新生代富豪,不到40岁光一年交的税就是大企业职员平均年薪的10倍。迄今为止,他所著的《埋钱的土地》、《中国上市企业分析》、《要赚钱,到中国去》、《廉价竞买房地产的秘诀》等20余本书籍备受读者青睐。
目录
序言 致富要趁早
第1章 只知道努力工作的人失去了赚钱的时间
储蓄与投资高效并行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
就算天塌下来,也要保住本钱
复利投资的秘诀
依靠“常识”炒股票
炒基金的奥妙
第2章 商业世界不相信眼泪
向善人行善,向恶人施恶
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追逐成功
与书为伴
用心经营婚姻
积累人脉
“除掉”竞争者
言行举止要向富人看齐
第一印象决定成败
信息就是财富
活到老,学到老
第3章 投资房地产,越早越好
没钱也要买房
投资房地产的要诀
活用房地产竞买战略
成为投资法律专家
成为“税务博士”
第4章 寻找投资市场的“蓝海”
成为“世界人”
……
后记 新生代富豪成功的7个秘诀
附录 新生代富豪自测表
序言
2005年6月,由美林公司和法国Capgemini Group共同编制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World Wealth Report)发表了一份有趣的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年末,韩国高资产值人士(High Net WorthIndividuals,HNwI)约为7.1万人,较之2003年年末(约6.2万人)增长了12.6%,比2002年年末(约5.5万人)增长了22.5%。所谓高资产值人士,即除基本住宅外的纯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约合韩元10亿)以上的人群。根据韩国人口统计厅的人口普查结果来看,2005年韩国的总人口是4725.4万,这样算下来,韩国的高资产值人士占韩国总人口的O.15%,也就是说每666名韩国人当中就有一名是高资产值人士,即百万富豪。
那么,这本书中介绍的韩国新生代富豪又属于哪一类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追溯到7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刚3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投资公司里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extm—VIP人士。这里所说的extra—VIP客户,是不关乎年龄、委托我所在的公司管理的资金在40亿韩元以上的顾客。这其中,我最为关心的是30~40岁这一年龄段的顾客。每每看到他们,我的心头就会浮起一个疑问:“这些客户这么年轻,他们怎么能够挣这么多的钱呢?”50岁以上的传统富豪拥有数十年丰富的投资经验,是跟“钱”打交道的高手,身家丰厚,令人信服,可是,30~40岁的年轻富豪们参加工作不到10年,他们是如何做到家财万贯的呢?他们的发家史令人迷惑又着实令人羡慕不已。
这种羡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好奇心。我开始分析他们的投资战略,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并不是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或者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所在的公司是按业绩拿年终奖及制定下一年的年薪标准的,我希望通过对这些年轻的extra—VIP客户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订投资方案,使他们永久性地成为我的客户。
最初的三年,我重点观察了30—40岁的extra—VIP客户。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投资秘诀?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战略才收获了今天数十亿韩元的资产?我采取了多样化的调查手段,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为此,我需要跟我的客户结下更深厚的友谊。经过多方努力,我终于成功打开了他们的心扉,在轻松愉快的私人聚会上,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许多自己的故事,我在给予赞扬的过程当中也获得了许多信息。
经过三年的调查,我开始对这些年轻的富豪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调查的手法也越来越娴熟。这之后,我不仅继续深入挖掘了extra—VIP客户的成功秘诀,还调查了委托投资资金在20亿韩元以上的30~40岁的superor—VIP客户的投资战略,因为我确信他们一定也会成为能使自己年薪飞涨的extra—VIP客户。当然,你要知道,这并不是以科学及社会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性研究,不过,调查结果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经过对我们公司的620名VIP客户长达7年的深入分析,我终于发现了有助于我们普通的小职员“发财致富的秘籍”。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参考这620名被访者的调查资料之外,我还使用了自己管理的30~40岁新生代富豪俱乐部“赤岸”和“黄山”中的61名新生代富豪的调查资料,也就是说,本书是以681名新生代富豪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撰写而成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列有40个大项、200余个小项的调查问卷分发给他们,要求他们进行填写。2005年,我还分别与其中跟自己有着较深友谊的176名新生代富豪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和调查。
在这176人中有54人还跟我就这本书的撰写方向及内容进行过许多探讨,为我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百万富豪(以美元计)在韩国全部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那么,在这连1%都不到的百万富豪人群当中,深层分析681名新生代富豪又会获得一个怎样的结果呢?还有人会说,别说百万富豪,就是千万富豪都不在少数,又何必非要把眼光瞄向纯金融资产只有20亿韩元的30~40岁新生代富豪呢?
这个问题可借用本书某个章节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虽然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反之,经济寿命(赚钱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人生越来越漫长,但我们的‘饭碗’却常常朝不保夕,所以,赚钱要赶早。”
因此,挣“多少钱”不是目标,“何时”才能获得经济上的自由,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那么在韩国,要有多少钱才算是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呢?由于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要想成为韩国的新生代富豪,要想在韩国获得“经济上的自由”,最少需要拥有20亿韩元的纯金融资产。人生的目标不是为了成为富可敌国的邦主,而是能够悠然自得地在我们的社会里生活下去。
为什么我们非要了解新生代富豪们的投资秘籍呢?据我分析,韩国“传统富豪”,即年龄在50岁以上的富豪,大部分都是借助20世纪60—80年代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机致富的人。但是,在21世纪的全球化社会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幻想,那么,在这个低速增长的时代里,如果希望挣大钱,就需要寻找更有魅力的投资对象并改变投资技巧。
正因为如此,社会要求对传统富豪们那一套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的战略战术进行革新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几十年的省吃俭用,一分钱一分钱攒成富豪的“传统富豪”价值观和投资战略越来越不能适应这个社会了。相反,依靠尖端信息情报、采用科学的投资战略,从而年纪轻轻就迈入了富豪行列的“新生代富豪”,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书将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案例,给处在21世纪数字时代、正处于变化激流当中的读者介绍一些符合这个时代的有用的成功投资战略。本书还将一一解析能让你获得最大化的经济自由的方法,即“能赚上20亿韩元”的投资项目,告诉读者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手段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投资收益,及全球化时代的投资战略是什么。我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为了实现富豪之梦而正在不停奔走的各位读者的投资指南。
最后,还要向接受我调查、给予我帮助的这681位新生代富豪表示最真诚的感谢,特别要向其中给过我许多建议与意见的176名富豪致敬。在写作过程中,是他们细致地帮助我分析了所有的调查资料,以敏锐的视角提出了全新的补充性观点,——阅读、校对原稿内容。在此,再次向你们致以最深的敬意与谢意。
文摘
要寻找能在购入价基础上涨三倍以上的“帽子戏法”股票。
21世纪初,金京民(45岁)因投资IT风险企业的股票,经历了从顶点跌至冰点的厄运。痛定思痛之后,金先生开始由直接投资转为间接投资。
当年金先生子承父业,担任某海外知名眼镜厂商的代理,数年来积累了相当数目的财产。
2000年年初的某日,金先生正在美国出差,忽闻自己购买的IT股票暴跌的消息,顿时如遭受当头一棒。等他跌跌撞撞回国时,他发现自己投资于IT风险股的巨额资金付诸东流。
“我继承父亲事业的时候,正是眼镜店经营最红火的时候。因此,我认为赚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购买IT风险股也是我经过大量的分析和深思熟虑之后才下决心的,投进去了大量的心血,结果却血本无归。”
第一次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金先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当头一棒”,投资股市失败严重损害了金先生的自信心。回到家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的他,经过自己的一番研究后,选择了基金投资。即便是要用30年也要将这3年在股票市场上损失的钱赚回来,抱着这样的思想,他开始了基金投资。
“中国‘愚公移山’的故事不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吗?初次投资基金的时候,我已经41岁了。我想再过30年,等我到71岁的时候,我一定会胜利的,不是吗?”
没等30年,金先生靠投资基金来弥补炒股损失的愿望就实现了。
2002年夏,韩国股票市场开始回暖,股价指数冲破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股市的好转也为金先生带来了好运,他购入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直线上升。投资基金不过三年,他不仅把过去三年间的损失全都收了回来,而且额外赚了很多钱。
出版社 | 中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