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读本》不是西藏的通史,也不是猎奇的笔记和民俗专论,是关乎今天的人们对西藏一些迷惘的探索,有长思与领悟,有深入的探讨与浅近的解说,真切而诚挚;更有对藏族同胞手足般的深情和对西藏更加美好明天的憧憬。
编辑推荐
《西藏读本》为行走中国丛书之一,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的故事
1.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8)
2.玄奘取经和佛教东移(14)
3.阿拉伯军团的狂飙(19)
第二章 创世神话和传说
1.世界是怎样形成的(23)2.我从哪里来(29)
3.关于人类起源,今天的回答(34)
第三章 过往的辉煌——吐蕃王朝
1.古老的名字:吐蕃和西藏(42)
2.雅隆河谷的星辰(45)
3.松赞干布和他的子孙:辉煌与黯淡(49)
第四章 摇曳的佛光
1.藏传佛教的起伏跌宕(58)
2.藏传佛教的教派(68)
3.班禅和达赖的故事(79)
第五章 掳掠与谎言
1.大英帝国图谋西藏的第一步(92)
2.英国对西藏“文明”的战争(96)
3.西姆拉会议和终成泡影的“西藏独立”(101)
第六章 灿烂的艺术
1.西藏的文学《格萨尔》史诗(112)
2.绘画·“唐卡”(127)
3.西藏歌舞·藏戏(136)
第七章 西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1.黑暗的过去:“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148)
2.日新月异的今天(155)
3.无限光明的未来(t64)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图片主要来源 序言
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拉萨神话般的布达拉宫脚下,集聚着一群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当中有一大部分是西方各大媒体的负责人、记者。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们的笔自由地评述、臧否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国家、风景、人情以及他们所看见、所听到的一切——不管是直接的,抑或是间接的。世界上没有他们便没有了色彩、声音、彼此的认知或者敌对。人类赋予他们以责任,他们也因此而自豪。现在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正饶有兴趣地审视着让全世界着迷的拉萨。他们有的是取道新开通的“天路”——青藏铁路来的,还沉浸在梦幻般的旅游感受中。镶嵌在晶莹的蓝天之上的轻云,被薄雾遮掩的庄严的圣湖,还有翠碧的草地,草地上自由自在跳跃奔跑的精灵——美丽的藏羚羊,都让他们痴迷,及至突然来到喧嚣的拉萨,他们的心还不能一下子从静谧转入繁华。还有些是乘车沿公路而来,沿途的景物已让他们适应,但是当布达拉宫骤然出现在眼前,那金光熠熠的屋顶梦一样飘浮在藏红色的宫殿之上,还是让他们激动地张大眼睛。 后记
13世纪末期,西方残暴黑暗的中世纪社会已经开始走向崩溃,而中国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刚刚开始建立。当西方的文艺复兴思潮如洪水泛滥的时候,正是西藏“政教合一”社会开始“完善”自己最血腥残暴的体制和法典的成熟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平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会议”发表《人权宣言》,揭示“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人权主义的大旗在欧洲上空飘扬。而与喧嚣的世界几乎隔绝的中国西藏,此时却根本不知道“人权’’胡为底物,只知道“人分三等,每等三级”,“上上人,命价为其等身重量的黄金”,“下下人,命价为草绳一根”。占人口5%的三大领主(宗教上层人物、政府官员、贵族庄园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包括农奴。而差巴、堆穷、朗生这些农奴们连一块脚印大小的立足地方都没有,只有自己的影子追随他们一生,死去留下的脚印转瞬即逝。
几百年过去了,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血腥与黑暗已沉入现实底层的深处,暗紫的血迹已洗成了淡白。 文摘
插图:
西藏已经有了不太完备的文字;有了金属的冶炼和使用;也有了拉萨的雏形(拉萨大规模的建筑始于文成公主人藏);也有了小规模的、不完备的宗教,如受波斯文化影响产生的苯教、中原传人的道教和一些原始的宗教等等。但是只有文成公主将佛教的经典、仪轨系统地带入西藏之后,佛教文化成为西藏文化的主要成分,西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才齐备。由此,我们说公元641年是吐蕃渐次完成向文明时期过渡、正式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亦无不可。这是这个旷世婚姻最伟大的意义,“和亲”之类反倒退居其次,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暮春时节,文成公主一行抵达柏海(黄河源头扎陵湖一带)。公主远远地看见一群吐蕃的勇士簇拥着一位健硕的王者向她走来。是了,是他,是文成公主的夫君,杰出的吐蕃君王松赞干布。
为了迎接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早赶到柏海,在玉树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建起“行馆”,作为他们婚礼的新房。
这美丽的山谷记得,这澄澈的湖水记得,这高耸云天的松柏记得:一对肩负着历史使命又彼此心仪的青年男女在此举办婚礼,那雄浑、庄严与柔美,交织成中华民族史上(吐蕃与大唐)最美的篇章之一。他们将江山永固的使命溶解在彼此的倾慕之中,升华为热烈的情爱。
当篝火渐黯,当歌舞渐息,星月被流云遮掩,历史就在这里书写抒情诗。
ISBN | 7538281916 |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苏叔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