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典评宋词英华(出版史上首度披露纳兰容若典评历代词坛宗师的私人笔记) 978756134543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内容简介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讲述了容若对历代诗词名篇多有评述,以他自己的眼光筛选并议论前辈们最顶尖的作品,从不曾人云亦云、随声俯仰。容若的点评,大多只是寥寥几笔,甚至只有三四个字,并不像一些前辈评论家那样把这当成一件工作或是一种事业,似乎也没有结集出版、流传于世的意思,倒更像是自己读书时随手作的笔记,话都是对自己说的,不加修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评选既不用考虑世俗的口味,也不会故作惊人之论,更不会形成什么成体系的文艺理论。 容若的选评后来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并没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的顾太清收藏过这样一个抄本,爱不释手。她在一首诗里这样记录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但从旧典拈佳句,不向红尘觅解人。”顾太清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容若的孤独,并相信自己正是容若身后不多的解人之一。
编辑推荐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是出版史上首度披露纳兰容若典评历代词坛宗师的私人笔记。容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前人诗词的寻章摘句与点评之中, 他并不期望、也并不认为世人会认同他的眼光, 他只把这些摘选与笔记作为私人语境下的一种珍藏。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被后人誉为“清初第一词人”的纳兰容若,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早已广为人知。而事实上,容若的成就远不止此。他主持编纂的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至今仍为诸多学者常备案头。
目录
序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 醉乡广大人间小——秦观《醉乡春》唤起一声人悄 一波才动万波随——黄庭坚《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苏轼夺水遇乐》明月如霜 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柳水《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孕情色宋词 顾我风情不薄,与君驿邸相随——越娘《西江月》自东君去后——伤高怀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张先《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食一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步帐摇红绮 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画毂凋鞍狭路逢——可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喜留取待春深——欧阳修《望江南》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苏轼《醉落魄·离京口作》轻云微月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 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仲殊《南歌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出墙红杏花——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后记
序言
人们了解纳兰容若,大多是因为他的词,而事实上,容若的成就远不止此。在他生活的时代里,词只是小道,只是所谓艳科,儒学才是第一等的学问。容若依靠家世背景和自己一流的学养,汇编过一套大部头的《通志堂经解》,这书直到现在仍然是学者们案头必备的。 贯通古今的学术修养赋予了容若开阔的眼界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他对历代诗词名篇多有评述,从《诗经》直到明末诗词,从海纳百川到专主一家,以他自己的眼光筛选并议论前辈们最顶尖的作品,从不曾人云亦云、随声俯仰。
后记
在解完这些诗之后,我自己也被撩拨得技痒,东施效颦、狗尾续貂地步韵和了一首。而且我也用同样的主题,并且模仿原诗的风格和用典手法,让大家在复习之外也能有一个宽慰自己的认识:看,掌握这种手法并不很难。读书是要举一反三的,要读得进去,还要能拔得出来。因为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好了,下面就是我那狗尾续貂的步韵之作了: 野草闲花满地愁,杏坛谁解晋阳秋。 鸿词名入无双谱,左袒身成不系舟。 莫向监州言世事,且将青史说从头。 哪堪更历红羊劫,脱去南冠亦楚囚。 (1)野草闲花满地愁 A这句诗从用典来讲比较迷惑人,因为它太像平铺直叙的写实了。说写实也没错,但在用典的层面上,它其实是照搬一首假托孔子的诗“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然后百度一下就会知道:杏坛设教之事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揆诸史记,记此事最古者,当属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作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东家杂记》,其中有《杏坛说》一文,略日: 昔周灵王之世,鲁哀公之时,夫子车从出国东门,因睹杏坛,逡巡而至,历级而上。弟子侍列,顾谓之日:“兹鲁将臧文仲誓盟之坛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歌日:“暑住寒来春复秋,夕阳西去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B用单独的“野草闲花满地愁”引起对“将军战马今何在”的联想,表达对陈老先生的缅怀,并将老前辈比作孔子,恭维一下。
文摘
看到这样的解释,我们会以为又遇到红学家了,但是,这样逐字逐句地索隐未必真有所据,而政治讽喻与托物咏怀的主旨极有可能是当真存在的。即便这真是一首爱情诗,当它脱离作者之后也含有了远比爱情意象更为丰富的内涵。我们如果只从字面出发,就会读出这样的意思:梧桐树上挂着一弯残缺的月亮,滴漏悄无声息,夜已深了,只有一个幽独的人自来自去,身影缥缈不清,如同失群的大雁。这大雁受了惊,回头张望,心中的恨意无人能够领会,飞过了一个个的高枝却都不是落脚的地方,终于在清冷而寂寞的沙洲上歇宿下来。 这样的句子,是咏怀,也是伤怀,正合作者迁客骚人的境况。 在此之前,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大受摧折,受审入狱,几乎丧命,最后被贬黄州,郁闷之情每每诉之诗词,比如另一首名作《西江月·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纳兰容若正是以这首词中的“月明多被云妨”来为《卜算子》定的调子。所谓托物咏怀,“月明多被云妨”无非描写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云遮月的天气时时处处都是可能发生的,而天界如此,人间亦然,好人总会被坏人陷害,好事总会被坏人抹黑,这又何尝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杰呢?
ISBN9787561345436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缨
尺寸16